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

杨殿臣|文化老君山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3)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4)

原创 奔流编辑 奔流文学 2022-09-15 18:01 发表于河南

文化老君山

● 杨殿臣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5)

大凡山水秀美,风景秀丽的地方,必定是人世间灵气蒸腾、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

洛阳栾川老君山亦是如此。

河南省奔流文学院在此举办全国作家研修班,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周,在聆听著名文学大家热情洋溢、真知灼见的讲座,游览这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景色外,更让我领略这里山水灵气,道教文化滋养活化的一个个有特点、有个性、有魅力的每一个人。

他们有山峦的雄浑,有花木的雄性,有浮云的雄情,有山溪的雄邃,印象着文化老君山的今与古......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6)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7)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8)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9)

男人

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十里画屏”悬空栈道上。

午后的阳光,把这山山峦峦装裹的空旷深邃。

一颗从岩石缝隙间,坚强冒出的老橿树下,他默然伫立。

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他并不十分显眼,甚至稍显邋遢,衣着不整。一双军用胶底防化鞋,似乎最适合他那双登山爬坡、攀岩走壁的大脚。

只有他左臂那一方红袖章上“安全防火”字样,提醒人们,他并非闲散之人。卫生保洁,捡拾杂物,保护生态,安全防火,检查护栏,疫情防控、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是他一天工作的全部内容。

他是山下寨沟村人。从他记事起,就经常跟着爷爷和父亲上山,攀山爬崖,跋高上低,像猴子一样敏捷。以后长大了,老君庙、金顶、马鬃岭、追梦谷,经常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那可是青少年时的乐园呢。再往后,为了生计,进山挖药材,砍烧材,狩猎兽,更是离不开大山。

像祖祖辈辈的山里人一样,山上有他们不尽的衣食啊!

这就是山里人的生活,山里人的生活应该就是这样!他总惬意的常这样想。

前些年,景区进行拓展,寨沟村被纳入开发范围。

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不以为然。感觉到还是过安稳日子好呢!

大家思想开化,是从老君山文旅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植森和大家的一次座谈开始的。老杨面对在座的这些和他年龄相仿,从小在山里滚爬的人,说:“谁不想过眼前安稳日子啊,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下一代怎么办呢?”

山里人说话不拐弯,想法也直来直去。大家佩服老杨的睿智,也最懂得老杨对大山深深的爱!

终于,常年听着山间猫狸子叫声入睡,闻着"哗哗"流水声起床的日子没有了。

停车场早早晚晚车辆不断。民俗宾馆、农家乐一批批入驻,一批批离开,走马灯似的不停变换着客人。路边的风情商铺里,特色小吃、日用百货、旅游产品、特产山货进进出出。

导游员、讲解员、服务员、管理员和司机、保洁、保安等等工种,成为山里人工作生活的新尝试。

他每天7点钟准时出门上山,先到部门办公室报到,接受班前训示。然后走进自己的工段,每一处栏杆,每一步栈道,每一道阶梯,甚至每一个垃圾篓的悬挂,他都检查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丁点儿的纰漏。就连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岩石,贴在树上静歇的黑蝴蝶,都像播放电影一样,不知在他心里过多少遍呢。

游客越来越多。他像孤鹰站立山头,警惕扫射周围,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有游客把矿泉水瓶,扔到护栏外的松树枝杈间,他拿来一根带兜的竹竿,欠着身子捞取过来。废品没有分箱归类,他重新归整。竹篓里垃圾满了,他不厌其烦地清理收集。有人没有按防疫要求戴口罩,他立刻上前善意提醒。有人不经意抽烟了,就走过去,马上制止。

工作越做越精细,日子越过越有意思。看到神情疲劳的顾客,他会指点不远处有歇脚的椅凳,还会鼓励他们前面不远就要登顶,给他(她)鼓劲打气。有带着小孩的游客,就给小朋友投去赞赏鼓励的目光,夸赞小朋友是好宝贝,真勇敢。一句话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满满的诚意,暖心呢。

说话间,来自四川绵阳老君山下,一对中年夫妇,徒步行走中国,慕名游览河南洛阳老君山。他肃然起敬,伸出大拇指,为两人点赞,以示敬意。夫妻俩兴奋地约他一块合影,以示友好留念。

天下老君是一家。在这千山巍峨,万木葱茏的季节,两个地方的老君山人,亲密融合,山更挺秀,天更苍茫,阳光更加灿烂!

山里人聪明智慧,干啥都会全心全意,都会毫不保留。他知道和他一样用心、用劲、用情工作的人,很多很多。

他说,像他一样在山上从事服务工作的,就有1300人。不仅有景区周围几个村子的,还有山外来的。大家每天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服务游客,守护景区,打扮大山。

末了,他说,跟着老杨干“中!”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0)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1)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2)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3)

女人

早起,群山叠翠,山岚云雾升腾。天地间还是一片朦朦胧胧寂静。

大山里起床最早的一定是女人。

东沟口。那位穿着绛红色上衣的女人,急匆匆朝这边走来。天还早着呢,她要去做何事?

她要做的事情,一定与老君山有关吧?

果然,她走进了路边停车场的公厕,从贮藏室出来,已经套上了工作服,穿上雨鞋,戴上了长袖乳胶手套。开始麻利地擦玻璃,抹门窗,刷平台,冲洗男女卫生间。然后,躬身一遍一遍拖地面,像打扫自家卫生一样卖力。

西沟岔停车场上。大巴车已经停下,几十号人陆续走下来。各家农宿宾馆里,游客也向路边走过来,准备着上山。

女人们推着装满商品的小货车围拢过来。一推车的商品,可都是游客上山能够用着的呢。登山用的竹杖2元,防雨的雨披5元,乳胶底面的鞋套10元,雨伞10元……

“今天山上有雨,防雨的东西都不涨价!”有人高声喊着。

游客在导游小红旗的引导下,向山上走去。女人们又把小车推向十字路口,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摊位前,听四周鸟儿啼鸣,看云雾从山间冉冉升起,听“哗哗”自在的流水声,看红红的太阳一点点钻出云雾,照亮老君山。

南沟岔云景竹舍一侧的院落。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迈着舒缓的步子,先是站在台阶上抡抡双臂,动作像是在爽筋舒骨。然后走下台阶,拿起放在绿色垃圾桶旁边的扫帚、簸萁,开始清理地面上的纸屑,杂物。

她已经76岁,家在离这儿不远的伊川县。闺女在这里上班,她是跟着闺女来这里凉快(避暑)的。

她不知道啥是志愿者,但她知道地上不能脏,有垃圾了,不管是谁都要清扫,都要捡拾。她跟闺女过来以后,就主动担当起了庭前楼后,亭台过道,停车场上的义务保洁员,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里掠掠,那里扫扫,直到地上干净了,仿佛她的身心也干净了。

北沟的路上,女人把一辆辆电动车骑得飞快。昨夜的一场雨,山里温度低。可她们知道防身呢。已经穿上厚实的长袖袄裤,伴着渠沟“哗哗”欢快的流水声,逆向飞驰而上。

这应该是急着赶往集团的上班一族吧!

“起了?”

“干啥?”

“上班!”

“走亲!”

山里女人用最简单问答,开启新一天的美好生活。

五点钟,我出门健步的时候,铁路驿站客栈的服务员已经在厨房里忙乎。见我出去,忙过来给我打开客厅的玻璃门。

她说,这家宾馆是由铁路部门建设的扶贫项目。内部设施装修,都是按照5星级宾馆标配的。她和另外两个女人,是这家四层宾馆的服务员。负责房间卫生打扫,床单被罩调换,游客一日三餐。

原本她是和其他两位服务员轮换早起做餐的。夏季客房经常住满,宾馆还有夜晚烧烤的生意,三人就进行了分工。她负责做早餐,一个负责管理客房,另外一个负责夜里的烧烤摊。

一会儿功夫,她把早饭要上桌的番茄、豆角、青椒、洋葱、黄瓜,这些家常菜择洗干净。灶台上一锅玉糁汤乐呵呵地翻着滚儿,她拿勺子扬了扬,尽情地吮吸着诱人的香气。看汤已到火候,“啪”地一声关掉了火门。

紧接着,她从面盆里扒出发酵好的面块,在面板上撒了一层干面粉。粗壮结实的胳膊一齐用力,来来回回揉搓,面团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一会儿扁一会儿圆,越来越孜腻润滑。然后是把面团摊圆,抹上食油,撒上盐、调料和细碎葱花,像拿捏一件艺术品一样,一层层叠落起来。

那边电饼铛控制温度的键盘上,数字闪烁着,发出“嘟嘟”的报警声音。她掀开盖子,把擀好的生面饼,匀称地平摊在饼铛内,重新盖好盖子,不一会儿又有浓郁的香味儿盈满灶间。她手不失闲,还不忘说话:“现在做饭都用电和燃气,方便又快捷,一个人顶几个人出活儿呢。”

说话间,她又从菜筐里拿来几根苦瓜,切去两头,挖掉内心,清除内壁发苦的部分,放入撒了食盐的水盆中,双手反复搅拌,浸泡出苦味。“出门在外,人容易发烧感冒,最适合吃苦瓜了!”

此刻,山岚间红红的太阳升起,一缕阳光透进灶间。她的形象是那样的漂亮耐看,感觉她更像是给自己一家老小准备饭食。

是啊,现代化的山里人生活,把一个个女人滋润的喜气洋洋,精力充沛,有用不完的劲儿。她们每天就像在打扮出阁的闺女,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又像在迎娶进门的媳妇,欢天喜地,实实在在。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4)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5)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6)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7)

文人

去年(2021年),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15期作家研修班在潭头镇拔云岭举办。我们认识了养子沟景区董事长张扎根。今年,第16期作家研修班上,我们又认识了老君山文旅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植森。

据组织者介绍,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在一个县两个著名景区,举办两场全国性的文学活动,这是和一个叫刘万思的栾川人牵线搭桥,努力成行分不开的。

我想了解刘万思。可他再三推辞。

他说,另一个人更值得写呢。

16期作家班上,最忙碌的一个人,就是老君山文旅集团文化总监,年过七旬的张记先生。每天从课堂座位摆放,音响调试,到准备茶水,从住宿分配到生活安排,考虑缜密,布置到位。

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的栾川县人,先后在栾川县委、县政府、县政协、人大担任重要职务。长期负责栾川县文化宣传文旅工作,是一个博学多才学者型领导。2009年在正县级岗位退休,当选华夏老子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老子学会常务理事,洛阳老子学会副会长。2018年获得栾川县旅工委“特殊贡献奖”。

2014年,追随杨植森专司文旅集团文化顾问一职。

2007年,张先生在任时,为老君山发展提出“山为基、道为根、文为魂、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一年时间,先后组织撰写申报资料56套,完成老君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这期间,有张记负责的《老君山总体规划》获河南省政府批准,开始老君山文化苑建设,全国著名书法家撰写《道德经》81章雕刻上墙。

随着老君山硬件设施和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仅三年时间,又完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其中,张记在创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老子文化及生态旅游标准化示范点、国家文明旅游景区先进单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清华大学老君山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等工作中,亲自撰写文稿策案,先后主持编印和撰写老君山历史文化内容诗集、专辑、读本、碑文等数百万字。

入职老君山文旅集团以来,先后组织策划实施旅游文化项目600多个,打造精品样板工程,形成了以老学为核心的老学六经广场展示区,以道学为内容的老子文化苑体验区,以道教为载体的金顶朝圣区,都在国内外闻名退迩。

课余饭后,我漫步在这山水和鸣、葱葱郁郁的圣洁之地,常常会发出感慨,有像张记、刘万思等一大批热衷于文化、文学、文旅有志之士牵线搭桥,热心操作;有像杨植森、张扎根等企业家大手笔,大智慧,大视野的投资建设;有像时代报告杂志社张富领、孟玉玲、郑旺盛等文化名家高屋建瓴的平台搭建,栾川文旅一定会与文化、文学高度融合。老君山的深邃、深刻、深远意义,一定会更加绚丽出彩!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8)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19)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0)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1)

友人

作家郭进栓已经是第八次参加奔流作家研修班。

他给人的印象,不是一个成名的专业作家,更像是一个文化苦旅的奔跑者、探索者。

老郭来自于豫西南的平顶山市,祖籍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从小出身苦寒,痴迷看书写作。因为送稿没有路费,几次扒货车,跳车落地时,几乎丢了性命。也曾因为去郑州送稿,没有钱住旅社,被警察按盲流处理。布兜里的五元钱被小偷偷走后,只能从郑州顺着火车道,步行到洛阳,又从洛阳扒货车回到临汝。就这样,有了一个从农村“放羊娃”成长为著作等身,国家一级作家和平顶山市文联专业作家的传奇经历。

我和老郭有相似从文经历。曾经因为共同爱好,被人误解为“二球”、“疯子”和“神经蛋”。所以对老郭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和同样寒心的人生体会。

和老郭接触的时间长了,知道他与省内外众多大家名家、编辑记者有过深接触,保持良好师生、朋友关系,得到指导和提携。特别是汝州市、平顶山市一些时任领导慧眼识珠,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排除干扰,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他解决实际问题。

老郭说,父亲47岁去世,这一天离他16岁生日还剩5天。两个叔叔为了教育他“改邪归正”,让他跪在母亲面前保证,以后要学好,不再干那些无用的事情!但他可以忍受拳头和脚踹,绝不可以承诺“不再看书,浪费纸张”的保证。甚至还砸了全家人做饭用的铁锅,摔了全家人吃饭用的瓷碗,以此铭志。

他记得,被临汝公社招聘为临时工,第一个月发了17元的工资。他从中给含辛茹苦的母亲买了两袋点心。但母亲一口都没有舍得吃,一块块地分送给左邻右舍的乡亲。给大家炫耀说:“栓娃有才了,栓娃有才了!”

老郭学历不高,除了自学以外,还自费到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这些费用可都是一家人,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呀。有几个春节前,别人家都在忙忙碌碌置办年货,可他家却是清锅冷灶,为年发愁呢!

在研修班作家自我介绍环节,老郭满口的豫西腔调,带着不屈、不服、不怕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倔强。一个文人的雅致、傲骨、硬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说,要在有生之年,写一本能够“枕”着走的书。这以后,从公众号更换的频率中,就领略老郭“拼与快”劲儿。速度之快,布局之严谨,语言之老道,下笔取材之巧妙,让人真正见识一个“快手”作家的风采。

据说这部“黄河黄,长江长”的自传体小说,他已经完成了80多万字。连贯读起来,总给人一种豫西地区遭遇干旱,夏秋农作物深根土层,顽强生长,汲取水分营养,获得丰产、丰收的踏实感。淳朴的民俗、民风、民情,更是让人读起来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老郭每次来学习,都是大儿子开车几百里地,送来又接走。有时候还得住一晚,第二天再回去。

我问孩子做什么工作?

他淡淡地说:“自由撰稿人!”

听此言,我猛吃一惊!

文学创作的艰难、清贫和焦虑,老郭可能比其他人体会的更深。

当今社会,下一代本不应该再受这个“清苦”,再遭这份“罪症”,应该有更好的个人发展和前途选择。

子承父业,事实就是这样!

这种对文学的痴情不舍和延续文脉精神,让人发自内心敬佩。

其实,细想想,何止是一个老郭?奔流文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在默默地寻找着机遇,安排一场场文学活动。而我们的授课老师,为授课一次次改变行程,奉献着知识才华。李春雷、王剑冰、李炳银、刘军等文学大家名家,逢讲必到,不遗余力,力争把每一堂课讲的精彩生动。我们这些处在渴求知识,补充学习阶段的学员们,更是用宗教般的狂热和虔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老君山。明知前行道路坎坷,如临深渊,但意更决,志更坚,气更足。从文学院走向省级、国家级作家协会的同窗好友,更给我们起到了榜样引领作用,使我们无怨无悔,无所顾忌,无力动摇信仰。为着共同的目标,做着共同的努力,实现文学事业的繁荣昌盛!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2)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3)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4)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5)

圣人

查阅资料发现,全国以“老君山”为地名的,多达近百处。但大多来源于《西游记》中,被神话的太上老君故事,或者是因民间道教热,修建老君庙而得名。而洛阳栾川老君山最具史实的是,这里与老子《道德经》诞生地函谷关相邻。在唐贞观年间,老子(李耳)受皇封追认李氏始祖,有皇榜钦谕呢。

春秋末年,周王朝衰弱。老子从宋国沛地(今江苏省沛县)出发,去往西域秦国讲学。

函谷关是老子西去的必经之路,也是春秋时期秦国东途门户。

当时的守关关令叫尹喜。在老子到来时,热情相迎,好生招待,劝说这位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聪明智慧。

于是,两人一见如故。几天沉思默想,老子将他毕生思想精华,一字一字写在简牍上。完成了81章,5300字的《道德经》。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因此,两千年以来,被称赞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后世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着深刻影响。

也许,著述《道德经》后,使老子更加彻悟世间万物,更加离不开《道德经》酝酿产生于中原的这片土壤。据说,老子著经后,并没有西去,而是隐居在了景室山。在唐朝的时候,被唐太宗钦谕为老君山。

老子到底出没有出关呢,又是怎样隐居老君山的呢?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洛阳栾川老君山的古道、古迹、古庙、古建筑及坚韧、善良和睿智的人文底蕴,却处处彰显着壮美的道教文化神韵。

1600年前,北魏时期,在山顶建有老君庙;唐太宗时期,开国大将尉迟敬德曾监修老君庙;明万历23年春,赦建金顶太清观,颁赐“道经”。历朝历代皇宫达贵、文人骚客,留下的谕旨遗篇,碣石韵影,比较完整地记载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曾经隐居在此,广收门徒,传经论道,著书立学,把毕生的思想智慧,传授于人的经过。

这些可都是有实物记载的啊!

且不说此为老子归隐圣地,备受追崇。单就气象条件来说,早在十五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中,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挤压,造就老君山千姿百态,雄险奇秀,拔地通天,气势磅礴的峰林景观,早有“华夏绿色心脏,世界地质奇观”“秀压五岳,奇冠三山”之美誉。

这里还是八百里伏牛山脉主峰。驻足山巅,放眼四望,可西瞻秦阙,南望楚地,北眺熊耳,东瞰龙门,妥妥的天然景观。十里画屏,追梦谷,舍身崖、马鬃岭、道文化广场、老子文化苑、老君庙、金顶道观群、博物馆、伏牛第一峰等文化古迹开发建设,是现代老君山人用心思和智慧,用胆识和辛劳,用文化和古韵,验证着老君山的“古、老、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以“古”为媒,以“德”作文,以“厚”载物,把老子的政治思想学说一代代光大,一辈辈发扬传承,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形成了老君山独有、独到、独自的人文风情,成就了今天老君山“文旅并重”新的历史辉煌!

夏日走进老君山,如入仙境。我们会越发清晰地看到,一尊青牛背上驮着一位满头银发,胸前如瀑布般飘逸着雪白大胡子的老者,穿越2500年时空,冉冉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已注定今天这方山水的神与圣、德与道、古与雅、善与美,在延续一个个不老的故事!

为此,我们找到了解、融入老君山的金钥匙......

作者简介

……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6)

杨殿臣,笔名遇见,男,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喜欢阅读,坚持写作。曾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大量新闻作品。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签约作家。2017年开始,在《奔流》《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当代文学》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短篇小说《龙湾村的那些人》被亚特兰大孔子学院《阅读》教材收录选编,获二等奖。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康百万家风》《明月兆山乡》《雨殇》《岁月有痕》等。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7)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8)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29)

河南老君山的文化(杨殿臣文化老君山)(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