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

来源:真爱梦想(刘贵芳)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1)

口罩图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关于口罩,你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吗?目前,全国中小学陆续复课,对于在校期间戴口罩的问题,你如何看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口罩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波斯的拜火教教徒认为人的气息为俗间不洁之物,所以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祭司要用布遮住口鼻,这样做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表达对神明的虔诚和敬畏。大约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意大利哲学家、作家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发现矿工们作业时会吸入大量的有害粉尘,于是就建议他们戴上一种特殊材质的口罩。这种口罩是用动物膀胱剪成的,密闭性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又干又硬,即便遮挡粉尘的效果很好,舒适度不足也让它难以普及。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2)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在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口罩要追溯到13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当中有一段文字:“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也就是说,这种口罩是用蚕丝织成的,是为了防止侍者把口气传到皇帝的食物上而用的。这个被马可·波罗当做的奇特见闻的中国发明,后来传到了欧洲。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3)

绢丝口罩在欧洲,早期的医疗产业被巫师所把持,真正的医生势单力薄,巫师们觉得医生抢了自己的生意,就对医生进行骚扰和追打,医生们只好用纱布蒙住脸,以免被认出而遭到报复。这时候口罩的功能是蒙面,不被认出。十四世纪中期,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了整个欧洲,导致人大量死亡。受古希腊以来神学和宗教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患传染病的人是污秽、有罪的,其散发的臭味会传染疫病,所以在医生接近病人或相关人员搬运焚烧尸体的时候,会戴上一种带鸟嘴的面具,鸟嘴部填有龙涎香、留兰香叶、鸦片酊、苏合香等香料,以避免受到“瘴气”侵害。在诊疗时还会使用一种木质指示棒来检测病情,避免直接接触病人。同时,这种指示棒也用于敲打病人,以赦免他们的罪。这种面具虽然已经有了模糊的防病意识,但更多的还是宗教色彩。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4)

1721年的雕刻画,瘟疫医生和鸟嘴口罩看来,人类在发现细菌与病毒的微生物世界前,口罩就已经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历史中,但几乎都和医学无关。直到1861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鹅颈瓶试验证明了空气中有许多种细菌存在,还会通过生物与生物传播引起各种疾病,这使得无菌外科在接下来的1876年创立。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5)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当时无菌外科的规范虽然已经包括用石灰酸消毒手术器械,外科医生得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胶皮手套,但口鼻仍然暴露在外,经常会引起伤口感染,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感染的原因。1897年,德国的微生物学家卡伊·弗洛格(Cail Flugge )发现:从外科医生咽部或龋齿中可以培养出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讲话时唾液中的细菌会感染伤口。弗洛格的学生做了一个有关细菌的临床试验,发现当不戴口罩时,在距离培养皿45厘米—60厘米之外高声说话,或在两米之外咳嗽,在6米之外打喷嚏,培养皿内均有细菌生长,人们每次张口说话都能传播到空气中许多细菌。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6)

卡伊·弗洛格(Cail Flugge )此后,德国医生米库利奇提出:在为病人施行手术时,外科医生应该将自己的口腔、鼻腔、胡须用一层纱布遮住,以避免唾液飞溅到伤口上。后来,米库利奇的一个学生在纱布内放置了细铁丝支架,让纱布口罩根据人的面部结构进行了适应和贴合,一下子提高了舒适度。随后的1899年,法国的一位医生保罗·伯蒂又在此基础进行了改良,创造出了六层纱布的口罩,使口罩的防飞沫效果和舒适度更佳。至此,欧洲范围内现代意义上的口罩,就基本定型。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7)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的医务人员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数至少40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要多。流感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其效果让人们认识到这种廉价的小玩意强大的作用。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让英国人了解了口罩另一大功效——防止粉尘和雾霾。在那段短短的时间里,英国有超过12000人死亡,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出门佩戴口罩成了英国人的一个习惯。事物的发展随着人们的需求而改变,瘟疫和污染促使口罩大规模普及,在欧洲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近代的中国人出于传统观念和对现代医疗的认识程度,原先也是没有任何关于“戴口罩”的观念的。1910年12月,一场肺鼠疫从俄国贝尔加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至中国,东北随即爆发了大规模鼠疫,并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8)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的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成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他很快查明了鼠疫的特性及传播途径,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同时发明了一种双层纱布囊口罩——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这种口罩佩戴一个多小时也没有不适感,且简单易戴,价格低廉,易于普及。这场震惊中外的 “肺鼠疫”,在他有力的措施下,用了不到四个月便扭转乾坤。让口罩在中国进一步普及的是2003年的非典,相信很多人都难以忘记,当时口罩一度脱销。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PM2.5这个新名词也使得N95、N90口罩成为热销产品。2020年的这场疫情还在继续,防控进入常态化,口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现在常见的口罩依用途可简单分为防尘口罩、防霾口罩、医用口罩、防毒口罩、防晒口罩、装饰口罩等。5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正式发布了GBT38880—202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从基本要求、外观质量和监测方法对6—14岁儿童口罩生产提出19项主要性能指标,这将成为儿童口罩生产企业的导航仪,使生产有标可对,有规可循。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9)

购买儿童口罩请认准此标准:GB/T38880-2020全国中小学陆续复课,在校期间,师生戴好口罩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学校不同于医院、电影院等密闭场所,只要不是有呼吸道症状,佩戴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就足够;纱布、棉布、海绵口罩可以过滤较大颗粒,但是对阻挡细菌几乎无用;活性炭口罩主要用于喷漆、喷农药等工业作业,对防止细菌作用微小;N95、N90口罩,对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能达到95%、90%,但是呼吸阻力较高,不适合长时间佩戴。另外,儿童面部偏宽,耳部位置偏低,最好佩戴儿童专用口罩;比起金属鼻夹,用布包裹的柔软海绵封条自动封口口罩更适合儿童。

口罩的全球简史(口罩的前世今生)(10)

在进行跑步等体育运动时,新陈代谢和肺活量都会增强,需氧量也会增加,戴口罩不利于大口呼吸,时间长了容易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而出现头晕、胸闷等现象,有损孩子稚嫩的心肺,不适宜戴口罩;况且在体育课上,口罩的防护作用也会因为呼吸力度大、被汗水打湿等原因而大打折扣。事实上 ,学校体育课只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场地器材的消毒,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间隔距离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就可以让孩子们放心摘下口罩,尽情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低风险地区,学校在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校内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就可以让学生摘掉口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