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间进制(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

所谓“996”,是当下的一种工作作息制度,即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这种模式多流行于互联网企业,成为一种加班文化。那么,古人工作会加班吗?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古代什么人能上班。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大部分人都是个体务农,没有上班的机会。有资格上班的,多是官员阶层和衙门里的胥吏衙役,另外还有奴婢和工匠。

“上班”一词源于古人上朝。“班”最初的意思是排列,后来成为衡量队列的量词。官员们上朝排成不同队列,分成文班和武班,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上班”一词。

接下来,咱们就来考察一下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诗经·鸡鸣》里曾用“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来描写周朝官员上班的状态。

意思是说公鸡打鸣时,官员已经到朝堂上站好了;东方阳光普照时,朝堂上已经开始忙碌了。这么看来,周朝官员的上班时间完全取决于公鸡几点打鸣,要看公鸡的心情。

今天的“打工人”为了能多睡会儿懒觉,上班往往会踩点打卡签到。古代官员上班也要“打卡”。明朝《官箴集要》记载官吏衙役等人要“每日侵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每天卯时,人们就要在签到簿上“画卯”签到,又称“点卯”。

古代的上朝制度。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取中间值,按照六点算。从“至暮画西”可知,古人是在西时下班。西时是晚上五点到七点,还取中间值,按照六点算。这样算下来,古代官员早上六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十二个小时。

那么,古代官员一周工作几天呢?汉朝官员五天一休息,唐朝官员十天一休息。明朝最狠,洪武六年,朱元璋“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每月只有五日那天放假。平均算下来,古代官员一周要上六天班,再加上每天从早上六点工作到晚上六点,可称之为“666”工作制,同今天的“996”工作制简直如出一辙。

古人上班迟到或旷工也会被扣工资吗?当然,而且更严格。据记载,在唐肃宗时期,“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缺席一天就要罚一个月的工资,还有些朝代,上班迟到会被打屁股。明朝皇帝也喜欢打官员屁股,这种处罚被称为“廷杖”,官员上朝迟到或缺席就会被廷杖。

魏忠贤当政时期,有个官员上朝时快迟到了,害怕被打屁股,就在紫禁城内一路狂奔,心想“只要我跑得够快,就不会迟到”。不料,慌忙中这位官员失足掉进了御河,淹死了。这真是怕迟到怕到“殉职”

除了官吏衙役外,古代的奴婢和工匠也要上班。据记载“夜四鼓卧,鸡鸣而起,率以为常”,即半夜一两点睡觉,早上六点又要起床干活,常年如此。一天里除了睡觉时间,都在干活,还没有节假日,可谓“247”工作制,每天像工蜂一样不停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

今天的“打工人”感叹上班太累,自嘲“上班'996',生病ICU”。而古代的婢女和们匠可谓“上班'247',生病就归西”。

近代,西方工厂制度传入我国,才出现了现代意义的“上班”。

民国时期,上海工人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八至十一个小时。每月具体工作天数跟行业有关,纺织业最少,平均每月工作二十天;造船业最高,平均每月工作二十八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可以每周休息一天。直到1995年,我国才实现了一周双休。

看来讨厌加班是古代文人就有了,上班苦上班累,古今都通,所以说让我再次感叹和庆幸,生活在中国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古代时间进制(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1)

古代时间进制(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