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

正面管教的育儿宗旨是:“和善而坚定”。这一篇,主要来说一下“坚定”。

“坚定”对孩子非常有必要,它给孩子提供规则和界限。没有界限的孩子,不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容易挑战父母的底线,变得越来越过分或极端。

也就是说:孩子的过分行为,都是源于父母一时的纵容、没有保持持续的坚定。

有一些父母,一直处于“摇摆”状态。

一会儿允许孩子违反规则,一会儿又因为孩子做得过分而大声责骂发脾气。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还会让他们将一部分精力用于试探父母的情绪,由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程度。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一)有一些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阴晴不定的。

(1)

两个孩子在家里追逐打闹,嘻嘻哈哈,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就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们;可是,当她心情烦躁的时候,就会对他们吼:“太吵了!能不能别在家里这么追着跑?真不懂事!”

两个孩子凌乱了:之前不都这样玩吗?什么时候不允许的?

(2)

早上,有个孩子不想穿妈妈找好的这件衣服,妈妈觉得孩子有主见了,笑着从衣柜里找她能接受的衣服,孩子很高兴的穿上。可是,有一次孩子又不喜欢,妈妈怒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挑剔?每天早上给你找衣服浪费多少时间?能不能别这么多事儿?”

女儿委屈了:一直都可以帮我换,怎么突然说我挑剔?这就是“挑剔”?

不用怀疑,这样的状况都是我们家长一力造成的。

孩子们没做错什么,是因我们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1)

那么,针对上面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怎么做?

(1)明确标准,持续执行:

如果,我们明确对孩子说在家里不能追逐打闹,因为会影响家里其他人,更会影响楼下的邻居,这样不太礼貌。

那么,无论我们情绪如何,这个规定都有效,孩子都不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2)改变方式,尊重彼此:

如果,我们真心为孩子的“有主见”而高兴,那么我们可以改变方式,比如让孩子前一天晚上自己找到第二天准备穿的衣服。而不是看时间看心情,对她提出换衣服这同一件事,给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二)“坚定”不是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决定自己做什么

坚定,不是强迫、强硬、控制……

坚定,不是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决定自己做什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经常开车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两个孩子只相差两岁,没有特别明显的谁要听谁的,所以会在车上打打闹闹。

有一次比较严重,忘记因为这么了,总之哥哥生气大吼,妹妹委屈大哭,直接影响到我开车的心情。

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安静些,妈妈在开车呢。”

但是,孩子们并未收敛,依然处在自己的情绪当中。

于是,那一次我认真地对他们说:“孩子们,妈妈开车的时候需要认真专注。如果在车上你们无法保持安静,吵到妈妈开车的话,会很危险。妈妈就会将车在路边停下,等你们结束了我们再继续走。

当你无法控制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你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

孩子们听了以后,安静了一会儿,然后又吵起来。于是,我没有大吼也没有生气,而是直接打右转灯,找到一个合适停车的位置,停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发现车子不动了。两个人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最后,哥哥说:“小妹,咱俩别吵了,要不妈妈不开车,咱们啥时候才能到海边啊。”玥玥闪着泪花点点头。

于是,哥哥对我说:“妈妈,我和玥玥不吵了,你继续开车吧。”

从那一次以后,他们从未在车里如此吵过。每次声音大到干扰我的程度时,我就会平和地问一句:“需要妈妈停下来吗?”

他们马上就会收敛起来。

因为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出去玩,车一直停在路边,对他们来说都是无趣的。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2)

(三)让孩子承担后果,而不是我们

就在上面这个事例中,孩子们做出不合适的行为,没有遵守我之前对他们说好的“在车里要小声说话,不要影响妈妈开车”的规则,那么需要孩子为“违反行为”承担后果。

正面管教从不提倡惩罚,而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对这两个概念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在主页搜索“逻辑后果”,可找到相关文章)。

我用的“决定自己做什么——在路边停下来”就是他们需要承担的逻辑后果。

无论是上课迟到,还是少玩一会儿,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无需对他们进行指责。

比如:

  • “谁让你们不听我的话?你看看迟到了吧?”
  • “我早就提醒过你们了,可是你们就是不听,自己承担吧(自作自受/活该),这与我无关啊。”

这样的语言,会干扰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将关注点转移到对抗你的批评上。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3)

还有一件事,经常会让一些父母陷入困境。那就是:“吃饭”问题。

有的孩子看到妈妈做好的饭菜不想吃,于是妈妈为了让孩子有个好身体,又给孩子重新做了一份。次数多了,很多孩子开始喜欢看着妈妈为自己忙碌,总觉得这样就能得到妈妈全部的关注,特别有存在感。

可是,孩子不懂得时间观念和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

当他们上学以后,再次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很有可能会拒绝孩子。因为早上紧张的时间,根本不允许重新做。

于是,孩子会认为妈妈不那么爱他了,也会因为吃不上想吃的早饭感到万分委屈。

我们辛苦了一个早上,孩子勉为其难地吃了两口就背着书包走了。那时候我们的心情,不是“郁闷”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吧?

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孩子都很难过。

可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就是我们自己。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4)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早饭规则定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比如:提前约定、让孩子懂得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

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习惯问我和弟弟想吃什么,我们给出一个答案后,妈妈再去做。如今我成为妈妈,也延续了这样的习惯。

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们约定好第二天早上做什么早饭。如果哪一天我忘了问了或他们忘了说了,那么我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不爱吃或吃少了,只能在学校饿肚子。所以,偶尔他们不爱吃,也会尽量多吃几口,把肚子填饱。

(四)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要伴随着选择的机会和权力

承接上面“早饭”的例子,若某一晚我们忘记了提前约定早饭内容,我就会在第二天早上,我就会尽量做的多样化一些。

比如:

  • 做了面条,同时再准备几片面包加煎蛋。
  • 做了角瓜鸡蛋饼,同时再做两个牛奶土豆饼。

我们做什么,孩子就无条件吃什么。这是正常的,孩子应该懂得尊重我们的劳动和付出。这也是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执行的规则。那时候的父母都很忙,家里条件有限,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准备丰富的早餐。

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在吃饭这一件事上,就让妈妈们忙到晕头转向。这便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要调整,因为这样会把孩子爱坏的,他一旦把“别人为他服务”作为价值感体现的话,对他以后的人生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

大前提当然是提前约定,或者我们做什么孩子吃什么。但是同时,为了让孩子有个轻松愉悦的心情,我们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们有一个选择空间。

当压力伴随着选择时,孩子的感受就会好很多。

他会认识到:“有些事,我有权力自己做主。”

——这个感受,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5)

(五)学会判断孩子的要求是“真正的需求”还是“无理要求”

如果一味的强调“规矩”,会让我们变得冷漠。

别忘了“和善而坚定”中还有一个“和善”

和善,意味着尊重和爱。

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解读孩子的要求,看到孩子要求背后的含义。并不是所有不符合规则的要求都去拒绝。因为我们并不是一个执行规则的冷血家长,我们与孩子之间更需要爱的流动。

规则,只是帮我们更好的相处,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所以,当孩子对我们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去解读和权衡。

比如:撒娇。

孩子平时每天早上都自己穿衣服,今天早上有点没睡够,当你喊她起床的时候,她突然和你撒娇:“妈妈,你能不能帮我穿衣服?”

这时候,如果我们说一句:“不行!你长大了,应该自己穿衣服。”那就是显得我们太冷漠的。

孩子提出这个要求,不过是偶尔一次对我们撒个娇,我们意识到孩子的情感需要,就可以笑着对孩子说:“是不是没睡够?那今天妈妈就帮你穿两件,好不好?”

孩子一定会很开心,也会很快的起床、洗漱、吃饭。

到了第二天,孩子不会得寸进尺地再次要求我们给她穿衣服。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了独立穿衣的习惯。(如果个别孩子要求了,我们可以平和地说:“妈妈没办法每天都帮你穿衣服,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就像我们对伴侣撒娇一样,比如:“亲爱的,喂我吃蓝莓呗。”

如果你的伴侣对你说:“你都是成人了,应该自己吃饭。”你会不会一脚踹过去?

如果你的伴侣喂你吃了,你是不是会感觉很幸福?那你会因此得寸进尺地要求他一直喂你吗?

孩子也如此。

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不用担心我们偶尔宠爱一次孩子,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这就矫枉过正了。

孩子犯了错家长为啥还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过分行为(6)

(六)结束语

在育儿过程中,“坚定”与“和善”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坚定,太过和善,就会产生溺爱,容易养成“巨婴”;

没有和善,太过坚定,就会产生控制,容易造成孩子叛逆或畏缩自卑,形成紧张的亲子关系。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和善的同时保持坚定,在坚定的时候采取爱的态度。

这个目标不容易达成,我一直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着。你呢?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