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国家,同时也是礼仪之邦,比如: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一百种好的举动中,“孝顺”首当其中。

在《诗经》中,就有对父母养儿不易作出咏叹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意思是说父母养我这么非常辛苦,可怜父母生我养我太过劳累。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1)

自有文明开始孝道就已经出现,孝也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也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于是从小我们就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一定要尊老爱幼,毕竟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不过在宣扬传统文化时,老祖宗留下一句俗语,叫“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何要“欠三年”?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2)

  • 为何老人招人嫌?

看过《你好,李焕英》都有深深的感触,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不养而亲不待。而老人招人嫌的意思是,父母老了,没有了工作能力,对家庭也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就会被儿女嫌弃。

说到这大家心里肯定心寒,但这种情况也是有依据的,在古代,人们都以农业为主,靠双手赚取劳动果实,天时好,收成就好,天时不好,收成就不好,可以说古代的条件十分艰苦。

如果在农忙之际,家中老人或者病了,就会需要人照顾,这样农活就会缺少劳动力,庄稼没有在最佳时期管理好,最终也会影响收成,全家的日子也会雪上加霜。因此不能劳动的老人就会被子女嫌弃。这也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3)

如今生活水平变好了,社会发展也非常快,吃不饱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老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造成小夫妻之间不和睦,久而久之老人也会被嫌弃。

此外,这种事情也发生于多孩子的家庭,因为父母一碗水没有端平,导致儿女心中不快,被偏心的一方,随着父母年龄增大,行动也不便,当父母找上门后不去赡养,于是变成大家眼中的“白眼狼和忘恩负义”之人。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4)

  • 为何“死后欠三年”?

从古至今,每个地方仍旧有着老人死后要守孝三年的规矩,有的地方过年的时候不能贴春联,不能放礼炮,不能太过隆重。家里的子女三年之内不能办婚礼,如果订了婚期要延后三年再补办。

这种习俗也是从古代遗传下来的,因为古代没有奶粉,孩子都是吃母乳,在出生后必须经过三年才能下地走路,在这三年之间,孩子会一直在父母的怀抱中,因此为了报答恩情就有了守孝三年的一说。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5)

不过,在古代办红白事都需要花钱,虽然当时物价不高,但农民赚的也不多,办一场葬礼摆几桌酒席也需要不少的费用。

这些费用一般来说是子女平坦,但碰上家庭条件不好的,也许还会借钱办酒席,借的钱需要子女慢慢还,所以说“欠三年。”

如今时代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更加物质化,对于孝顺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葬礼是表示孝心。

但在老人去世后就没有必要守礼节,与其这样做不如生前对老人好一点,因此一些人对于守孝三年不赞同,才会卑微的说“欠三年。”

  • 结语: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孩子以后就会如何对待我们,毕竟孩子没有从父母身上学到孝顺,以至于让孩子不孝顺父母。所以在平时,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将不孝遗产给孩子。

老人言真正的聪明人三不管(老祖宗忠告老人招人嫌)(6)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