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

“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的终极科学!”这是一个科学家的伟大语言,但足以说明量子科技的超凡能力。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量子力学——也就是原子和分子层面的奇怪力学,可能在DNA的基因突变中扮演着某种重要的角色,所以许多科学家都希望能解开这个谜团。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1)

虽然科学家目前显然还无法通过量子力学来治愈癌症,但如果能了解它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那么就可以发展出新的科技帮助人们防止和战胜癌魔。俄罗斯量子医学学会理事长格拉博夫希涅尔博士指出:量子医学是一个全新、有效、快速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将成为21世纪医学的支柱之一。

量子医学将全面改变人类医学架构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2)

量子医学是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和渗透下萌发而出的。早在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就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如今,已经发展为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来阐明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且进一步阐明细胞的分化和新陈代谢的机理、遗传和变异、衰老和癌变、药物的应用等领域。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3)

量子医学的定义就说明了它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因为量子医学是通过量子力学的拓展,以量子技术方式介入医学领域的学科,量子医学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医学哲学观、微观状态器官粒子运动的规律、精确预测体质微弱变化、阐释微观状态下疾病成因与原理、阐述学科在量子态下的运动特征等,所以,量子医学是把人类的医学研究直接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世界。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4)

量子力学及波动力学创始人埃尔温·薛定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曾经说道:“只有量子力学能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键的特殊作用。”化学键的改变,究其源必然是量子力学范畴量子层次(主要是电子)的结构改变。基因图谱的破解,生物学虽已先于医学突破宏观,开始进入分子层次,但要揭示生命之谜,同时治疗人类的各种疑难不治之症,还需要从分子层次深入到电子的量子层次。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量子医学,将全面改变人类医学的架构。

量子医学发展史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5)

1、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能量子假说,从而得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说直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而玻尔则运用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模型揭开了氢原子光谱之谜。

3、1910年α粒子散射实验

4、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

5、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被提出

6、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尔模型,引入相对论,解释了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

7、1918年玻尔的对应原理成型

8、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实验

9、1923年康普顿完成了X射线散射实验,光的粒子性被证实

10、1924年爱因斯坦推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公式。2001年,3位分别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因为以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924年德布罗意阐述了物质波理论。

12、1925年诺贝尔奖获者海森堡提出量子论的不确定原则。同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理论。(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研究,发展了系统医学的哲学观点。日本江本胜博士通过“水知道答案”的实验,验证了海森堡系统影响的观点)

13、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物理学纪事》上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宣布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的诞生。这个方程后来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14、1927年德布罗意和革末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G.P.汤姆逊,在剑桥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是一种波。他们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薛定谔却发现,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他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居然是等价的。此时,泡利也发现了这种等价性。之后,狄拉克进一步把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统一起来。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这就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影响至今。

15、192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解决了物质在高速运动时的量子理论。

16、1930年以后,量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的原理,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之后,量子理论在物理学、化学、半导体、微电子、芯片技术、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17、1932年后来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等数学工具,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间的数学等价性。

18、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19、1948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威兼·肖克利和瓦尔特·布拉顿根据量子理论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量子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临床医学领域。而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

21、1989年美国人罗纳德·伍因斯特克开发出了具有代码解析功能的超高灵敏度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MRA。1996年至1998年,日本和韩国又相继开发出QRS和QMRA机种在医学应用上是较先进的仪器

22、1990年,美国、日本、新西兰开始研制量子共振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研究。

23、1999年中国成功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新型 “量了共振检测仪”(专利号:ZL 00 2 22857。2),并被列入 “2004年国家火距计划”,填补了国内量子医学的空白,进入了中国的主流医院,被全国多家医院、社区医疗门诊、保健中心等场所广泛应用于临床。

24、2001年,上海交大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量子医学研究中心开发出量子共振分析仪,可以根据人体头发磁场的变化得知癌细胞的活动情况,为癌症被消灭于萌芽状态创造了条件。

25、2002年,新西兰首次成功研发出量子化制剂,并用于各种疑难杂症以及癌症的治疗。

26、2004年11月12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开发出了利用量子点简单识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技术,并通过这项技术,发现了将癌细胞单独找出来进行杀灭的方法。

27、2007 年在中国,量子医学与草本植物的应用相结合是量子技术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28、2009年中国营养学家出版了《系统深层排毒》一书,首次将量子医学研究系统化、科学化,修正和重新定义了量子医学的科学概念。

29、2010年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岛博基博士在他的“量子波对癌细胞的抑制研究”论文中指出:量子波对前列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得出上述结论的论文在Nature Precedings和欧洲的学术论文之中都有正式的发表。)

30、2015年日本研发的全球首台太赫兹量子波大型综合治疗仪在日本医院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应用于癌症方面的临床治疗。

量子科技把人类缩小可能吗(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终极科学)(6)

翻开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量子理论是从量子概念的提出开始,并且在整个世纪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的发展不但影响到化学、物理学、而且波及医学领域。它的开端是从1989年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的出现,通过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对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弱磁场进行捕捉和解析,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用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测定生物体及物质的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称为量子医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