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vs魏武侯(魏文侯礼贤下士)
魏文侯于战国之初开创的魏国霸业令诸侯列国羡慕不已,他不但为子孙留下一个强大的魏国,而且延揽了大量能臣干将至魏庭,但其继任者并不能如其所愿驾驭得了魏国霸业,特别是功臣宿将。当魏国初置相,魏武侯弃吴起,而先用田文,后任公叔痤便是其无法控驭魏国霸业的表现。
一、礼贤下士,得誉诸侯
战国之初,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任人唯贤,大胆起用平民士子,据《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记载,“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由此得誉于诸侯”,而令“四方贤士多归之”。
魏国占据晋国中部地带,且以三晋正统自居,有魏文侯的英明领导,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国家大治,于战国之初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之首,雄霸天下。
魏文侯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秦国曾欲讨伐魏国,但因“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而未敢轻举妄动。魏文侯礼贤下士的事迹见诸于史书的有许多,今仅以数例共同分享。
1、据《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记载,有一次,魏国君臣魏一起喝酒,推杯换盏,十分开心。正在此时天降大雨,魏文侯却“命驾将适野”,群臣不解。当随从探问原因时,魏文侯当即表示“与虞人期猎”,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喝酒和下雨而失约。
当此雨天且无法打猎的情况下,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却守信如此,令人敬佩不已。
2、魏文侯派乐羊攻取中山国,并将儿子魏击封于中山。据《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记载,有一次,魏文侯想听听群臣对自己的评价,当群臣纷纷赞美其为仁德之君时,却半路杀出一个任座以“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惹怒了魏文侯。正当魏文侯怒火欲爆发之时,任座还挺识趣,一溜小跑溜了,惹得魏国君臣哭笑不得。
魏文侯问己于臣子
当魏文侯再以同一个问题质问相国翟璜时,翟璜以“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借赞美之机既劝谏魏文侯,又得以替任座开脱,瞬间将此前之“不敬之罪”化为乌有。
魏文侯借着翟璜搭建的台阶,不但召回在殿外的任座,而且“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魏文侯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由此传为佳话。
翟璜解围
二、受教与否,父与子理解或许不同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不但其本人对他们尊敬有加,也深深影响了魏国儿子魏击。
据《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记载,当魏击被封为中山君之后,有一次外出与田子方不期而遇。魏击连忙“下车伏谒”,但“子方不为礼”。
田子方得所作所为立即令魏击怒火中烧,并命令随从拦住了田子方的车。但魏击并未直接质问田子方,而是以“富贵者骄人”,还是“贫贱者骄人”请教。
田子方路边教魏击
田子方直接回以“贫贱者骄人”,并随即解释道,“身为国君,若是骄狂不已,将有亡国之灾;身为卿大夫,若骄狂不已将有败家之祸”。
虽然田子方煞费苦心,为魏击施教,但其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魏文侯的继任者魏武侯。
三、父与子毕竟不同,子虽承父业,但用人观有异
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即位,史称魏武侯。魏武侯站在魏文侯的肩膀上意图将魏国引领至更加强大的境地,但一番努力之后,却收效甚微。
魏武侯
魏武侯继承了魏文侯的霸业,得魏文侯功臣宿将辅助,但其控御不得法,魏文侯时代的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更无从谈起,人才流失严重,一代名将吴起去魏相楚便是其中一例。
自从吴起于鲁国“杀妻求将”而一战成名,便步入魏文侯的视野,以至其初到魏国便被魏文侯任用为将。吴起确实不负所望,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拔五城”,且长期“为西河守”,任期间施行仁政,深得民心,“甚有声名”。
吴起效力于魏国
魏文侯去世,吴起并不被魏武侯重用。当魏国“置相”时,吴起想当然地认为以其多年功勋可以入朝为相,但事与愿违,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魏置相,相田文”。
魏相田文死后,以在魏庭的资历而论,吴起无人可比,相国之位志在必得,但又一次落空,据《史记·吴起孙子列传》记载,“田文既死,公叔为相”。
据《史记·吴起孙子列传》记载,魏国新任相国公叔痤虽“尚魏公主”,有强大的后台,但自认为能力上不及吴起,因而“害吴起”便有意将吴起挤出魏国。
公叔痤利用魏武侯排挤吴起
当魏武侯应公叔痤之计假意将公主许配给吴起时,吴起“果辞魏武侯”。据《史记·吴起孙子列传》记载,“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公叔痤成功地将吴起挤出魏国。
魏文侯创业,魏武侯继承家业,他们父子遭遇的困境,于当今社会较为普遍,即企二代难有作为,创业者班底难以为继。自魏武侯时起,魏国虽称霸诸侯列国,但已有衰落之势,至其子魏惠王,随着齐国崛起,秦国变法大成,终于让出霸主宝座。
“历史倪说”认为,魏文侯为招才纳士,以身作则礼贤下士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国之君缺乏适时示之以威,才发生任座当众指责其“弃弟而封子”,以及田子方“无礼”魏击之事。人非圣贤,孰能不顾及自身感受,或许由于魏文侯过分纵容,以至于任座、田子方之流在魏武侯成长过程中留下过阴影所致。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魏世家》
2、《史记·吴起孙子列传》
3、《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