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倾错误和右倾是什么意思(什么左倾什么是右倾)
左倾主要表现为不顾现实条件和自身问题,一味追求速度和结果,右倾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和对敌软弱妥协,并以此来寻求对方的支持。
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左”倾、“右”倾各类错误倾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希望以退让求得团结而丧失团结,只注重团结的作用,忽视斗争保团结的作用,遭到大屠杀。然后是“左”倾盲动主义,对前期敌人大屠杀进行报复复仇,拼命冲动强烈,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革命长期性缺乏认识,导致失败。在此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由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右”倾,变成取消主义者,不再进行革命,只进行国民议会为中心的“合法”斗争。1930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坚持城市中心论,对红军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对中心城市实行大规模进攻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很快失败。1931-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又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强调实行进攻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同时在此期间还存在关门主义,对中间势力不争取,一律纳入革命的对象,扩大了斗争的对象,减弱了革命的力量。1955年起,提出各行各业要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在经济建设上实行多快好省的方针,出现了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导致大跃进。1957年,中央根据现实生活中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地党委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在党内外广泛听取反映,征询意见。一时间,人们焕发出巨大的政治热情,提出了很多尖锐而中肯的意见,但后续各种批评急剧升温,情况日趋复杂化,极少数人趁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中共中央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开始反击,将新出现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把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导致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很多政治上热情而不成熟的青年遭受冤屈,同时动摇了高层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压制了思想。1959年庐山会议,以彭 张等人对党的“左”的错误提出批评和建议,党的主要同志对这些批评和议论看着是对党的攻击,认为是他们是“右”倾机会主义,党内分歧被当作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来看待和处理,导致以反右倾的名义的更严重的左倾。继续大跃进,继续共产风,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人民吃穿用紧张。之后虽有调整,但左的错误一直持续到1976年。
从哲学角度认知“左”与“右”的问题,实质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如何正确统一问题,也是“度”的把握上掌握不到位的问题,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一般来说,在革命战争中,过高的估计敌人的力量,过低的估计自己的力量,就要犯“右倾”错误。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的估计敌人的力量,就要犯“左倾”错误。
在生产建设上,把有利条件看过了头,就会犯冒进错误。把不利条件看过了头,就会犯保守错误。
列宁说过“光有革命的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改革上决不能认为只要改,只要变就好。客观上具备了变革需要和可能,不去进行变革是“右”倾。客观上不具备变革的需要和可能却硬要人为地去进行变革是“左”倾。对客观上具备了变革的需要和可能的事物进行变革,是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对客观上不具备变革的需要和可能的事物进行变革,那就如同拔苗助长一样,不是推动事物的发展,而是破坏事物的发展。
所以我们干工作既不要激进,也不要保守。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性统一起来考虑,不能取得点成绩轻飘飘,头脑发热,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就激进冒进,也不能遭受点挫折就心灰意冷、颓废丧气,认为前途一片黑暗就退缩放弃。整体原则应该是用左防极左,用右防极右。防左警右,左右兼顾。不疾不徐,持中守正,中庸守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