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

玛瑙楼口椭圆形牌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

长9.8厘米宽5.7厘米厚1厘米

牌为花玛瑙质地,棕褐色的玛瑙中间有黑色和白色斑纹,器为椭圆形,中间是一椭圆形环,环上浅浮雕卷云形饰。环外镂空雕一蟠璃,蟠螭围绕椭圆环环首尾相接。明代玉牌有很多种,但是玛瑙牌却很少见,视为珍贵。此玛瑙牌1955年出去于浙江省临海市王士奇墓。

玉福寿禄三星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

长5.4厘米宽5.2厘米厚0.8厘米

佩为青玉质地,五质莹润,无瑕斑。器呈片状,一面镶空透雕一个“福”宇,另一面在山石之上凸雕一手持杖一手执灵芝的寿星与一头口衔灵芝的回首鹿。福禄寿纹饰,为传统的吉祥图案,明清时极为流行。此件佩饰一面是福字,一面是寿星与鹿,构思精巧,为明代的新颖之作。

玉镂雕桃花嵌饰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

长6厘米宽5.3厘米

玉饰作长方委角形,单面雕刻,雕作五朵盛开的桃花形,枝叶与花布满整个图案。玉质温润细腻,雕工精致完整。

玉镂雕八仙纹嵌饰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

径5.2厘米

白玉质地,器型近似桃形。采用单面雕刻的方法,链空雕出一头戴道冠}持莲花的人物,人物四周围绕着祥云,应是八仙中的蓝采和的形象。

玉镂雕画质蛱蝶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6)

长5.2厘米宽4.5厘米

饰件片状,单面雕刻,镂空雕刻花枝,叶及蝴蝶,花朵的叶片均下凹,枝叶相连。右下角有一只蝴蝶落在枝头。

玉镂雕万字折枝花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7)

长5.1 厘米宽5.2厘米

器略呈现如意头的形状,镂空雕刻,花纹对称,上中一朵大的花,两边六朵小的花,中下是镂空雕出的带菱形边框的“卍”字纹。

玉镂雕穿花凤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8)

长7.3厘米宽3.5厘米

饰件在如意云头形的边框内镂空雕凤鸟一只,凤鸟双翅展开,站在一花枝上,似欲飞翔,三绺长长的尾翎拖在身后。花枝下有花朵二。构图极为匀称。

玉镂雕牡丹对凤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9)

长 5.3厘米宽4.6厘米

器呈片状,镁空透雕,对称雕出一对凤鸟,两凤鸟之间有一朵牡丹花,二鸟之嗉皆啄干牡丹花之上。凤鸟大圆眼,双翅向上翻起,长尾分别垂干器身的两侧。下部是镬空雎菱形“卍”字不断纹。

玉镂雕折枝花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0)

长4.9厘米宽3.5厘米

器略呈梯形,片状,镂空单面雕刻折桂花纹,中间是完整的两朵大花,两侧是不完全的两朵小花,花朵之间有枝叶相连,花芯呈现网状纹,叶脉边缘呈锯齿状。

玉镂雕松竹梅瓶花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1)

高5.3厘米宽2厘米

器呈花瓶状,瓶中插放几束花枝。镶空单面雕刻,花瓶雕作梅瓶式,颈部雕出扳形双耳。瓶中插放有松枝,竹枝及梅花两朵。松竹梅是古人常用的题材,把此三种雕在一起,被称为“岁寒友”,赞它们不畏严寒傲雪挺立的精神。

玉镂雕折枝牡丹饰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2)

长5.6厘米宽5厘米

器略呈长方形片状,镂空透雕折枝花与牡丹花。牡丹花开在正中靠上,中间是大朵的折枝花,两旁衬有四朵小花及枝叶,叶瓣间凹进,叶的边缘呈锯齿状。此饰件的雕工虽不复杂,但枝叶的梗雕琢得如线一般的细,且全部连接不断,整器宛如一张剪纸。

青玉折枝牡丹佩饰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3)

长6.5厘米宽5.5厘米

器为白玉质地,局部有褐色沁斑。圆雕一朵牡丹花,花朵盛开,花枝及花叶缠绕在花朵之下,可系佩。风格简约,不尚磨工。

青玉乳钉纹璧式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4)

长10.2 厘米宽6.1厘米

玉料呈青白色,器略呈内圆外方形,内雕一圆形小玉壁,玉鐾一面雕凸起的乳丁纹,一面光素无纹饰。围绕着玉壁外缘镂空透靡双螭纹.=螭-左一右,螭嘴皆衔住玉壁,其身体的部分肢体及尾别绕玉壁而围。明代的螭纹壁制造很普遍,多数作品一面雕乳丁纹或其他图案,一面雕螺纹,双螭,三蝻甚至九螭都有,螭纹均布于玉璧两面及内外边缘,有的螭首、尾分布干璧的两面。

白玉镂雕蟠璃鸡心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5)

长7厘米宽3厘米

器白毛质地,玉质尚佳。片状,雎双螭,中部为鸡心佩饰,其上浅浮雕一螭,佩外缘镂空透雕另一螭,螭身大部盘绕在器边缘,部分隐没在器内。鸡心佩是汉代的佩饰,后至宋,明、清各代都有仿制。此件螭纹鸡心佩,特别是螭纹的头部特征,与宋、元的螭纹非常相近,但螭身却又是明代的特征,应是明代仿宋,元之物。

白玉镂雕双璃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6)

长10.2厘米宽3.1厘米

玉质洁白无瑕。长方形片状,镂空透雕双螭及鸡心佩,其上部雕二只小螭龙.二螭面面相对,前肢上举至面前,下肢屈干身下部。下面雕一鸡心佩,其上浅靡卷云纹。

白玉镂雕玉簪花嵌件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7)

长5.5厘米宽5.5厘米

器呈正方形,片状,镶空雎作一束玉簪花形状,四朵玉簪花在一起,至中下部结为一束,花朵及梗叶相互缠绕。结构较简单,玉片较厚,表面光泽不很强。此类片状玉嵌件在明代种类很多,有圆形、方形,花形,“工”形等等,玉花片的形状多随花朵的形状雕刻,如秋葵状、菊瓣状、牡丹花状等。

玉组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8)

通长53.6厘米

全套共由5 3块玉组成,皆为白玉质地。最上面一块是镂雕骑凤的寿星,其下是五行,每行四组,分别有雕玉叶、“卍”字、“寿”字、双鱼、麒麟、凤鸟、仙桃、双柿、宝盖及四仙人等,皆挂缀于铜镀金双龙首横梁上,此套玉组佩,可挂于胸腹部,走起路来略一摆动,上面的32片玉叶与其他二十几件玉饰便会互相撞击,因而发出十分美妙动听的声响。

青玉描金云龙纹组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19)

长7.6厘米宽4厘米厚0.3厘米

组佩由13件玉饰组成,间有13组玉珠串接。玉饰正面皆浅刻云龙纹并描金。最上端是玉钩二,其下是佩,佩下系珩,自珩下系5串玉珠,中间连以璃琚,下垂玉花,云螭、玉璜。由玉钩将成组玉佩系起,佩挂于身体的两侧。此悬挂式组佩是山东鲁王朱擅墓出上的两组之一。朱檀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封为鲁王,其墓属明早期墓葬。

玉组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0)

通长66厘米

玉组佩两副,为一套,共22件,其中:银钩二、玉珩二,玉踽二、玉琚二、玉璜四、玉冲牙二、玉坠滴八,玉珠604颗,分成四段由玉珠贯穿缀联成玉组佩。玉料为青绿色,皆由旧玉改造而成,从玉料的花纹来看,是由旧玉壁的残片改制的。此两副玉组佩19 79年出地干出地于江西省南城县岳口明益宣王墓。

白玉间宝石花组佩明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1)

通长61厘米

组佩为两副,除个别饰件梢有不同外,余皆相同。顶端皆为铜镀金质璜形提头,提头两面堑刻有=龙戏珠纹,且每面各嵌红蓝宝石5粒,上部有铜钩可系挂,下部有4个铜环,铜环系黄丝线用以连接下面的玉组佩。玉组佩以一扁长条形玉横饰分隔,上边两排,下边三排。每排由4对叶形玉饰组成,玉饰之间由4个不同质料的饰件来间隔,有白色水晶小花,白玉、碧玉小花,深红色玛瑙以及绿松石,蓝青金石等制成的蝉、鱼、鸳鸯、蟾蜍和各种小兽件。这两副玉组佩1958年出土干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

青玉提头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2)

明中期

长1.7厘米 宽2.8厘米 厚0.6厘米

青灰色玉质,为一对两件。是玉组佩上端之饰,圆雕成荷叶形,荷叶的边沿翻卷,并阴雕出叶脉纹,两面我恩师完全相同。上端有两个穿孔,可与挂钩相系或系结于服饰之上,下边有四个穿孔,应是链接其他佩饰之用。此器为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周鼓泽墓出土。

白玉雁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3)

明初

长5厘米宽4.2厘米

白玉质地,局部有褐色的沁斑,器身多处有管钻的痕迹。圆雕大雁与荷花、荷叶,大雁身压荷花,口衔荷叶茎,身旁莲蓬挺立,背面长满荷叶与荷花、荷叶上则另有一对口衔莲蓬的大雁。大洋的羽毛以及荷叶的叶脉均以浅雕的阴线勾勒出来。在小小的玉坠饰上表现出三只大雁的各异形态,实为元末明初时治玉匠人的高超技艺。

白玉回首卧羊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4)

坠长6.7厘米

玉质人土被浸蚀后满是土黄色沁斑。羊为一堆,皆呈回首卧伏状,其圆眼,双耳竖起,口微微张开,短短的尾巴,四足曲屈于腹部之下,脊背阴雕一排短毛纹,正面有一圆雕的小钻, 可做佩挂只用。这对卧羊坠1972年出土于江西省南城县洪门乡朱枯摈墓。

玉雕卧羊形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5)

白玉质地,圆雕卧羊坠。羊为山羊,有长长的双角,从脑后直拉到后背,角的端部卷起。羊卧侠于地,头部略低垂,圆眼目视前方,四肢均屈曲干腹下,体形较为饱满,神态非常温颇安详。因器物较小,可系挂干身。

玉雕卧鹿形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6)

长5.5厘米高3.1厘米

鹿为白玉质地,玉质洁白而温润,圆雕而为。鹿呈卧伏状,一前腿支于地,余屈于腹下,头部高高昂起,下巴上的胡须与前胸连接在一起。双角后背,身侧负有一雕“米”字形花纹的竹背篓,竹篓内装有芭蕉扇、佛尘、灵书卷以及菊花等。鹿身饰羽纹和小花形纹。

白玉镂空鸳鸯戏荷莲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7)

长5.3厘米宽3.3厘米通高4.2厘米

全器镂空摩作鸳鸯戏荷莲状,鸳鸯的头顶部摩有长长的翎毛,头侧后部有羽翼,口衔一枝盛开的荷花及荷叶,荷叶枝缠绕在鸳鸯身体的周围。玉质莹润,局部有褐色斑块.而此器恰恰就利用这褐色斑块雕出鸳鸯的头和身体的大部分,其余部分为白色,就仿佛鸳鸯正在水中游动一般。

玉雕田螺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8)

白玉质地,随玉材的形状圆雕大小二田螺,小田螺附着干大田螺的身上,二者紧紧团抱在一起,颇为逼真。明代圆雕玉动物有很多种,特别如此把大小田螺,蜗牛,蚕等动物,或把大小蘑菇、灵芝等植物聚在一起,是以其较高的繁殖能力,来象征“生生不息”,并寓人丁兴旺,财源茂盛之意。

玉衔榴蟾蜍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29)

长3.2厘米

蟾蜍白玉质地,温润洁白。圆雎,蟾蜍的头微偏向左,口衔一枝石榴卧伏于地,它的双口、双足蹼及身背上的皮纹均赡琢得生动逼真。传说中的刘海戏金蟾的形象,即是他手持带枝叶的石榴果实,背负一蟾,被认为是济世度人的仙人,在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而佩戴这种坠饰亦有求福避灾之意。

玉巧作蜘蛛蜜蜂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0)

高3.8厘米

器为一块小白玉籽料雕成,外有黄褐色皮子。白玉之上利用黄皮色巧雕出一只蜘蛛和两只蜜蜂,玉皮子的深褐色雕作蜘蛛与蜜蜂的背甲和翅,腹部为淡黄色,脚爪部分基本上与白色玉质一般了。蜘蛛一端有一穿孔,可系挂。层次分明,做工巧妙,独具匠心。

白玉鳜鱼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1)

长9.7厘米宽3.4厘米

器为半圆形,呈厚片状。雕作一鳜鱼衔莲花,鱼身较肥胖,有元鱼形之遗风。口衔一枝荷花,花朵顺水飘在背部,身下另有一朵荷花,以粗线条雕出鱼鳍及分水

白玉鱼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2)

长9.1厘米宽3.5厘米

半圆雕一鲶鱼,头部较大,管钻形双眼,双长须分向两边,身形扭曲,似正在水中游动一般。器虽呈厚片状,但仍有穿孔,可系佩于身。

白玉鱼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3)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4)

明中期

长6.4厘米宽2.7厘米

玉质比较莹润,局部有褐色沁斑。圆赡鲤鱼戏莲,鱼眼大而圆,身体功吧大,且满饰鳞纹,口衔荷花茎,荷叶在身旁一侧,似在水中游动一般。

白玉童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5)

高6.4厘米

玉的大部分受到浸蚀,并有多处的褐色斑。圆雕一对娶童。饔童皆光头,体形略显肥胖,两腿交叉呈前后状,双手各执笏板。笏板上端处钻有一孔,用敞系挂。这对婴童与前一对卧羊的玉质及受土沁的程度一般,亦是江西省南城县洪门乡朱裙槟墓出土物。

青玉双婴佩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6)

长5.8厘米宽5.8厘米

器略呈方形,雕双娶。婴童身体连接在一起,从两侧面看是二婴蹲坐的形态,背对背,只是头部相反,一个头在上,一个头在下。从正面看去,却又是趴着的两个婴孩,一个头向左趴着,另一个则在下方向右趴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有不同的结果。器型不大,中部镂出长方形孔,可系佩于身。造型新颖别致,趣味十足。

青玉执灵爬童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7)

长11.7厘米宽3.4厘米

器为厚片状,圆摩一童子。童子身体呈现爬侠状,双手持一枝灵芝,婴童身形肥胖,圆圆的大脸盘,头梳二髻头。手持灵芝亦粗壮肥大,粗粗的梗技从婴童的手里绕过头部至娶童背部,叶片则围绕在娶童头侧。

白玉异兽负婴图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8)

长7.8厘米宽6.9厘米

器圆雕异兽与婴童。兽仰面朝天倒于地,头略抬起,口大张,尾上卷。婴童跨腿骑在异兽之上,似与兽戏耍。婴童头顶一绺发髻,身着交领杉,一手扶兽头部,另一只手放在胯部,兽尾上卷至婴童背部,正好支撑娶童的身体。设计巧妙、有趣。

青玉镂空花头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39)

长11.9厘米

簪白玉质,长形柱状,一端尖,一端镂空透雎花叶纹。玉质莹润,洁白无瑕。做工精致,打磨光滑。玉簪在明代是人们头上的装饰,明人不仅妇女带簪,男人亦用发管。明墓藏出土的器物及传世器物中多见有发冠,应是男人头上的装饰,发冠两侧皆有穿孔,亦是用来插发簪用的。

青玉凤头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0)

长1 2厘米

簪为长形柱状,一端尖,一端摩作凤乌的首部。凤乌尖喙,搬榄形眼,头顶有灵芝形角状物。整器雕工简洁,玉质尚好。

玉陆子刚款雕龙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1)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2)

长11.6厘米头宽0.8厘米

簪为玉制成,玉质温润无瑕。器身略弯曲,簪头呈圆形蘑菇状,其上器身雕蟠龙纹,其地子上有篆书“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文仲子赞,陆子刚制”。陆子刚的作品喜雕浅浮雕的阳文图案或镌刻文字,但他的作品仿品亦很多,此器物的风格应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白玉镂空寿字镶宝石金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3)

通长13.5厘米宽6厘米

簪是白玉质地,镂空雕刻一花形玉饰,其上部镂空雕一“寿”字,在花与寿字上镶嵌红宝石4块、蓝宝石3块,猫眼石3块,绿宝石1块,皆用金托包镶。簪背面中部刻铭文“万历戍五年造”字样。此簪为明十三陵定陵孝端皇后棺内出土物。

玉镶珠宝花金蝶鎏金银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4)

通长25厘米宽9.8厘米

簪一半为白玉雕成的双层菊花,两层菊花之间镶嵌有红蓝宝石一周,顶上花心嵌红宝石l颗。另一半是下层碧玉托上嵌红蓝宝石,云形托上嵌珍珠,最卜面是金累丝的蝴蝶,蝶背嵌猫眼石蝶须各系珍珠l颗。此簪是明十三陵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物。

白玉累金丝镶红宝石鎏金银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5)

通长1 5厘米宽5.7厘米

在金累丝制作的佛背光托及八宝和莲花组成的底托中间,镶嵌白玉佛像一尊,佛像站立,面目清秀,袒胸露足,左手弯曲于胸前,掌心向上,右手垂下,掌心向前。头戴金质宝冠,冠顶又有一坐佛.佛双手合抱干胸前,下有莲花座。金累丝的莲花托下部嵌红宝石3块,蓝宝石2块。

玉簪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6)

长11.9厘米

簪的玉质洁白细腻,通体光素无纹饰,一端饰圆形蘑菇状簪头,头部略弯曲。为1 9 5 8年江苏省无锡市龚勉墓出土物。

白玉兔金镶宝石耳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7)

通长5.8厘米

耳环圆形,金质,下系白兔耳坠。玉兔为圆摩,呈站立状,双耳竖起,双手抱玉杵,下有臼,作捣药状。免的头顶嵌红宝石l粒,双眼各嵌红宝石l粒,脚下踩有云头形金托,金托包嵌猫眼石一,红宝石二。此耳坠出自明十三陵定陵孝靖皇后棺内。

玛瑙发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8)

高3.5厘米

发冠为玛瑙质地,褐红色。通体雕七道弦纹,两侧有圆形对穿孔,用以插发簪。明代人有头部饰玉的习惯,从出上或明、清两代皇宫遗存的实物来看,发冠有多种,白玉质地、碧玉质地、玛瑙质地的都有。

青白玉发冠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49)

高3.1厘米长5厘米宽2.8厘米

器体整个光素无纹饰,冠面及内皆打磨光滑并有光泽。侧面有3对不同形状的贯孔,其下部的圆孔,作插发簪之用。

白玉镂雕人物发饰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0)

长12.1厘米宽4.5厘米

器为片状,上部边缘呈五凸齿状,下部为半圆形。采用镂空双层透雕的技法,上层雕出五个人物,正中三人皆骑在马上,头戴纱帽,在最前面和最后另有二人身背物跟随,衣着打扮像是随从。其F层为部分十字纹锦地。器边缘有8个穿孔,可系缀在其他器物之上。明人在头部饰玉的习俗,在许多明代墓藏出土的器物中可见到,此类片饰应是饰用于额前发髻上的装饰。

青白玉戒指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1)

最大直径2.2厘米

玉质有褐色沁斑。戒面有长方形的,有圆弧形的,有的刻一对麦纹,有的刻两队麦纹。

玉雕山水方形牌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2)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3)

长4.6厘米宽4.6厘米

玉牌为正方形。正面用减地平雕的方法雕出一幅浅浮雕阳文的山水纹饰。近处有一房舍,舍前土坡上有大槲一棵,房舍前有一座小桥,桥上正走过一人,桥头两棵大树,远处隔水有山峰隐现。左上角题。林前明月1四字。背面阴线雕一变形兽面,正中有一对斜穿孔,可供系缀之用。此器雕工简洁,干净,不显山露水,客套数笔,景致尽收眼底,呈现出明显的明人画风格。

白玉子刚款山水诗句牌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4)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5)

长3.5厘米宽2.4厘米厚0.5厘米

白玉质地,局部略有墨斑,表面有较强的玻璃光泽。一面浅雕水旁的土坡,坡上有草亭、孤树,空中飞舞着许多只小鸟。另一面浅浮摩草书“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松”十字。器顶及一侧面镂空雕夔龙,龙首在顶端,身尾搭于侧面,侧面夔龙尾部下方镌刻凸起的二印,上方为圆形“子”字,下方为方形“刚”字。

碧玉子刚款山水诗句牌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6)

明清玉器配饰(明代玉器佩件3)(57)

长4.3厘米宽2.6厘米 厚0.6厘米

器长方形片状。周围镂空雕夔捧寿纹。上方中部镂雕一个“寿”字,两夔龙头部在下方,身体绕器边缘向上,尾部至上方捧“兽”字。中部长方形开光内一面浅浮雕远山近水,茅草房厚有枯柳一棵,房前一人仰望月空。另一面减地凸雕行书“一轮明月照玉堂”七字,侧面凸起镌刻方、圆二印,分别阴刻方形“子”与圆形“冈”二字。玉牌上下两端有一贯通孔,可系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