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64对人的包容(论语264对人的包容)

上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自修之道,主要讲了贤能的自修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就是在不断地学习、模仿、反省、完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264对人的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264对人的包容(论语264对人的包容)

论语264对人的包容

上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自修之道,主要讲了贤能的自修。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就是在不断地学习、模仿、反省、完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

才华和能力,是我们面对人生挑战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不同能力的人,生存空间不同,生存状况也不会相同。这个能力是什么?更通俗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好不好,数量多不多。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而一个人身处社会,常在多个角色之间转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所谓做人难,就是说要兼顾各种问题的解决,纵横捭阖才行。

基本的两个场景就是事业和家庭,在外工作行走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面对的挑战也是层出不穷。在家里一样不轻松,相夫教子,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妻贤子孝。

问题多多,挑战多多,各个都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上一节里,孔子说自己会身在其中,忘我投入去调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没有闲暇去顾及别人。

人,终究能力有限,人人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是挫败感最强的时候了。

认知到自己能力的有限,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会钻牛角尖,陷入死胡同,会及时向外界寻求帮助。因为解决问题只有两条基本途径,自己解决和找人帮你解决。

保险就是后者,在遭受重大风险时,自己无力承担,通过保险转嫁给众人的一种互助方法。

所以,贤能是独立自主基础上,还要懂得借助他人的外力,两者并不冲突。就像西游记孙悟空,从头到尾,降妖伏魔,没有几次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更多的都是打不过之后,去天上搬救兵。

能得到别人帮助,有人愿意帮你,也是一种能力。怕只怕众叛亲离,落得一个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出手相救。

人家愿不愿意帮你,就不仅仅是看你的才华和能力了。因为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自然重点就从才华变为德行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的道,说的就是一个人的德,而不是才华。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所以,孔子说一匹千里马之所以称为好马,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脚力,还因为它有与人为善,护主爱主的品德。

那些不能驯服的野马,脚力同样了得,但它们会伤人,不懂得配合,更不会怜惜主人。这样性情的马,脚力再好,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称它是好马。

所以,一个人的才华是对事的处理能力,一个人的德行就是与人的合作能力了。有才华的人不怕事儿,有德行的人凝聚人。

我们常用理工男,去形容一心钻研在才华上、缺少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他们日后要走上领导岗位,德行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与人交往远比专心做事要难很多。面对相对稳定的机器和工具,只要调整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人,难度就要大得多。

所以,能驾驭汽车飞机甚至宇宙飞船的人,未必能搞定一个人。这是两种思维,与机器在一起不需要共情,足够熟悉了解就能驾驭。

开车一定比交友简单得多,机器可以全听你的指令,而人就未必,难以捉摸。女人心海底针,女人脸四月天,说的是女人的善变和不可捉摸。

其实,男人也如此。所以,越是不可捉摸的,未知的不确定就越多,也就越危险。你看,那些贪腐的大案要案的侦破,大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曾经的山盟海誓,转眼之间就会成为丧命之源。那些相濡以沫,肌肤手足,一旦反目成仇,伤害至极。与人交往,就会存在这样的风险。那该怎么办呢?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对不对?就是别人对我不好,伤害我,仇恨我,怨恨我,我宽厚仁慈对待他们,不计较不怨恨,对不对?

孔子说,如果你用德去回应怨,那用什么去对待那些对你好的人呢?总不能好人坏人你都用同样的爱对他们吧,这是不是对好人不公平。而且弄不好,还会委屈自己,内伤严重。

以德报怨很难驾驭,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搞不好,就变成一个让坏人变本加厉欺负的对象。他们非但不会自我悔改,反倒因为你的软弱可欺更加气焰嚣张。

所以,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因为他们不配。那么孔子主张怎样去做呢?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就是用公平正义去回击坏人、仇家,用侠义大道纠正他们,而不是一忍再忍,更不能忍气吞声。从这里就能看出孔子的侠肝义胆,难怪子路这样的侠士也会崇拜他。

人善被人欺可能就来自于这里。注意,这里的以直报怨的直,是正直、正义、直率,并不是歪门邪道、阴损狡诈,更不是以怨报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用公平正义的手段对付坏人,孔子是有着朴素的法律意识的。把坏人绳之以法是对的,不能滥用私刑,甚至动手杀了他,这就叫以怨报怨了。

而那些对你好的人,你自然要以德报德,用心交心,以心换心。注意,是以德报德,而不是以利报德。利益就是交换,不是感恩有德,有没有心和有没有利还是有区别的。

对你好的客户,信任你的人,你是怎样对他们呢?重在心里有没有他们,而不是用小恩小惠的方式。这里的学问就大了。

因为利益和恩惠,与德是有交叉的,他们是德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对一个人好,总不能空口白牙只靠说吧?说对一个人好,还是要具有表示的。这种表示,就会有利益的体现。

和仅仅是利益交换不同,这种以德报德重在动机而不在形式。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谁都不理解我呀!人世间寻得一个知己恐怕无望了。孔子是没有管仲的好运气,既没有鲍叔牙那样的至交,也没有遇到齐恒公那样的明君。

子贡听老师如此感慨,就问到,为什么您说没有人理解您呢?孔子说,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凡事身体力行从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做到通达。恐怕只有上天才能真正懂我吧!

不怨天尤人,下学上达,这就是孔子的德行了。做到了这一条,就配得上与苍天做知己了。人在做天在看,至少会有一个朋友的,是不是?

不怨天尤人,就是从来都不去挑别人的毛病,不会总是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天天牢骚满腹。

下学上达,就是要脚踏实地从自我改变做起,不断练习,逐步提升到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用下学上达,去解决一切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是适合的方法。

对事就提升才能,对人就是自修养德,才华横溢、德高望重,自然可以与参天做朋友了。这里也体现出孔子的浪漫主义情怀,内心丰盈,从不孤单,也不会自艾自怜。

这也是中国文人自命不凡、清高自洁的鼻祖了。我们不需要傲气,但这种傲骨还是要有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