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方言季”后,我们将于12月14日至18日推出“工匠季”,记录工匠精神的渊源和困顿,探寻工匠技艺的出路和传承。

昨天,面临“灭绝”的“中国古代招财猫”让不少朋友怜惜不已。

今天要出场的是我们祖上大V们重要的“社交工具”——古琴。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汤问》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吕氏春秋》续

高山流水,主角看似伯牙子期,但最惊艳的,还是那一架古琴。历经三千年的老物件,承载着古中国的“士”文化。

其实,自古“琴”就特指古琴,后来有个西洋小伙伴——钢琴火了。为做区分,19世纪20年代起就给它加了个“古”字。

您可能会说,古琴哪里消失了?长发飘飘的文艺女,都以抚琴为时尚;孩子学古琴,考试还加分呢!

但是,扶琴的人多了,制琴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实,一说“制琴”两字就露怯了,古琴的工艺技术,行话叫 “斫琴”

“斫” 字怎么读? 斫,念zhuó(音“琢”)。“大锄”的意思,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2)

古琴之所以能见自然、见天地、见变幻,发自它身上的7个散音、91个泛音、147个按音。这散、按、泛三音,正如天、地、人三籁,发人冥想,身心俱化。

而要做到散、按、泛音质匀称,体现各音区虚实的声韵质量,就得靠斫琴了。

看似古朴简单的古琴制作周期至少两三年,多者数十载,方可出一张音色妙佳之琴。

良才易得,善斫难求。

2003年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前,全国的斫琴师已不足10人。

我们报道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王鹏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3)

这么高大上,怎么学得会?

咱来说说这手艺。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4)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5)

造型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6)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7)

合琴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8)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9)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0)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1)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2)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3)

古琴表达的东西就是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如果斫琴这项工艺陨落,我们即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

如何保留,赋予它新的生命,需要我们大家的行动!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4)

12月15日 为你细细道来

泠泠七弦,古韵悠长。

若无巧匠,何来知音?

征 集

★ 如果在你的身边还有正在消逝的手艺,你可以用文字 图片、或视频等方式,直接在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zgzs001)后台回复或进入微社区留言,也可以登录@中国之声 实名微博 ,在#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标签下留言,我们会根据作品的内容与丰富性在微信中进行展示。还有奖品等着大家哟

彩蛋

一说古琴,大家都说好听,但真正的知音却不多。比如,现在的古装剧大都少不了古琴,但成天都在乱弹琴……

反弹琴1号: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5)

甄嬛传一直被当做良心剧代表,但是嬛嬛的古琴却错得不可饶恕。臣妾很想弹对,可臣妾做不到啊!道具组你确定琴是放在那个方向吗!

不过,第九集的时候,摆放又正确了呢。真是好任性的道具组。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6)

反弹琴2号: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7)

场景构图人物服饰无一不美,但小龙女也是一个毛病。

反弹琴3号: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8)

琴还是放反了。所以,王刚老师才会有这样痛苦的表情吧?关键是,大叔,您这动作是在给琴上凡士林吗!

反弹琴4号: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19)

《花千骨》华哥这番“琴论”的问题出在哪?

如果你不知道,说明你看文章不认真!

我们回顾一下开篇的知识点——古琴中的“古”字,是近代才被加上的。所以,古装剧中的人如果管“琴”叫“古琴”,就好像刘邦说自己建立了“西汉”一样可笑。

最后,附上一张宋徽宗的《听琴图》,这才是古琴的正确姿势!

古琴基本知识(古琴主要看气质)(20)

编辑:韩健、庄胜春、孙鲁晋

注明:文中斫琴步骤图片来自钧天坊古琴基地、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