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萧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首,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深受人们的追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萧何做到功盖一时,却能得到善终。这样的结局比较符合在阅读历史时的喜剧心理。
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对萧何的认知仅限于此的话,那也只能算是“得其形而失其要”。
阅读历史和解读历史人物,一定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读懂他们背后的行为逻辑和人生智慧。
萧何的一生,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去解读,但是一定要触及根本。他的一生绝不是“功高盖世”和“明哲保身”这么简单,如果能真正消化和理解他的行为逻辑和人生智慧,大家将会真正读懂一本充满智慧的职场宝典。
如何读懂萧何的一生呢?我想有三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一、萧何的人生起点比刘邦高,为何他自己不选择当起义军首领呢?二、萧何凭什么能在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评定为第一功臣?三、功高震主的萧何为何在刘邦、吕雉高举屠刀的情况下谋得善终呢?
这三个问题转换为职场问题,分别是职业选择、建功立业和圆满善后的问题,真正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能捋顺了一个整个职业生涯的逻辑问题。
萧何为什么不自己当老大?
萧何是一个妥妥的职场精英,也就是不管什么事情交到他手里,都会办得妥妥的,而且非常会处理各种外交关系。这一点,从他在早期在沛县为吏的经历和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
萧何年轻时在沛县担任的职位叫主吏掾,这是一个什么岗位呢?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组织部长。但是,这里需要解释一点是,在古代,“官”和“吏”是两个概念,简单而言,“官”是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吏”却没有。吏,是用来辅佐官的。秦朝实施郡县制,最基层的官员正是县令,也就是说萧何当时其实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
但是,吏也是古代统治系统中的管理人员,也是有相对应的绩效考核的。萧何同志几乎年年拿下第一名,甚至因工作太出色,秦朝中央政府除了多次表彰他之外,还有心想把他调到中央机关单位去工作。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萧何并没有应召。
萧何为什么工作能力这么强呢?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因为专业对口。萧何一直就比较勤奋好学,思想机敏,但他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就是历代律令。这些律令在当时就是一套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呀!对管理制度研究颇深的萧何干主管人事的主吏掾岂不是如鱼得水?
而且萧何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这种很接地气的性格和作风,更是对他的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主吏掾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县令的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长,接人待物、上传下达、物资往来等等,都是他的工作内容。太霸道、太粗鲁、太盲目的人其实都干不了这个活,要把这个活干好,要懂得察言观色、统筹调度、合理分配、八面玲珑,这些东西恰恰是萧何所擅长的。
所以,萧何在沛县的时候,不光工作干得风生水起,社交工作同样是搞得有模有样。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都相继成为了他的莫逆之交。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萧何结交的这些人基本上是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这里有一个什么讲究呢?告诉大家一点,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千万不要去纠结于他的职业,三十六行行出状元嘛,哪个行业不得出几个英雄豪杰?而是要去看他的秉性、气质、格局和见识。上述这些人虽然暂时委身于贫贱之中,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气概和精神是隐隐待发的,结交他们,风险也是有,但是回报却是无限大的,这也是风险投资的原始逻辑。
还有一个事必须要和大家说一下,那就是刘邦的岳父老子吕太公搬迁到沛县的时候,沛县人民政府觉得这么大一个老板、这么牛叉一个家族入驻沛县,必须搞一个欢迎仪式,这也证明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这个欢迎仪式是谁主持的呢?正是萧何!
为什么必须要和大家说一下这个事呢?大家想想,如果你们家乡来了一个大老板,谁会出面搞欢迎仪式?没有威望和地位的人能行吗?这说明萧何当时在沛县人民心目中是地位和威望双高人员。
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得出一个结论:萧何在当时的沛县其实早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了,社会地位和管理才能都是要优于还未发迹的刘邦的!
后来沛县县令在反秦烽火四起的情况下,感觉秦朝这艘大船其实就是一艘破船,还不如自己摇身一变,混进革命队伍,怎么也能混个革命元老的身份吧?于是,宣布起义了。
这个沛县县令反应其实是比较快的,但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你特么宣布自己要自主创业,要啥没啥,你靠吆喝两声就能成事?所以,他必须拉拢和依赖萧何、曹参(时任沛县狱掾,相当于刑警大队大队长)这样的老部下。
结果萧何、曹参等人根本不买他的账,心想,就你这异想天开的熊样也能成事?于是,便忽悠他把流亡于芒砀山的刘邦同志赶快接回来,美其名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想李代桃僵。
沛县县令觉得有道理,于是派樊哙去召唤刘邦出山,半途之中终于发现不对劲了,这个刘邦一向喜欢吃白食,他要回来了,那还有我什么事?于是,下令关闭城门,准备弄死萧何、曹参这两个吃里扒外的家伙。
但萧何和曹参都是人精,提前发现情况不对,偷偷逃出城与刘邦汇合了。后来,刘邦、萧何等人与沛县百姓里应外合攻入城中,成功杀死沛县县令,相当于空手套白狼就拥有了一个草创公司。
这么一个白白捡来的草创公司,第一要务自然是确定核心领导人,按理说,江湖地位、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全面领先的萧何当仁不让才对,但是,萧何却把年仅五十的刘邦推上了一把手的位置。
是萧何高风亮节吗?是萧何大公无私吗?其实都不是,毕竟人性之中的私欲是最不可控的,谁不想当老大?
这件事之所以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主要是体现了萧何的识人之明,也包括他的自知之明!这一点我们说起来可能云淡风轻,但其实做起来却难能可贵。
自古以来,人都是欲壑难填的,大多数都是惦记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少去思考什么东西是自己不能要的。举个例子,女神是很多男人都想娶的,却根本不会想自己如果娶了女神,能否养得活、守得住?打铁还需自身硬,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是很容易给自己招致无妄之灾的。这一点后世的武大郎或许深有体会。
萧何深知自己虽有王佐之才,却无帝王之气,其实是不适合当一把手的。主动让贤,说明其对自己的优劣之处都非常了解,这一点是他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保障。人性之中,大多数人都喜欢高谈阔论地去评论他人,却很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更遑论客观真实、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了。
像萧何这样不想自己当老板的人,但是如何去选定一个值得自己追随的老板呢?这也是很多人所迷惑的一个职业问题。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一个人能否取得较大的成就是可以见微知著的。人们常说的“三岁定八十”就是这个道理。刘邦这个人虽然行为很流氓,但是气度恢弘、胸襟广阔、格局远大、见多识广,正好具备了一个成大事者的基本要素。
长期与接人待物工作打交道的萧何早已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洞见力,这是他下定决心要追随刘邦的根本原因。一个人,如果能敏锐地识别出周围的人,并坚信和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样的人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综上所述,萧何在沛县起义时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当老大呢?主要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和识人之明,这是一种极高标准的综合素质,不是一个相当严谨、冷静、睿智和坚韧的人,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常常自勉,要理智、要冷静,但是多数人在面对内心的欲望时都情难自禁,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萧何为何能位列汉初功臣第一?
刘邦同志在搞定西楚霸王项羽之后,建立了大汉王朝,相当于成功将当初的草创公司带上市了。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不然人心难定,那就是论功行赏。
结果,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谁都为公司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谁都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很多公司元老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第一功臣,争执不休,而且一争就是一年多。
最后,老板刘邦亲自发话了,你们争什么争,我就觉得萧何的功劳是最大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邦的话让那些舍生忘死、拼死沙场的武将们受到了侮辱,纷纷表示“我们在前线和敌人作战,浴血疆场,而萧何仅仅是在后方舞文弄墨,结果封赏还比我们多,这太说不过去了吧?”
刘邦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解释道:“你们都打过猎,知道猎狗。打猎靠猎狗来抓到猎物,但是指示猎物踪迹的却是人。你们能够抓到猎物,功劳相当于狗,而萧何发踪指示,功劳相当于人。另外,你们不过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跟随我,而萧何全宗族有几十个人跟随我,当然功劳最大了。”
这种话不管有没有道理,但老板既然这么坚决地表明了态度,那些功勋武将也敢太造次,于是纷纷默认萧何功劳第一。
论功搞完,紧接着是行赏(排座次),这个时候各位大臣都说:“平阳侯曹参功劳最大,他攻城略地,身上伤痕累累(有七十多处),应该他是第一。”
刘邦已经强行推了萧何一把,再来硬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但是内侯鄂君善于给老板下台阶,马上站出来说:“瞎说,曹参野战攻城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而老板和项羽相持多年,经常吃了败仗,全军覆没,单身逃匿。但是萧何能从关中补充老大的实力,多次在老大还没有来得及召集的时候就将数万的兵力送到;粮食更是源源不断。老板虽然在崤山以东常常吃败仗,但是萧何在关中总能给老大以最强烈的支持,这是万世之功!如果没有曹参,对汉朝会有多大损失?我们不能把一时的功劳和万世的功劳相提并论,所以,萧何第一,曹参顶多第二。”
这话说得太符合刘邦的心思了,所以当即拍板,再次让萧何位次第一,可以带剑上朝,上朝不必像别的大臣一样三跪九叩。还封赏了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每人都有食邑,并加封萧何的食邑两千户。
上述之中,刘邦和鄂君虽然对萧何为何能做功臣第一做出了解释,但是很多人对此理解并不透彻。下面着重来解释一下其内在逻辑。
自古以来,领导分蛋糕一般都会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你的贡献值大不大,这是价值层面;第二就是你和领导的关系如何,这是情感层面;第三就是你是一只喂不饱的狼还是一只吃得饱的狗,这是安全层面。
先说第一点。萧何相当于刘邦集团的运营部经理,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萧何让刘邦集团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和输血功能。从这一点来说,萧何的功劳第一是毫无争议的。
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政权,其终极目标都是长治久安,打打杀杀只不过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创业容易守业难”都说明了治理比拼杀的难度更高、价值也更高。
就算是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大家也要明白一点,所谓的战争,拼的也从来不是勇猛的蛮力,而是一个团体背后的综合实力。否则,西楚霸王项羽就不会败了。
萧何在刘邦攻进咸阳的时候,一头扎进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
这些典籍放到今天,就是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和随用随取的数据库,有了这些典籍,刘邦才能够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也为刘邦后来治理汉朝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归根到底,萧何可以说是大汉政权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者和实际运营人,这种人功劳排第一是无可厚非的。很简单,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大管家和护院队长谁地位更高?这不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吗?
再来说说第二点,个人感情方面,萧何在刘邦心目之中也是无可替代的。萧何和刘邦是老友,他们的感情基础十分良好。更为关键的是,萧何不光对刘邦有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还对刘邦有恩。
刘邦未发迹时,萧何就经常接济、帮助他。后来,刘邦千里迢迢去押送劳役,大家给他凑盘缠,萧何也是给最多的(500钱);刘邦斩白蛇起义,落草于芒砀山,他老婆吕雉受到牵连,被抓入狱,也是萧何多方打点和照顾,护其周全的;再后来,就是沛县起义时,萧何主动把刘邦推上老大的位置;楚汉相争时,萧何为了支持刘邦,将全族几十个子侄全部送到了前线……
如果你是刘邦,你能不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内心更与这样的萧何亲近一些吗?
最后说说第三点,这一点可能大多数领导都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讲,但是,却是大多数领导人心中一根隐形的刺。权力,是最怕受到挑战和威胁的!功劳再大、感情再深,如果你威胁到了领导的权力和位置,大概率就会沦为弃子,韩信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那么,萧何是怎么做到让刘邦对其十分信任的呢?主要就是靠不专权、不谋私,不擅做主张。他在关中的时候,独自打理汉国的大本营,刘邦真的一点都不怀疑他?刘邦这小子没这么厚道过!但是,萧何大事、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几乎事事都提前汇报、提前请示,既是有什么急事需要萧何当机立断拍板,他事后也会详细向刘邦汇报。这种严谨踏实的作风让刘邦无话可说。
而且,萧何的政治觉悟还挺高,有时候,刘邦败仗吃多了,就有点疑神疑鬼了,觉得“总有刁民要害朕”,于是隔三差五就去关中检查萧何的工作情况。萧何经人提示之后,立马察觉到了这是刘邦不信任自己了,一天到晚,逃命都没功夫,哪还有功夫来检查工作?于是赶紧把自家子侄送到前线,向刘邦传递友好的信息:大兄弟、刘老板,你安心开创事业,有困难尽管开头,哥哥我这条命都是你的,绝对会全力以赴支持你。不光如此,我们全家人的命都是你的,你就尽管撸起袖子加油干好了。
包括他晚年的自污行为,也是一种主动消除刘邦对他误解和猜忌的行为。
总而言之,萧何于情于理在刘邦集团都是功劳第一的,他被评为“汉初三杰”之首是实至名归的。这个人在性情上可能不如张良洒脱,在专业上可能不如韩信做到极致,但是,在综合能力上,他确实是刘邦集团的第一把交椅。
萧何为何能得以善终及反思
关于萧何为何能得以善终的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提过一笔,那就是他采取了自污求全的策略。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刘邦晚年,在巩固权力的路上慢慢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是有点敏感神经质的味道了。好不容易打下来这一片花花江山,要是一着不慎,老婆是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房子也是别人的,那多不值呀!所以,他就像一个黑暗使者一样,时刻盯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萧何一开始觉得自己只要做到慎言慎行就可以了,自己问心无愧,何惧灾难临头?后来,是一个叫召平的人告诉他这样不行,这人若是没有一点不良爱好,那就会让人觉得太可怕了。如果下面的人这么觉得还好,要是上面那尊大神觉得你太可怕了,那就大祸临头了。
果然,刘邦后来但凡带兵在外,总是会派人到处打听萧何在干什么,结果得知萧何一直兢兢业业,把朝廷内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反而内心沉重了许多。
萧何后来想通了一些职场生存的核心问题,故意贪污受贿、圈地役民,相当于主动把自己的把柄交到了刘邦手里,自此之后,刘邦对萧何彻底放心了,保其善终。
萧何这种自污求全的事情,放在职场之中,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善后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有讲究,稍微处理不好,就容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不小心回到解放前”。
要想完美避开因功高震主而被卸磨杀驴,其实还很有讲究的,总体上来说,就是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权利的人生大圆满。
要么像张良那样,挥一挥衣袖,作别天边的云彩,潇洒远去。不要什么功劳、利益、权力、地位,只保留潇洒自如的千古美名。
要么如萧何一样,贪污受贿或者贪财好色,给自己泼点脏水,让自己的形象那么完美,给领导留下把柄,这样领导会觉得你可控。这就是牺牲名去保全权和利。
要么如后世郭子仪一样,事情一办完就把权力交出来,让领导觉得你是没有牙的老虎,然后心安理得地当个富家翁。这就是牺牲权去保全荣华富贵。
总之,你不能太完美,因为你如果太完美了,领导就会感觉到强烈的危机感和威慑力,他便会想尽办法搞掉你。领导都是希望下属成为自己突出形象的背景,结果你反过来让领导要成为你的背景了,他不搞你搞谁?永远记住,权力游戏是最讲究边界感的,千万不能离领导的核心利益过近。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当我们的声望、名声、才能、功劳、权力、财富达到顶点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舍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永远保持自己对领导有价值,且价值大于威胁。就是立功、立业留有余地,领导永远保持对你有更多的期待。很多武将养寇自重就是这个逻辑。
总而言之,打工人要有打工人的觉悟,你不能让你的段位超过你老板,除了你自己决定要单干;干饭人就要有干饭人的规矩,你上了别人家的桌子吃饭,就必须要尊重别人家的规矩。
但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不明白或者即使明白也做不到呢?因为每个人在欲望上都是有利己倾向的。得不到的东西你劝他放弃或许还好说,他拽在手里的好东西,你劝他放弃那是难上加难的。(现在知道刘邦当年从秦宫的女人堆里走出来需要多大的毅力了吗?)
末了,寥寥数语表达一点希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一定的定力和毅力去面对内心的欲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环境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天人合一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