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

她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放弃了豪门,嫁入平凡家庭,真正做到了“长命百岁”。

她年轻时貌美如花、英姿飒爽,却拒绝孔祥熙之子,选择嫁入寒门。

她学业有成、留学美国成了知名学者,丈夫更是精通七国语言,成立中美联谊会。

她偏向虎山行,前往白色恐怖的台湾,见到了蒋介石最憎恶的人——自己的父亲。

张学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自己却身陷囹圄,张学良与赵一荻(后来成为自己的第三任妻子)被蒋介石软禁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1)

关于张学良的事情,大家了解了很多,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唯一女儿张闾瑛,却很少人熟知。本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张闾瑛。

1916年,张闾瑛出生在一个军阀混战、国家疲敝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整个中国处在一个混乱的时期,清、民两朝交接,思想混乱,治安动荡,中国大部分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饱受战乱贫瘠之苦。

但是,张闾瑛却幸运地生于一个上流家庭之中,她的爷爷不是别人,正是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

张作霖虽然起家于响马强盗之流,但凭借着自己仗义豪迈又精明狡诈,很快,在白山黑水的东北不断扩大势力,成长为晚清民国时期东北最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张作霖在东北成了奉系军阀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和最强大的力量,东北物资丰富,再加上张作霖善于利用沙俄(苏联)与日本的外来力量,借力打力,在俄罗斯与日本之间两头讨好,使得张作霖在两国的帮助下,快速扩张。

1927年,实力到达顶峰的张作霖,在日军支持下,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民国实行统治权,成为中国北洋政府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那年,张闾瑛11岁,她的家族可谓声望无两。

哪怕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张作霖因军事失败,被迫通电下野返回东北,但他也是稳稳控制东北的“土皇帝”,在整个三省四市之地,张作霖说一不二。

张作霖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长子名为张学良,不论是历史中、还是地摊文学上都十分有名的“少帅”就是此人。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2)

张作霖十分宠爱张学良,将其作为自己的政权接班人来培养。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独宠的大少爷,又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婚姻被张作霖视为头等大事。在那个时候,社会上虽然已经有了自由恋爱的声音与先例,但这确实还不是社会的主流。在张作霖内心的观念里,还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一套传统婚姻观念。

千挑万选,张作霖最终为自己的大儿子找了一个老婆——于凤至。

这个于凤至的父亲,是“丰聚长”的老板于文斗,其人乃晚清东北与蒙古一带势力极大的富商。当年张作霖与其他势力对敌之时,由于粮草不济、兵力不足,眼看落入险境就要被敌人消灭。是于文斗亲自带人说服对张作霖有很大敌意的吴俊升舍命相救,从此之后,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常来常往。

在一次两人吃饭时,正好算命先生在给于凤至算命,他算出于凤至:“福泽深厚,是有凤来仪之命格”,张作霖看这孩子长得又天生丽质,他父亲又是自己救命恩人,就决定让长子张学良迎娶于凤至,于文斗也欣然答应。于是,这门婚事就此说定。

那个时候,张学良还很年轻,刚刚十五岁。尚处于青春懵懂的时候。父亲张作霖要给自己娶媳妇让张学良心中很不开心。在思潮涌动的年代,张学良已经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憧憬着自由恋爱。

但张作霖不管不顾,才刚刚十五岁的张学良,怎么拗得过有“大帅”之名的父亲?他只好答应父亲张作霖的安排。不过,作为交换条件,张作霖也答应张学良,等到结婚以后可以让原配跟着自己的母亲居住,他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做小妾。

虽然,张学良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答应。在当时,婚姻关系还遵循老传统的观念,讲究“门当户对”,张作霖由于是“东北王”,在当地势力非常大。

所以,张作霖给张学良找于凤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于文斗是地方富豪。两家的结合使得张作霖的势力更加地稳固。张作霖借用着张学良的婚姻,加大了自己在东北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与稳重,在她进门后,表现得温顺恭敬,在家里把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作为不仅得到了张作霖的认可,更是慢慢抚顺了张学良的那颗原本叛逆的心。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3)

第二年,张学良与于凤至就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出生让张作霖十分开心。张作霖翻遍典籍亲自给孩子取名,最后,在古书中找到了“闾瑛”二字,以作为女孩的姓名。

张闾瑛一出生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这个时候张作霖的奉系,还处在蒸蒸日上时,张家的势力在东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张作霖长子的第一个女孩,张学良与张作霖把她视作“掌上明珠”。

因为父亲与祖父的缘故,张闾瑛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几乎是能够享受到当时最好的物质条件,她不但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她的母亲于凤至还严格要求,让她更加优秀。

除了博学多才,张闾瑛还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身上还有一般女孩子没有的一种“英气”。

因为备受宠爱,她敢作敢为,她追求时髦,不拘一格,在东北,很少有人不知道她。

在当时沈阳的著名报纸《大亚画报》上,就曾头版头条刊登过张闾瑛的照片,题目就是《张学良女公子闾瑛女士之近景》,当时张闾瑛仅仅十五岁,正是青春靓丽的时候,在父亲与祖父以及一大家庭的关心与照顾下,张闾瑛的童年无疑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1928年6月4日,沈阳皇姑屯车站的一声巨响,将整个东三省最有权势的人——张作霖炸死,皇姑屯事件,不仅对中国东北乃至全国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此时,年轻的张学良还不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这一年,张闾瑛13岁。

只是少女的张闾瑛还不知道他们曾经家大业大的东北第一豪门,要面对的那些“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中,张学良承担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偏向何方,何方就会取得胜利,最终,他偏向了后来关押他半生的蒋介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四年抗战发生于此,无数英勇的东北军民在反抗日寇的侵略中前仆后继。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4)

此时,张闾瑛决意出国考察,为了能够真正了解到中西之间的差异,但父亲出于种种原因拒绝了他,当时,天下不太平,张学良觉得还是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最安全。

张学良治下的东北军一枪未发,全是英勇军民自发抗日,这让已经觉醒了的全国同胞对张学良等人口诛笔伐。1933年3月,热河沦陷,张学良就此被迫下野。

下野后的张学良,携带着妻女出国考察,一方面为了散心,另一方面也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处。经过在西欧的数次周游,他们看过了伦敦西区的繁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美艳,罗马斗兽场的厚重,在此情况下,他们决定满足张闾瑛出国留学的愿望。

张闾瑛这边跟随父亲张学良在数次留学后,渐渐迷恋上了欧洲的社会环境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她早就不止一次地请求张学良要留在欧洲学习,张学良起初没有同意。但父亲禁不住女儿多次的请求,只好答应了张闾瑛在国外学习的请求。

1934年,几经选择之下,张学良为张闾瑛选择了在意大利留学,就此父女分别。

这一年,张闾瑛18岁整,张学良33岁。

为了方便照顾张闾瑛,张闾瑛的母亲于凤至带着张闾瑛的三个弟弟,也一起搬到了意大利生活。张学良将他们托付给了自己的好友,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

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由于意大利选择支持极端独裁势力,张学良果断让妻女放弃意大利的生活,转而到英国学习,并与时任意大利外交部部长的齐亚诺断绝关系。

张闾瑛在英国读书期间,曾多次受到极端独裁势力的威胁,但她并不将其放在心上,反而十分担心远在国内的父亲,“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骗到南京软禁,而后生死不知。

当张闾瑛从父亲朋友那里听说父亲被软禁后,她内心焦急万分。但她明白凭现在的自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她只能默默等待机会。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5)

虽然父亲不幸被捕,但张闾瑛也在留学期间获得了自己的真爱。

在英国期间,张闾瑛结识了一位同样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他叫陶鹏飞。同是东北老乡的陶鹏飞,曾就读于张学良任校长的东北大学,还受过张学良的接见,这一层关系无形中使张闾瑛对他有不少好感。

虽然陶鹏飞他出生于普通家庭,没有什么实力,但为人却风趣、幽默、博学、谦逊,还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他并不像张闾瑛从小认识的很多富家子弟那样纨绔不堪,吃喝玩赌,陶鹏飞的阳光向上,给了张闾瑛不一样的感觉。

陶鹏飞也十分喜欢张闾瑛这个“老校长”的女儿,他发现出身世家豪门的张闾瑛没有一点“富家女儿的脾气”,这对于她的出身来说殊为不易,于是,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这两人的感情是坚定且不以世俗眼光畏惧的。

其实,在同陶鹏飞的交往中,张闾瑛的母亲于凤至,还给她介绍了另一个相亲的对象,这个对象的来头可真不小,他正是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后代——孔令侃。

这个孔令侃的父亲就是孔祥熙。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6)

但是张闾瑛并不喜欢家世如此显赫的孔家侃。她接受过新式教育,有新思想,她认为,两个人相爱乃至于走入婚姻殿堂的基础,应当是志同道合,于是,她拒绝了母亲的相亲要求。

后来到英国之后,母亲也给她介绍了不少家族势力庞大的青年,但她一心只爱出生于布衣的陶鹏飞,虽然周围亲友与母亲于凤至都认为,张闾瑛嫁给孔家之类的大家族,十分有利于她以后的发展,但是,张闾瑛在外学习多年,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1941年,在母亲于凤至的见证下,张闾瑛与陶鹏飞登上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张闾瑛十分幸福,陶鹏飞不仅在生活上与工作上对她多有照顾,在感情上,也与张闾瑛相处十分融洽。

陶鹏飞在大学毕业后,又飞往德国读书,后由于二战又前往美国读完博士,并成功留在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小他几岁的张闾瑛,随后也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两人在哥伦比亚大学都扎下了根。

时光荏苒,陶鹏飞和张闾瑛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学者,在当地的华人圈中十分有影响力,尤其是陶鹏飞,他精通七国语言。

张闾瑛两人到美国后,没有忘记被蒋介石囚禁在台湾的父亲张学良,她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影响力和舆论,想要逼蒋介石放人,可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实行高压的“白色恐怖”,控制舆论,外面的声音传不到台湾。

张闾瑛常常思念父亲却又望而不得,心里十分难受,只能照顾母亲在美国生活。1961年,蒋介石为了宣传“中国正统”文化,广泛邀请海外华裔学者到台湾参观、学习,举行他口中所谓的“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

张闾瑛夫妇惊奇地发现,他们二人竟然也在受邀之列,二人又惊又喜。

喜的是,说不定此行可以见到父亲(老岳父),惊的是,蒋介石邀请二人是否有阴谋。二人思前想后,又问了母亲的意见,于凤至让二人放心参加,去见父亲一面。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7)

就这样,张闾瑛携丈夫来到台湾去见父亲。

其实,台湾方面也并不知道张闾瑛二人是张学良后人,否则不会多此一举,毕竟台湾当时唯一的后台就是美国,蒋介石无论如何,是不敢轻易对美国知名大学的两个大教授动手的。

张闾瑛与陶鹏飞二人到台北后,立刻就被媒体曝出真实身份,他们也就坡下驴想要借舆论之力与父亲(老岳父)见面。当局原本不答应,可等到张闾瑛二人找到一个关键人物——张群,之后,蒋介石终于听了这个义结金兰的兄弟一言,放张闾瑛二人见张学良一面。

张闾瑛想尽办法最终在台北见到了张学良,此时,距离他们分别已经二十八年了,上次见面时,一边是年富力强的军政大员,一边是活泼可人的青春少女。再见面时,则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满头花白的老者见面了。

他们眼见对方早已青春不再,内心五味杂陈,抱头痛哭。张学良见到陶鹏飞这个女婿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内心也十分为女儿开心。

只可惜,这次见面时间很短,只有几个小时,就有国民党的军警前来赶人走,这也是张学良在软禁生涯中,唯一一次与女儿见面。

而张闾瑛这边呢?她一边在想尽办法解救父亲,另一边同时照顾母亲。1966年,两人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和张学良的名气,在旧金山创办了华人社团:旧金山中华联谊会(今中美联谊会)。

通过这个协会,他们帮助许多到美国的华人立足,不被外国人欺负。这个联谊会直到特朗普掀起贸易战之前,还一直为中美两国的友好来往而努力。

1991年,等到张学良结束了长达半生的软禁后,张闾瑛把张学良连同赵一荻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给他们养老送终。2001年10月,张学良在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这位一生充满传奇的东北军“少帅”,中共高层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周恩来赞誉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毛主席对他评价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父亲爱国,女儿当然爱国,张闾瑛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念自己的祖国,我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

张学良有几个私生子(张学良唯一的女儿不嫁豪门)(8)

张学良一生活了101岁,他有三个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女四子,张闾瑛是张学良的大女儿,也是张学良唯一的一个女儿,是张学良最为疼爱的孩子。作为张学良的后代,张闾瑛也算得上出生于“名门”,但是她一点也不把自己的身份作为自己的资本来炫耀,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张闾瑛从出生时的富家女儿,到出国留学,再到经历与父亲的分别。她的一生虽然是波折但也是精彩的。张闾瑛的一生应该是圆满的一生,他的父亲与母亲没有能够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作为他们的后辈,张闾瑛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并且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足够精彩。

或许,遗传了父亲的长寿基因,如今张闾瑛已经105岁了仍健在。

张闾瑛是一个军阀的女儿,但是由于她受到了先进的教育,具有了不同的思想,她具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能力,所以她才能过上了好的生活,成就了自己相对完满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