老旧的一台发动机 它是如何启动的(随发动机叶片律动)

来源:科技日报

老旧的一台发动机 它是如何启动的(随发动机叶片律动)(1)

受访者供图

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则是这颗“明珠”最难打磨的部分。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处在航空发动机中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是航空发动机中最核心、最难研制的部件之一。

提升这一重要零件的生产合格率和产能,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的关键。不久前,中国航发航材院(以下简称“航材院”)对外公布,高压涡轮叶片铸造合格率和产能实现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了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生产配装需求。

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是看上去有些瘦削的唐定中。这位航材院研究员带领团队,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跨过了合格率这座“大山”。

钻进凝固炉,“灰头土脸”找问题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航发”)的决定,举全国之力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实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了确保国产装备的稳定可靠, 提升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的铸造能力与合格率成为当务之急。

了解唐定中的人都知道,攻克涡轮叶片制造技术难关是他多年的愿望。经过四十年积淀,唐定中早已成为业内知名的全能型专家,既懂高温合金材料,又懂叶片制备工艺,还精通熔炼设备。

尽管如此,当集团领导找到唐定中时,他仍感到肩上这付重担的沉甸。接过任务后,他很快便进入了分秒必争的工作状态:在集团生产部牵头下组织攻关团队;第一时间从航材院和位于西安、贵阳、沈阳等地的中国航发分厂邀请专家,建立厂所联合攻关机制;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展现场技术摸底、工艺研讨和设备改进。

“提升合格率,必须要到现场仔细看。”这是唐定中的口头禅。

“那半年,唐老师基本没怎么回过家,常常连续出差,飞行里程几乎能绕地球一圈。”一位攻关团队成员说。

一次在西安,为解决叶片疏松问题,唐定中竟然直接钻进了不过半人高的炉门,逐一“诊断”各关键部件。“当时炉壁沾满炉灰,满是金属灼烧的刺鼻气味。”一位团队成员回忆说。

几番进出后,“灰头土脸”的唐定中终于确定,凝固炉各部件的匹配问题是导致叶片疏松的主要原因。之后,他迅速给出了针对性极强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叶片疏松的问题,浇铸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

敢为人先,已成为唐定中的标签。早在三十多年前,在航材院条件简陋的厂房里,唐定中和同事开始了单晶合金研究。从“一片空白”开始,他们自己设计、组装控制器和阀门,终于研制出了涡轮叶片生产的核心设备——我国第一台高梯度单晶炉,实现了我国真空单晶凝固设备的“从无到有”。

言传身教,悉心培育年轻力量

唐定中出生在贵州省贫困山区,这位曾经的布依族少年,一直在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国家强盛,人民生活才会幸福;国家不强大,我们也低人一等。”亲历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唐定中的初心始终坚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说这“一分钟”,是唐定中与团队快速响应、集智攻关的风雨兼程;那么这“十年功”,便是坚守涡轮叶片铸造领域近40年的唐定中与老中青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做得越多,我越感到学得不够,急需补课。”出差时,在飞机上静心阅读文献成了唐定中的习惯。“跟唐老师出差,我们都不好意思不带书。”他的学生笑着说。

在唐定中看来,研发一代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需要十余年时间。涡轮叶片性能的提升靠的是设计、材料、工艺等多个要素的集成优化,绝非朝夕之功。实现这一任务,光靠自己还不够,还需要后来人的努力,“把年轻人培养好”成了他的另一项重任。

工作中,唐定中竭力推动厂所联合攻关模式,并鼓励共同现场调研。“合作能让来自不同厂所组建的专家团队消除行业技术壁垒、取长补短,能将问题看得更透彻。”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叶片合格率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厂所合作模式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攻关团队不仅攻克了合格率提升难关,还培养起一支行业级专家队伍,使国内复杂空心叶片精密铸造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中国航发如是评价唐定中的攻关团队。

2016年9月11日至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七泉镇。在此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高温合金大会上,航材院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赵云松荣获大会最佳墙报论文奖。这是自1968年以来,中国培养的博士生首次在该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

谈起这篇论文,赵云松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唐定中。“这一成绩离不开唐老师的悉心指导。”赵云松回忆说,读博时他的研究曾一度陷入停滞,看着同学都发了好几篇论文,很是着急。

那时,唐定中主动找到了赵云松,师生俩一起分析、探讨课题,并将相关工艺流程细节一一复盘。最终,这篇论文让中国培养的博士生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如今,唐定中的许多学生和团队成员都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慢慢沉淀在航空发动机材料研制的各个领域、默默前行。

争分夺秒,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为尽快研制出国产一流发动机,必须在拼得起的时候努力拼。”在我国高温合金材料技术发展的征途上,唐定中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唐定中是个急性子,做什么都争分夺秒。

不过,这样的脾气也帮了他。无论何时遇到技术难题,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团队成员向科技日报记者回忆了一项紧急任务的攻关过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定中不仅经常同技术及操作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工作,而且亲自跟了整个流程。

“一次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0点多,唐老师不顾舟车劳顿,直接从机场赶到工作现场,与大家一起开展技术攻关,亲自测温和浇注,并手把手指导年轻技术员。直到深夜2点多他才肯离开,次日一大早又到现场了解实验进展情况。”一位团队成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说。

就这样,经过数十天的攻关及反复验证,唐定中带领团队解决了技术难题,保证项目按节点交付。

岁月似乎没有让他放缓前进的步伐,与年轻人一起熬夜加班时,他忘却了年龄。这样“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深深地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逐渐凝聚成为团队的精神力量。

“我还能再发光发热一阵呢!”唐定中总这样调侃自己。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他的科研哲学。“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研制中国人自己的涡轮叶片。”唐定中如是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