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繁荣而多彩,世人看来往往是十分大成而又及其奢华的。这一点,在盛唐和晚晴尤为明显。

而这一切,传到日本之后,却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其中的禅意和极简的思想内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发展到了一个近乎极致的水平。甚至于中国本土也难见多少可与之媲美之景之物。这与日本本国资源匮乏而发展出来的“忍”性有极大的关联。

在经济发展迅速而文化极度缺失的当代,日本的禅意文化已然悄无声息的崛起,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禅意”和“极简”的思维体现在日本的建筑,园林以及其宗教思维等方方面面,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特殊的气质。今日要欣赏的,是日本的一项独有的园林设计--枯山水。

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而改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1)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2)

【方寸间可窥自然】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过日本天皇一景观盆景。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日本僧人荣西是最早入宋求取禅法的高僧,1192年回国后弘扬禅宗教义,寺院园林接受禅宗思想侵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禅宗园林,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神宗园林风格的成熟期则是在"书院造庭园”出现以后,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3)

【龙安寺枯山水庭院】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4)

【方丈庭院】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5)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6)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7)

枯山水是禅意山水而非真山水,故除各种规模的园林枯山水外,在极小的空间中也可以早出雅致的枯山水景观,只需一盘,一石,一堆细沙,再佐以充分的想象力即可。不妨一试。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8)

【小型枯山水作品】

另附:枯山水发展历史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水墨画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末期,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中首次记录了枯山水。

镰仓时代末期,与禅宗相应的以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园林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南北朝(1333年-1392年)时代,枯山水的实践时期,一般与真山水(池泉部分)同存于一个园林中,以真山水为主体,枯山水为辅。

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枯山水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枯山水的颠峰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创立的草庵风茶室为代表的日式茶庭兴起。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多以小型枯山水为主,以枯山水、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园林形式出现。

陈智强一沙一世界(一沙一世界)(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