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名句的诞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名句的诞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1,不以人废言2。”
——卫灵公·二十二
完全读懂名句
1.举人:推举、举荐一个人。2.废言:轻视某人说的话。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的话好,便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说的话当一回事。”
名句的故事
除了《卫灵公》记载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在《宪问·五》也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强调,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嘉言,但是很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有好的道德,所以对一个人,必须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可相信片面之词,不应该“以言举人”,但也不可“以人废言”。
孔子非常厌恶一个人“言论君子、行动小人”,或是“言论巨人、行动侏儒”。历史上这类有名的例子有二,一是战国时代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顶替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赵括自小熟读兵书、讲得头头是道,但首次带兵与秦国一战便大败,赵国差点因此亡国,而赵括也命送沙场。
二是“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非常会说话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去了重要战略点街亭,最后只好以军法“挥泪斩马谡”,悔不当初。
历久弥新说名句
许多学者认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孔子主张思想自由的篇章。然而,荒谬的是,小说家金庸的先祖查嗣庭在担任主考官时,便曾因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为试题,而遭受文字狱之灾。
金庸考据出来的说法有好几种。
其一是清雍正年间,查嗣庭写了一本书《维止录》,也有可能是查嗣庭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出了试题“维民所止”,有一名太监向雍正说“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两字之头,因此查嗣庭被雍正皇帝关进牢里。
其二是,查嗣庭在江西出了四道试题,第一题便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三题是《孟子·尽心》中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实行保举制度,朝廷认为他出这两道题是有意毁谤,批评朝廷“以言举人”,因此将他判刑。
也有学者认为,《论语》此章是要我们依据客观事实去看待人、事、物,不该受片面之词所左右,妄下判断。
与“不以人废言”意义接近的词语还有“不以言废事”、“对事不对人”,也可与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两段话相参照。
另外,有人提出“不以人废言”的态度更需落实于教育,尤其是爸妈、老师应该倾听小朋友的话。因为鼓励探索的文化,是允许犯错的文化,如此才能“大开言路”,让孩童不担心说错话而被耻笑,并从错误中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