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1)

失败购物后的兴起

1950年,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电气方面研究生在闲暇时间,斥巨资购买了一套音响系统,当他兴致勃勃地安装完毕后打开音响,发现音响的实际使用体验并没有包装上的那么亮眼。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我也在相关方面进行学习,为什么我不自己研发一个音响系统?于是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他成功地研发出一种新的音频技术。他并没有将这项技术授予其他公司,而是决定创立自己的公司,于是在导师及好友的帮助下,1964年,他成功创建自己的公司,并命名为Bose,而他,就是Bose的创始人——Amar G. Bose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2)

初次尝试

1966年,经过长时间研究后,bose推出了首款消费扬声器-Bose2201,两年后发布革命性的的901扬声系统,率先打破传统并摆脱巨型设计,音学与美学的统一使这款扬声器广受消费者的青睐,输出的音质甚至可以与现场音乐会相媲美,成为了Bose历史上第一款大获全胜的作品。并且初步建立了业界的口碑。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3)

飞机上的反思

1978年,Bose博士在一次飞往大西洋的瑞典航班时,对当时的最新型耳机无法有效的掩盖飞机的噪声产生失望,并开始打算构建一款可以降低噪音的耳机。在飞机落地前,他已经有了基本的降噪原理。通过耳机的麦克风捕捉周边环境的噪音,在耳机内部经过处理后发出一个与噪音相反的声音波来抵消噪音,随后便于团队开始了这项技术的研究,没想到这一研究一下就是十年。1989年,Bose向飞行员推出消噪耳机,有效降低飞机噪音,让沟通变得方便,佩戴也更为舒适,成为了当时广受好评的耳机。美国军方也开始大量采Bose公司的耳机,为士兵陆续装配,曾经美国军方在噪音造成双耳失聪等方面补贴超过2亿美元,这一举动可为美国军方减少一大部分的开支。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4)

新世纪的尝试

2000年,Bose发布跨时代单品,世界上第一款主动降噪耳机QuietComfortEarbuds,增强了耳机的娱乐体验,并进一步的减少了噪音。2004年Bose又为雅典奥运会十多个运动场提供音响服务。2010年推出更为先进的航空耳机A20,消噪能力更强,舒适度更好,并且支持蓝牙连接。2013年Bose将主动降噪技术ANC运用到汽车音响领域,在汽车运行时车内仍然可以保持安静的氛围。成为当时汽车音响领域的佼佼者。2013年,推出产品首款入耳式降噪耳机qc20,成为当时最火爆的入耳式耳机。进入蓝牙时代后,Bose又推出了Bose700,qc35,qc45等蓝牙耳机,稳固了自己在降噪领域的霸主地位。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5)

不折不扣的技术宅

Amar在创建Bose品牌之处,便否定了公司上市的决定。因为他认为公司上市后就会以营利为目的进行销售,同时股东并没有长远的眼光,这违背了他创建公司的初心。它可以将自己公司的全部利润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之中,即使是研发成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但他们也勇于挑战。比如在研究Auto-Suspension Research技术时,Bose的研发人员花费了长达24年的时间,这在一般上市是无法想象的。哪一位股东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公司进行一个数十年天方夜谭的研究。2011年,Amar决定将Bose公司一大部分无表决权股份捐给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科研研究,这些股份的红利用于维持和推动麻省理工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运作。除此之外,Amar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长达五十余年,离散信号处理技术的奥本海默便从师于Amar博士。

“永远不要让你的想象力枯竭,坚持不断追求更好事物的梦想并付诸于实现。”——Amar G. Bose博士

bose小东西(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6)

bose博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