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蜀道(简评什么是蜀道)
荔枝古道
大家对蜀道这个词都非常熟悉,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蜀道在哪里?这里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误解,然而更多的是因为政治的需要将蜀白笔下的《蜀道难》。
道范围笼统化。蜀道,到底是指那条道,首先我们来看看脍炙人口,李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我们从这首诗歌的内容中就可以看到,在李白笔下的蜀道范围只是特定于从成都经剑门关到长安这条道,只字没有涉及关于今四川东部和东北部的古巴范围。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他所提及的地名到底是些什么地方。
荔枝古道
什么是蚕丛及鱼凫,让我们看看关于他们的介绍:
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于是蚕丛跟有缗氏说用美女来让夏桀没有打仗的心情,果然夏桀被美女迷惑后,宣布要回到朝廷。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蚕丛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和雟(两地于今四川西昌一带),最后由新势力鱼凫来结束这次战争。(源自百度)
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从文物考古发现来看,人们注意到了广汉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开始,就出现了与鸟有关的器物,这当与柏灌氏取代蚕丛氏有关。而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仅有鸟图案,而且同时还有鱼图纹饰。这一变化则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与鸟族和鱼族密切相关,或者说,它反映出鱼凫氏取代柏灌氏的历史事实。(源自百度)
鱼凫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到目前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为有利的是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的寿安乡和鱼凫遗址的万春镇紧邻。(源自百度)
从对这两位先贤的介绍上看,他们的范围都只是仅限于成都平原或者是临近的周边区域。
“西当太白有鸟道”,这里的太白,不用说,理所当然的就是秦岭山脉的太白山。
太白山,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西安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源自百度)
“剑阁峥嵘而崔嵬”,这里的剑阁,更是一个很具地域的名词,也就是特定出,蜀道的位置是指从成都经剑门关到长安的路。
剑门关因为他的险峻和地理位置,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加以形容。而剑门关,它在历史上只是指的从中原到西蜀,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唯一通道,而不是中原到四川的唯一之路。
其实在历史上从中原进入四川的路,在四川东部有大家熟知的长江水道,还有位置处于四川东北部的大竹河水道和荔枝道。长江三峡由于它的凶险,因而多少古人在此挥毫泼墨,吟诗抒情。大竹河水道,横切巴山,倒流八百里,它是中国唯一一条由南至北的倒流河,它就成了中原到四川的天然通道,它也应该是四川先民在几千年之前从中原到四川的唯一迁徙走廊。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千古绝唱《过华清池》中的句子。荔枝道大家都知道是杨贵妃怀念故乡的荔枝,唐明皇为了满足她嗜好而下旨从长安翻越巴山到四川涪陵(现属重庆涪陵区)的一条专门为运送荔枝,保持荔枝鲜味的快速通道。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么荔枝古道也并不是在唐明皇时期才新开辟的路,应该是很早就有这么一条路,只不过是在唐明皇手中为了快速运送荔枝做出了加宽、平整、拓展的工作。亦如当今修一条高速公路,那也只不过是在原有线路基础上重新修一条路面宽,路面好,线路直,可以让车在运行时轻松加速,快速行驶的补充道路。
从历史源革上,一个“巴”或者一个“蜀”任何单一的地域名词都没有资格全面代表四川。因为在四川的历史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是巴蜀分治,各具特色。而从“巴”与“蜀”的统治区域上来看,“巴”的面积更大,历史更悠久。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合称“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源自百度)
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梓州二路,分陕西路为利州、夔州二路。(源自百度)
从上面四川的历史由来看,通常人们所称的川陕路,其实是西川路和陕西路合称。在咸平四年(1001年)又把西川路划分为益州路和梓州路,陕西路划分为利州路和夔州路。而益州路所属区域在川西和川北部份区域,梓州路所属区域在川中和川东北部份区域。利州路所属区域在川北部份和陕南片区,夔州路则是川东区域。由于剑门关是蜀地到长安的唯一途径,所以从成都经剑门关这条路也被称之为蜀道,于是便有了李白笔下,脍炙人口的《蜀道难》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葜即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巴国,在先秦时期位处中原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在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为子国。因首领为巴子,而叫巴子国,简称巴国。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陕西南、贵州北等地。(源自百度)
“罗家坝巴人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地处渠江的支流后河与中河会合处的一级台地上,后河与中河会合后南流,到今宣汉县城附近又与前河会合后西流,是为渠江的东源--州河,流过今达州。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约在2~3米间,年代跨度较大。遗址早期地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中有夹砂褐陶的花边口沿、折沿罐口、喇叭口罐沿、尖底器等,是川东北地区同期常见的出土物。发掘者认为:与川北通江擂鼓寨、巴中月亮岩;峡江忠县哨棚咀一期、奉节老关庙下层;陕南李家村文化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可信的。(源自百度)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其中一人建立了蜀国。今成都平原腹地发现的宝墩古城,是人皇兄弟之一在前2550 年建立的蜀国都城。宝墩古城被废弃的年代在前2300 年。这两个起讫年代碳14数据和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给出的人皇在位年和黄帝在位年完全吻合。后者的年代数据是用天文回推计算独立得到的。人皇属于良渚文化。四川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玉琮应该就是人皇时代古蜀国的遗物。三皇古蜀国灭亡后,黄帝势力进入成都平原,另建了一个新的古蜀国。世代传承,屡有废立兴灭,难以叙述。
我们从上面的历史介绍中就可以看出来,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四川的东部和东北部包括重庆在内都属于“巴”,也有着与蜀不尽相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而蜀,一直只是局限于成都平原,或者是成都平原周边区域。从地域面积上来看,“巴文化”在今四川几千年来所占的比例更大。为什么有人将四川东部和东北部也就是原巴文化强行归纳为蜀文化,这主要是源于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国”。
蜀国,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蜀汉又称季汉(西汉、东汉的延续),国号为“汉”。而由于刘备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其实是对刘备政权的蔑称,但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所以称其为蜀汉。(源自百度)
从上面的历史记载上来看,其实刘备建立的王朝并不是“蜀”而是延续的“汉”。也就是说,在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包括重庆在内,从来没有过叫“蜀”的国家统治过,也从来没有蜀文化。把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归纳为蜀文化范围,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在不断地,甚至是强行地让世人接受他们的观点,其实这里面主要是政治利益和部分人的强权思维。
大量的历史依据证明,“蜀道”的范围就住只是局限于成都经剑门关到长安这条路,与川东、川东北的巴文化范围毫无关系。
用一种文化去湮灭另一种文化,本就是一种荒谬。就更别说是用一种狭小的文化来湮灭一个强大的文化,这简直就是达到恬不知耻的荒谬至极。
作为今人,对于历史的编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后人对于历史的认知。不秉着实事求是,以狭隘的政治思维和偏见去传承和记载历史,不只是对先人的蔑视,也是对后人的严重误导和不负责任。拿到更高层面上说,我们今天的偏激思维,就是对历史和后人的一种犯罪行为。也将会被世人千古唾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