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

读者朋友们好,感谢您的赏光点击,这里是历史记译中心,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点击加【关注】,记译君的文章将第一时间送达哦~

“出人头地”是我们的一个成语,经常会被错误地写成“出人投地”的它,主要用来夸奖那些才能出众的人,夸他们的能力,比一般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当然了,记译君也觉得,它也意味着那些有能力的人,最终一定能够取得与自己的才能相匹配的历史地位。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1)

(“出人头地”的正确写法,是头颅的头,不是投靠的投)

那么问题来了,“出人头地”为啥要写作“出人头地”呢,最开始的时候,记译君认为是这样的:“难道才能高的人,身材也特别高大,比一般人至少高那么一个头,所以别人就以出人头地来夸他。”

当然了,事实证明,当时的记译君真是太年轻了,读书太少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二的苏东坡和欧阳修。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2)

(苏轼与欧阳修的画像拼图,其中左为苏轼画像,右为欧阳修画像)

据了解,当年,为了参加北宋版的高考——科举考试,年轻的苏轼和他爸爸苏洵,以及弟弟苏辙一同去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已经文名大盛的欧阳修,在阅卷时,他是非常满意苏轼的卷子呀,满意到何种程度呢,满意到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另一个唐宋八大家)的卷子。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3)

(曾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尴尬的是,他是八个里面最没存在感的)

嗯,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老欧阳哪来的自信,只说最后的结果哈,最后,为了避嫌,本来应是第一的苏轼,硬是被欧阳修给“徇私地打压”成了第二名。第二名就第二名吧,人家豁达的苏轼不仅不在乎,还非常高兴。为了答谢考官老师,苏轼立马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可劲地说“谢谢您呐,把我这个本该第一名的文章判成第二名,呵呵!”(以上内容纯属记译君胡扯,请勿当真)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4)

(苏东坡真迹。从现存文献来看,苏轼给人写信,特别喜欢以“呵呵”结尾)

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记译君不知道欧阳修是不是特别尴尬,因为这个历史没有记载。不过有的事情还是可以考据的,那就是收到苏轼的感谢信后,欧阳修惊讶于苏轼的大才,赶紧给自己的老朋友,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的梅尧臣写了一封信。因为梅尧臣字圣俞,所以这封流传下来的书信就叫做《与梅圣俞书》。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5)

(连环画《梅尧臣》中的梅尧臣画像)

在这封信里,“好心办了坏事”的老欧阳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啥意思呢,结合前后的历史后,记译君想这么翻译:“老梅(妹)呀,哥跟你讲哈,俺高考阅卷时好心办了坏事,把状元打压成了榜眼。但苏轼这个小伙子好啊,不仅没有怪罪俺,还给俺写了感谢信。读完他写的文章啊,俺才发现,我居然已经震惊地流了一身的汗!这感觉,真是太痛快了!真是太痛快了!!真是太痛快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觉得,在我之后,这大宋文坛盟主的位置,非苏轼苏子瞻莫属了!现在呀,我就应该让让路,让这个年轻人到我前面来,放他出一头地,让他出人头地,为以后接替我在文坛的地位做准备了!”

哪些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6)

​(欧阳修与苏东坡关于成语出人头地的拼接图画:欧阳修说我当避你一头地,结果拼接图画里面的苏轼却比老欧阳高了好几个头)

后来,欧阳修的这句“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就演变成了成语“出人头地”了!

读者朋友们,你怎么看待出人头地背后的这段历史故事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哦!本文系历史记译中心原创,如果觉得记译君的内容还行,能不能点击加个关注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