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小针可靠吗(一针维C美容针卖23万)

医美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让那些整形外科专家、学术大咖忍无可忍的地步了10月30日,当由《人民政协报》组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带队的“医美行业专题调研组”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时,九院的专家们有的戴着口罩从门诊下来,有的穿着罩衣从手术室出来,还有的拿着熬夜整理的厚厚一沓书面材料,他们要“反映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美容小针可靠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美容小针可靠吗(一针维C美容针卖23万)

美容小针可靠吗

医美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让那些整形外科专家、学术大咖忍无可忍的地步了。10月30日,当由《人民政协报》组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带队的“医美行业专题调研组”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时,九院的专家们有的戴着口罩从门诊下来,有的穿着罩衣从手术室出来,还有的拿着熬夜整理的厚厚一沓书面材料,他们要“反映问题”。

去年8月,一家民营医美机构发布的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白皮书同时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共有超过10万家非法执业的工作室、美容院等。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更是揭露了惊人的“黑医生”信息,数据显示,在“黑医美”市场中,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就有9名“黑医生”。

3000元就能当“医美咨询师”,23万元一针的维生素C卖给消费者

“3000元进修一个月,就能给你发一张医美咨询师的执业资格证。这些咨询师,有卖化妆品的,有卖衣服的,有开饭馆的,他们给你建议你应该怎么整形。”上海九院整形外科主任孙宝珊做了18年医疗质量监控工作,一直在医疗美容质量监控的第一线,他告诉记者,所谓的“医美咨询师”行当正在带坏年轻的“正规军”医生,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

医美咨询师即“美容医学咨询师”,按照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的官方解释,是美容整形机构中从事咨询工作的、在整形医生和求美者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从业者。美容医学咨询师认证参考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认证办法,资格认证工作主要包括培训与考核两个部分。

但在网上搜索“美容医学咨询师”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到,“正规军”几乎找不到。相反,你可以看到医学美容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的“Tina老师”教你如何通过每天坚持画画提升品位,一天为20位客户服务;可以看到医美机构招聘咨询师的“暗门”,直指咨询师就是“客服 销售”的本质;可以看到所谓专业的发证机构招生广告,一个月集训就能给你发张证;还可以看到机构开出的“底薪500 补贴500 提成”,但每月能挣万元以上的“神奇”招聘广告。

“医疗美容行业现在变成技术质量极差的一个行业,理发店、美容院、足疗店,只要胆子够大,都能干医美。”孙宝珊说,医美行业门槛低、市场大,很多“老板”蜂拥而至,“做坏一个,顶多民事责任,赚100万赔20万,划得来。”

孙宝珊见过有的民营医美机构用维生素C、生理盐水、维生素B12兑在一起做成“美容针”,再以23万元一针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也见过开个双眼皮报价10万元,竟有人为之埋单的“怪事”。“见得多了,这在医美行业早就不稀奇了。”孙宝珊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栾杰也注意到了这种“怪事”,“很多民营医疗机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们把大把钱花在店堂上、门面上,装修豪华,但手术室里用的线和针都是最便宜的。引流管如果能用输液器替代,绝对不用引流管”。

心内科、骨科的医生在短期培训后成了整形医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形外科医生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科室朋友前不久在高薪诱惑下“跳槽”到了一家民营整形机构。这是一家还算正规的民营机构,它聘请的整形医生都是具有整形科从业资质的专业人士。但在那里,医生们过的日子“五味杂陈”。

“一开始,咨询师姐姐给他推荐了病人。他很认真地像在公立医院一样,做了术前分析、研判,然后把病人婉拒了,因为不符合手术指征。”这名医生说,这样几次下来,这个“正规军”出身的医生就被咨询师“封杀”了,“所有咨询师,都不给他推荐病人,‘饿’他3个月,一台手术也做不了。”最后,这名年轻的医生妥协了。他再也不敢轻易“婉拒”咨询师推荐过来的病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原卫生部曾在2002年发布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19号令),明确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须为“执业医师”,其中提到执业医师须“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包括心内科、骨科等科室的医生都在短期培训后成了整形医生。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组织处处长王丹茹注意到,现在来医院进行规培、专培的年轻医生与过去不同了,“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行业,现在很多医生被巨大的医美市场占据头脑,专门来学美容手术,而不是学面部修复”。

“正规军”奇缺

栾杰说,“追逐暴利”如今已经成为民营医美机构的硬伤,现在很多医疗机构把患者称为“顾客”,“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很多国家都称作‘患者’”。在医美行业,“医疗本质”现在被淡化了,“很多机构想办法用服务、美学替代,包括一些专家认为美学是一个系统,要逐渐脱离整形这个医疗专业”。

栾杰调研发现,现在很多民营机构“花钱买证”,国家规定机构里一定要有持有医师执业资格证的医生坐堂,因此这些机构就每月花上数千元聘请一名持证的退休医生,“医生根本不用来上班,他只要有证就行,应付检查”。

此外,当前整形医生“正规军”奇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曾多次呼吁建立“专科医师制度”。

栾杰建议,医美行业一定要确定“公立医院主导地位和机制”,从医生培训,到制度建设、诊疗规范,都应该落在公立医院的“肩头”。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公立医院充分的运营机制空间,“光让它培训、制定规范,培养的人却去了民营机构,留不住人不行。”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建议,正在修订的“19号令”应该鼓励有资质的医生独立或者联合开设民营医美机构,“一个啥也不懂的老板,只要有钱就能开,这是不对的。一个经过科班培训的医生,他有起码的职业荣誉感”。

延伸阅读:

治理“医美乱象”亟须“监管动刀”

在当下的“医美潮”中,不动刀、见效快、风险小的轻医美占据了重要领地。而在轻医美众多微整形项目中,玻尿酸填充项目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造成了玻尿酸假货横行的现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中,70%是假货和水货。据悉,针对当前医美市场的乱象,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修订《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美服务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迷恋上整形美容,不是割双眼皮、做隆鼻,就是打美容针。于是,一些整形美容机构也应运而生,且生意异常火爆。

但据了解,眼下绝大部分的整形美容机构存在医疗技术力量跟不上、收费混乱、没有建立医疗保险共保体等问题,引发的医疗美容纠纷也一直居高不下。一些消费者在一些非正规的医疗美容医院做手术,一旦手术失败,不但“花了钱”而且还“毁了容”,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由于在这类美容医院拿不到证据和医疗凭证,也给后续的调解工作带来难处,投诉人维权往往是困难重重。有不少消费者因投诉无门而不得不忍气吞声,或自认倒霉。可以说,医疗美容行业是乱象丛生。

因此,治理“医美乱象”亟需“监管动刀”。

首先,要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把对医疗美容机构的检查作为一种常规工作,经常性地开展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把好审批关、准入关,确保不被非法医疗美容机构混入其中,坑害消费者。

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医疗美容乱象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要查处一起,不妨实行“高额罚款”或列入“黑名单”的严惩重罚机制,让其为自己的无良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行业契约。

同时,要规范收费管理。物价部门要对那些肆意乱收费、恶意抬高价格的不法医疗美容机构要给予坚决查处,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的要取缔,绝不姑息、纵容,甚至听之任之。消费者一旦遭遇医疗美容纠纷,要积极大胆地向相关部门如实反映,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切莫“做哑巴”“吃哑巴亏”,从而助长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的嚣张气焰。

当然,消费者在决定做美容手术之时,一定要选择到正规的医疗美容医院,切不可贪图便宜,或轻信医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只要多管齐下,就一定能有效治理医疗美容乱象,从而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青年报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