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辽宁这位34)

从有些"口吃"的学生到辽沈地区家喻户晓的"金话筒",从创办英语角到创办英语品牌、英语学校,沈阳工业大学校友杨悦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杨悦还和辽宁卫视其他11位主持人因爱发声,真心祈祷,倾情演唱歌曲《天佑中华》。

原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辽宁这位34)(1)

杨悦,沈阳工业大学工管9012班毕业生,辽宁广播电视台《说天下》主播,辽宁杨悦英语教育创始人,杨悦教育学校校长。

从"有些口吃"到校园里的"金话筒"

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杨悦认为自己是忙碌并且充实的。他的兴趣广泛:英语、演讲、播音、主持、书法……广泛的兴趣爱好,加上充分的展示机会,在大学很快就成为"成名需趁早"的最佳诠释者。

不过,在大学最难忘、最得意的经历是作为广播站站长,一手将条件简陋的广播站升级改造成了调频广播电台。进入大学,对广播极其热爱的杨悦,却因为一口地道还略有些口吃的沈阳话,无法实现自己的"播音梦"。当不上播音员没关系,他从导播做起,兢兢业业维护着电台的设备,上世纪90年代初的校园广播,实际上就是就是电视剧《乡村爱情》里面的农村高音喇叭广播。

由于当时广播站条件有限,设备经常出故障,不是公放跳音了,就是喇叭坏掉了。杨悦就省吃俭用、自费买来电烙铁等工具,几乎把广播站的设备重新检修加固了一遍;为了保障设备运转正常,他甚至后来就直接住进了广播站。

原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辽宁这位34)(2)

与此同时,一心想当播音员的杨悦在读过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口含石子练演讲的励志故事后,也捡来小石子含在嘴里练演讲,并且居然练的还是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的普通话变得字正腔圆,英语口语水平也突飞猛进。他如愿坐在了调音台前开始主持节目,开始频频受邀担当晚会主持、演讲嘉宾,杨悦的大名已响彻校园。

四年里,精力充沛的杨悦在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口语角,校园辩论赛中忙碌穿梭,"现在想想,居然我的大学生活比传媒大学的学生们更丰富",接着他又补充道:"这些活动在理工科大学开展起来思辨性更强,更具逻辑性,对人的锻炼效果更加明显!"

创办英语品牌,主持《说天下》

说英语是杨悦身上鲜明的烙印。在大学4年,杨悦背诵了整整一本的《朗文词典》,并和英语爱好者们一道创立了至今久盛不衰的"工大英语角"。良好的英语基础让他在各项英语竞赛中屡获佳绩。工作后,杨悦经历了14周的准备工作,自创英语品牌和学校,自此"杨悦英语"的品牌在沈阳的英语培训市场始终一枝独秀。

原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辽宁这位34)(3)

此后,杨悦开始主持《说天下》。《说天下》是辽宁卫视为杨悦、蝈蝈量身打造的一档新闻脱口秀节目。节目一直以诙谐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节目内容,犀利的评论为人称道。对于《说天下》独特的风格,杨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电视节目的功能分成三种——解惑,解闷和解气。前两种内容覆盖范围广泛,内容受限度小。而"解气"节目由于内容所限,往往无法播出。所以,《说天下》就力求以一种"解闷"的方式来做"解气"的内容,要在针砭时弊中加入诙谐幽默的色彩呈现在节目中,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貌似插科打诨的轻松背后,隐藏着杨悦冷静、严肃的新闻思考。

"缘起缘灭":真性情是不忘初心

说到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似乎与自己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杨悦并不赞同,在他看来,大学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他教育的起点。"英语气息法"、"英语无语调"这样的英语学习心得都是在大学里悟出来的。

结合自身特长,他创立了自己的英语品牌;恰逢广播电台招聘,他又投身主持行业,成为辽沈地区家喻户晓的"金话筒"。杨悦自己用了"缘起缘灭"来概括。尽管告别了学生时代,但是他在社会上进行的活动都能在工业大学寻到自己的根。他的职业就是他大学生活的延展,所以每次扮演新的角色,都可以无缝对接,省去了适应的过程。

原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辽宁这位34)(4)

提到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希望工大的同学们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敢于"折腾",要抛弃"本本主义"的观念,找到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

毕业二十年回母校,杨悦特地赠送给广播电台自己的墨宝——当年的台铭:"金声玉振,我为先锋",以此来祝福母校电台的发展。

关注"沈阳工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自:沈阳工业大学校友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