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1)

01.

弱者总是喜欢抱团取暖,而强者天生喜欢独行。

有时候,别人的不合群不过是因为不屑与之为伍,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追求,就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雄鹰不会与弱鸡一起,有的人就适合孤军奋战。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里写到:“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当一个人,活得清醒通透,不去奢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争抢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时,人生就走进了另一个境界。

杨绛和钱钟书就是不合群的人,他们不争不抢,不追名不逐利,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耕,却将日子过成了人人羡慕的模样。

那个时候,众人都不太看好女人,认为女子是不能做出多大学问的,但杨绛先生偏偏不同,她不但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毕业以后仍然坚持学习,终成一代大家。

她的《我们仨》,便是用极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生活不止一地鸡毛,还有美味虾”的平凡故事。

在书里,可以看到真正的爱。

他们这一生,也有很多的苦难,但在杨绛先生笔下,时光一点也不沉重。

大概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勉强自己去合群,去迎合任何人,只守着自己的小日子过,所以时光会显得格外温柔吧。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2)

02.

合群其实就意味着你的普通,因为大家的思维都一样,面对问题都是同一个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统一。一旦这群人中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就会被当做异类看待。

但实际生活正是需要这种不同的看法,要有不同的声音,才能够一步步的完善我们的社会。

杨绛先生经历过中国黑暗的时光,那个时候许多文人们都纷纷选择出国避难,但只杨绛夫妇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候选择留下,为中国的崛起付出自己的力量,这等气魄是吾等的楷模,能有现在繁荣的新中国,离不开前辈们的无私奉献。

人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能怕不合群就从众,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就像赵高指鹿为马,他逼迫朝堂上的人站队,当着皇帝的面说鹿是马,虽然众人都知道是鹿,但却还是夸是匹好马,这种所谓的合群,其实是在颠倒是非黑白。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3)

03.

世人皆知人言可畏,但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样的人是伟大的,选择合群是很容易的,但要想走不同的道路是充满困难的。

不合群,就要学会忍受孤僻,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两个世界的人,根本没有交谈的必要。

即使为了迎合别人而降低自己的身段,但这样的合群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样的合群其实并不能够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即使周围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许多好友也确实早早就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但你甘心你的生活就如此?

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围着厨房转悠,那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还不如选择不合群,喜欢看书就坚持自己的爱好,书中的天地的是宽广的,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人也会随之达到新的境界。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4)

04.

现代人被催婚的不在少数,刚刚毕业就被家里人安排去相亲,来不及开启自己的事业,也来不及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而相亲对象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就这么草草结婚,却成为了众人口中的榜样,因为嫁出去了,这种毕业就能够结婚成为了一种合群,好像你到了年龄不结婚你就与人群格格不入,这种合群不要也罢。

婚姻应该是和自己相爱的人一起,而不是为了应付家长,草率的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不适合的,最后也会是离婚收场。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原则,余生很长,要和相爱的人一起才能够携手一生。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的相遇也是如此,在遇到钱钟书之前,杨绛先生从来没想过嫁人,而钱钟书先生在遇到杨绛先生以前,也从来没想过婚姻大事。

若是遇到良人,应该先成家后立业,成家与立业并不矛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再迟相遇也没关系。

正是因为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不合群”,才让他们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5)

05.

世人皆爱财,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夫妻二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是一致的。

所以,优秀的钱钟书先生在国外留学期间,遇到很多金钱的诱惑,但都纷纷拒绝了,保持与人的君子之交。

即使日子比较窘迫,但绝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旁人或许看起来有些“迂腐”,但中华的脊梁就是被钱钟书先生这样的文人给撑起来的。

而杨绛先生,她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信任他,她不屑与他人为伍,甘愿洗尽铅华,为钱钟书先生做“灶下婢”。

日子是两个人的,与他人无关,两个人过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寻求他人的认可。

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是最懂彼此的人,不去迎合他人,不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只安心过自己恬淡的小日子。

这份洒脱,这份从容,让人羡慕。

就像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大概已经看透人生,对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才能说出这样洒脱潇洒的话。

只要和爱的人在一起,其他又有什么重要。

杨绛最通透的活法(杨绛我们仨不合群)(6)

06.

《我们仨》的最后,他们走散了,杨绛先生写:“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全世界最懂她,最包容她的人走了,或许没人再能懂她的不合群,但这又如何呢?

只要曾经有一个人,走进过她的心里,指她的不争,懂她的不合群,包容她的小脾气,这就足够了。

人的选择总会被外界干扰,你要是有别的想法就会被说成是不合群,但一直按照惯性的思维去做事情,是很难有大的突破的。

所以如果你是想创业,或者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必然会被别人看做是不合群的人。

所有的“不合群”,都是饱受争议的,就像当初钱钟书先生坚持留下来一样。

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的不合群,才有了《围城》的问世。

“不合群”是为了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合群只会让嘈杂的声音扰乱了自己的本心,从今天起,做个“不合群”的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