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

1972年.一个头发发白的老人,拉着板车出现在医院门口,径直走进了太平间。将要火葬的尸体整理好,抬进板车上的匣子里。

一个高个子护士走来说:“谭科长,今天怎么还是您来呀。”

老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只见他拉着板车,手上抓好板车两边,脚上一用力,再次往外走去,很快就消失在拐角。

“他是谁呀?”

旁边的护士有点好奇,这个老人身着破旧,一看就是穷苦人,为什么高个子护士要喊他科长?

“他是咱们民政科的副科长,叫谭秉云。”高个子护士回答:“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以前还打过仗呢,还是咱们国家的特等功臣。”

此话一出,直把旁边的护士给惊呆了:“他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来拉尸体?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1)

青年时参军,战功显赫成特等功臣

谭秉云家境贫寒,年少时,为生活四处奔波,经常去给别人放牛、放羊,去码头做搬运工。

但是,谭秉云人穷志不短。

1948年,谭秉云决定参军!在那个没有和平的时代,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参军就是最好的出路。

如愿加入解放军之后,他严于律己,认真学习。一年后,谭秉云在上海的一场大战中初露锋芒。他带领着部队的战友在江里造浮桥,顺利帮助解放军安全过江,获得三等功。

1950年抗美援朝中,谭秉云又立战功。

当时,美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打算摧毁解放军撤退的所有后路。千钧一发之际,谭秉云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胆识,成功搅乱了美军的计划。他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赢得了8个小时的撤退时间。最终,解放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2)

谭秉云在战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他,这场战争会有无数的解放军牺牲。

可以说,谭秉云一战成名。

战争结束之后,他成了特等功臣。在一次庆功宴当中,场上有着许多重量级的大人物,但年纪轻轻的谭秉云却成了全场的焦点。

开国功勋叶剑英、朱德等人走到谭秉云的面前,毫不吝啬地对他进行一番夸奖。这让谭秉云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在往后的人生里,他带着这份荣耀与感动,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1999年,谭秉云到北京天安门参加了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式。出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他,替国家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看到如今日益强盛的祖国,内心感慨万千,眼里饱含热泪。

两年后,78岁的谭秉云与世长辞。谭秉云的人生,可以说是不留遗憾的,因为他最后看到了国家在慢慢地变强大。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3)

人生高光时刻,一人抵挡美军一个师

回顾谭秉云的一生,抗美援朝战役中坚守390高地,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如果不是这场战斗,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谭秉云。

当时,我方志愿军的粮食匮乏,战士们只能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与美军进行厮杀。而美军很快就发现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出现问题。

于是,美军统帅李奇微准备来个瓮中捉鳖。他将志愿军撤退经过的所有桥梁,都一一炸毁。他想,如此一来,志愿军就无处可逃,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此时的志愿军,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随时有可能全军覆没。关键时刻,已经班长的谭秉云接到了阻击美军,坚守代号390高地的任务。他要为志愿军的队友们争取更多的后撤时间。

谭秉云带领着队友们对地形进行勘察之后,立刻组织他们开展部署工作。他将大部分的队友都留在了高地上修筑工事,而自己与战友毛和在山脚下埋伏。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4)

事实上,他所在的位置是最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第一个死在美军炮火下的人。

公路边,谭秉云和毛和挖完散兵坑之后,跳到了坑里,用一些树叶在上面盖着。他们在坑里一边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一边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没多久,寂静的环境被坦克的轰鸣声打破。只见远处美军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正向着谭秉云的方向缓缓开来。坑里的他屏住了呼吸,准备伺机而动。

当第一辆坦克离自己还有大概十米时,他丢出一颗手雷。然而,坦克没有被炸翻,但谭秉云已经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十分危险。

然而,谭秉云完全顾不上这些,为了精准投掷他主动靠近坦克,扔出了第二颗手雷。

这一次,坦克被炸翻了。但他来不及躲避,额头受了伤,鲜血淋漓。

这时,第二辆坦克正向他驶来。他忍痛向坦克掷出了第三颗反坦克手雷,这是他手上最后一颗手雷。然而,这一次,又没有将坦克炸毁!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5)

反坦克手雷是谭秉云与敌人对抗的核心武器。没有手雷,他拿什么来与敌人拼?

这一刻,谭秉云已经做好了随时会牺牲的心理准备,他用步枪不断地射击美军的坦克。

就在美军将坦克的炮口对准谭秉云,准备开炮的时候,毛和冲了出来。突然,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毛和的手雷炸了敌人的第二辆坦克!

被他们炸翻的两辆坦克,将美军前进的路给堵死了。如果此时美军选择快速将道路清理干净,继续作战,那么谭秉云和战友们必死无疑。

但是,美军以为前方会有更多的埋伏等着他们,于是选择了暂时休战。美军怎么也想不到,其实自己的敌人就只有两个人!美军的误判,让谭秉云有了补给反坦克手雷的时间。

他让毛和连夜回到高地取反坦克手雷,而自己独自留在原地做好下一步的埋伏。毛和一刻也不敢耽搁,跑着上了高地。当排长得知谭秉云受伤后,便想要代替谭秉云,自己亲自上阵。于是,他与毛和一起下了山。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6)

然而,谭秉云执意要留下来,他不想做一个临阵脱逃的人,他要战斗到底。排长见他心意已决,也就应允了。

拿到手雷之后,谭秉云跳入散兵坑里,又一次等待着敌军的来临。很快,天就亮了。休整了一晚上的美军,再次开着坦克朝着谭秉云驶来,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

声势浩大的坦克军队一步步逼近谭秉云,等到敌军前排的第一辆坦克开到自己预设的位置时,谭秉云跳出了散兵坑,将反坦克手雷投掷到了坦克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颗手雷将坦克里的炸弹给引爆了。刹那间,这辆坦克被炸得四分五裂,成了废铁。

没等到美军反应过来,谭秉云又将仅剩的两颗手雷丢了出去,把美军后方坦克的履带给炸了。被炸翻的坦克,再一次把这条狭小的公路给堵住了。趁美军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谭秉云与队友们连忙撤退。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7)

这次任务,谭秉云不负厚望,成功炸翻了美军三辆坦克,为志愿军的撤退争取了8个小时。谭秉云此战,对于志愿军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甚至,抗美援朝能够大获全胜,离不开谭秉云用生命换取的这8个小时。

退伍之后做“抬棺人”,多年惨遭他人唾弃

经过此役,谭秉云赢得了荣光,成了人人敬重的大英雄。但是,脱去战袍之后,英雄也有不被理解,落寞的时候。

1956年,国家开始提倡“火葬”。在那个守旧的年代,“入土为安”的观念,早已深深地嵌在人们的脑海中,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接受“土葬”。

在很多人无法理解火葬政策的时候,谭秉云主动站了出来,他要替国家推动这个政策。然而,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村里有人离世,谭秉云得知后,通常都会赶往逝者的家中。他在对逝者的家属进行安抚之后,就会表明自己的来意。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8)

刚失去亲人的家属,还一度沉浸在悲伤中,一听到他提议的“火葬”,情绪就变得十分激动。甚至,有的家属对他是毫不留情面,一边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一边推搡着他出家门。

即便是面对如此难堪的局面,他也没有放弃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

后来,为了进一步推动“火葬”政策的实施,谭秉云在县里建了一个火葬场。那些本来就不看好他的人,知道他还建起了火葬场,对他的偏见更大了。

一些乡亲在路上远远看见他时,都会有意避开,嘴里抱怨道:呸,真晦气!而有些实在是沉不住气的人,还会跑到谭秉云跟前,冷嘲热讽说:“好好一个人,怎么就干起死人的工作了?你一个大男人,是找不到工作了吗?一看见你,我就觉得晦气!”

一开始,谭秉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就不会轻言放弃。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9)

他还是一如既往,顶着被人唾骂,被扫地出门的压力,上门做逝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之下,终于有家属同意他的提议,将逝者进行火葬。

然而,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火葬场根本招不到工人。没有人愿意干这种活。原因有两个,一是,天天对着死人,工人自己也会害怕。二是,在传统观念里,这样的工作除了不体面,还十分晦气。

招不到人干活,所有的事情,谭秉云都只能亲力亲为。他彻底成了一个“抬棺人”。

随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接受“火葬”的人也多了起来。然而,人们对这份职业的偏见始终如一。

1972年,49岁的谭秉云像往常一样在太平间拉尸体。一个经常与他照面的护士看见了,打趣说:“哟,又在这见着您啦。我们的谭大科长。”谭秉云附和了一声,转头就走了。

80岁大寿收到棺木下一秒为国捐躯(1972年49岁抬棺人)(10)

路过的小护士听到有人喊他“谭大科长”,甚是不解。于是,她上前与那个护士打听了一番。原来谭秉云当过兵,还是国家的特等功臣。

小护士对谭秉云肃然起敬。平日里,大伙对他只有嘲讽,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层身份。然而,听完之后,小护士更多的还是疑惑,他怎么干这活?

这份工作,谭秉云干了十多年,白了头。虽然后来大家都知道他曾经当过兵,是个大英雄,但是人们还是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又过了近十年,国家殡葬制度改革,严令禁止人们擅自土葬。这时,一些人才开始愿意一点点地改变对“抬棺人”的刻板印象,慢慢地理解谭秉云这些年来的坚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谭秉云坚守的不是“抬棺人”这个岗位,而是他对国家的忠诚。

谭秉云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和平年代,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在他内心深处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令人钦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