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农业大棚养殖(朱啸虎王刚齐投资)
◆ 为了创业,崔新华从新加坡回国了。
文|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金属架子最高有五六米,撑起了薄薄的膜,构成蔬菜大棚。小时候,崔新华常常登上斜坡,爬到高架,帮父母打开大棚的天窗,为蔬菜通风降温。
“现在完全不敢爬了。”太危险,效率也低。而现在很多农民为蔬菜放风控温的做法,与30年前没什么差别。
由此,崔新华成立洲涛智能,研发智能放风机来解放农民的时间。设备根据温度高低算法自动控制温度,农民可利用App查看大棚温度、开窗距离,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远程手动干预。
团队的竞争优势在于控温算法和硬件:工程师研究温度曲线、调整参数细节,让温度控制更加精准;研发人员为硬件选用特殊材料,使其防潮、耐腐蚀。
至去年年底,在两个县试点的情况下,霖鹏(洲涛智能产品品牌)智能放风机共销售1500~2000台。农民平均每天使用App的频率为20次。
去年2月,洲涛智能获Pre-A轮投资,由金沙江创投与王刚合投。
注: 崔新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农业刚需中的高频场景
过去几年,崔新华经常一个人从新加坡飞回国,去山东寿光、辽宁大连查看蔬菜大棚。
寿光,中国的蔬菜之乡。在这里,大棚白色的薄膜连绵不断,远远看去,像一片雪。眼前的景象,与他30年前所见没什么太大变化。
小时候,他的父母是此地最早的一批大棚蔬菜种植户。他常常爬上大棚顶端,就像建筑工人登上高高的脚手架,将大棚的天窗依次推开。清新的空气流进棚内,温度降低,蔬菜才不至于被高温闷死。
30年后,人工控制温度的方式可谓一成不变。而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他想为农民做点事情。
这个想法早在2012年就已萌发。除了在安捷伦任专家工程师,崔新华还喜欢开发手机App,赚钱之余,他也注意到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未来一定是App 云服务 硬件的时代”。这种模式最容易联想的场景是智能家居,但其“叫好不叫座”。
接着是农业。年幼时帮父母在大棚里种菜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对农业并不陌生,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刚需的场景。
而行业现状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种植效率不高。崔新华想,如果他能做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掌握刚需的生产工具,进而提高效率,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就相当于拖拉机的出现改造了大田农业”。
当然,农业是渐进式的革命,他得找到刚需中的高频环节。对大棚来说,人工放风控温就是“革命”的第一步:每一天,农民需在固定时间点打开大棚天窗6~8次,总耗时3个多小时。如果开发自动控温系统,农民白天的时间就能解放出来。
崔新华把模式想了一遍,却迟迟未有动作。原因在于当时农村的状况——移动互联网尚未大范围普及。
工程机先行
兵马未动,崔新华就先举家搬回国内,为创业做准备。2014年年末至2015年年初,时机已到。“老农民都用上微信,那就行了。”
原型机在2012年就做好了,但其本身并不可靠,仅用来展示功能。2015年4月,他于上海成立洲涛智能,就是为了把技术原型一步步商业化。
随后,崔新华招兵买马,组建团队着手研发霖鹏智能放风机。同期,公司获得200万元启动资金,最早投钱的人是他在温州大学当老师期间的同宿舍兄弟。
自动温控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设备根据温度高低算法自动控制温度,农民可利用App查看大棚温度、开窗距离,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远程手动干预。
洲涛智能的竞争力在于控温算法。市面上的产品算法比较统一,工程师则通过研究温度曲线、调整参数细节,让温度控制更加精准,而这源于工程师们多年的研发经验。
其二是持续迭代的硬件。大棚中高温高湿,环境恶劣,对电子产品造成很大摧残。因此,崔新华选用特殊材料生产硬件,同时增加防潮、耐腐蚀等性能。预期中,霖鹏智能放风机的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
◆ 寿光菜博会展馆现场,碧绿的叶子旁边就是崔新华和团队研发的霖鹏智能控温系统。
另一方面,洲涛智能有20年供应链管理经验的团队成员,崔新华本人也曾管理过数家大型代工厂,因此,公司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质量更好的硬件产品。
团队一边研发一边销售。2015年下半年,第一批200多台工程机生产完成,并陆续销往山东寿光、青州、内蒙应城地区。
与竞品相比,霖鹏的价格在3000~5000元,相差不多。不过,双方狭路相逢之时,霖鹏往往更胜一筹。
像买手机一样,农民也会拿放风机做比较。销售时,霖鹏放风机不能赊账,另一款其它品牌的设备可以赊账。起初,某农户把自家一前一后两个大棚分别装上了这两款设备。
三四天后,农户拆掉了第二个大棚的设备,选择霖鹏。“还是前面那个大棚的设备好!”效率方面,平均3个大棚(或9组电机)可节省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一年至少节约2万元人工费用。
然而,设备仍然出现了让崔新华预料不到的问题。比如农村电压与城市不同,波动很大,“低的时候160、170V,高能高到270、280V”。电压低,设备不工作;电压高,直接把电子设设备烧坏。因此,团队只能修改设计,让设备的输入电压范围变宽,以适应变化。
不过总体而言,农民们对这款“实用且皮实”产品的接受度,符合他的预期。因此今年上半年,团队正式开始大批量的商业推广。
正式推向市场
在销售环节,公司借助与其有合作的下游商家,而团队仅负责研发和质量控制。虽然崔新华秉持着不冒进的态度,但代理商的推广速度实在算不上快,他决定转变销售思路。
其实放风机这一品类,乡镇农民企业家早有涉及,只是他们缺少研发能力。因此,他想为这些放风机提供最核心的控温模块,而电机等设备可从其它地方另外购买组装。“就像高通CPU搭载了一个安卓操作系统。”这样一来,农民企业家在没有提高采购额的情况下,节省售后成本,将提高其净利润。
至去年年底,霖鹏智能放风机共销售1500~2000台。农民平均每天使用App的频率为20次。
崔新华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约有3500万个蔬菜大棚,若每套放风机设备按照3000元的价格计算,也是个千亿级的市场。
况且,团队不止有放风机。去年,自动浇水、施肥及补光模块已研发完毕,使用时可并行连接同一个主控机。相对于放风,农民对其有需求但并不高频。遵循不冒进的原则,他想静待市场成熟再大规模推广。
到那时,摆在农民面前的将是洲涛智能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蔬菜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化生产。
之后,崔新华计划切入大数据领域,利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打通产业上下游。所以,当前的卖硬件只是第一步,“但如果只是做一个卖硬件的公司,我大概就不会做了”。
/The End/
编辑 孙 娇 校对 王 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