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93身高弹跳(江苏姑娘12岁时身高1米92)
有一个打排球的江苏姑娘,19岁就进了女排国家队;
紧接着,她在世界杯夺冠,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不满20岁,就作为主力队员拿到世界冠军的主攻手。
不久后,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奥运冠军,21岁的她,表现亮眼,功不可没。
她就是:张常宁。
长得乖巧可爱,一张肉嘟嘟的脸,被网友送了个外号“暴力甜心”。
女排冠军运动员:张常宁
2015年,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队长、主攻手惠若琪因心脏不适无法参赛,本来一直打替补接应位的张常宁临危受命,承担起主攻手的角色。
让一个加入球队不过一年的新人担此大任,所有人都很担心,但别无他法。
最终,张常宁出色完成任务,在攻防之间切换自如,以凶狠、霸气的重扣频频得分,助力中国队在时隔11年后,再夺世界冠军。
张常宁在这场比赛上大放异彩,被称为“万金油”和“全能战士”。
这匹黑马是哪儿冒出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抵达世界舞台之巅的呢?
张常宁在赛场拼搏
张常宁,江苏常州人,1995年出生于体育世家。
父亲张友生,曾任江苏男排教练,比她大10岁的哥哥张晨,是江苏男排队长。
后来,张常宁的老公吴冠希,是中国男篮运动员,公婆两人也曾为排球国手,可以说,一大家子都是“玩球达人”。
这样的家世背景,张常宁想不打球都难,想不出彩也难。
张常宁8岁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启蒙”比哥哥还早4年。
父亲张友生说:“运动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应该苦练在先,否则出不了成绩。”
但一开始,还是有人反对张常宁打球,那就是“玩球达人”里缺位的母亲。
张常宁的母亲觉得女孩子,应该培养些有文化底蕴的淑女气质,而不是当个整天臭烘烘、累兮兮的体育生。
加上张常宁从小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小学时获得过“南京市十佳少年”称号,学校还准备保送她到重点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去读书。
所以母亲希望女儿专注在学业上,不要因为打球影响成绩。
年仅12岁的张常宁,身高已经有1米92。
父亲认为女儿很有打球天赋,不该白白浪费,所以力排众议,拒绝了重点保送的特殊待遇,转而为她选择了很有排球特色的南京三中。
张常宁小时候和父亲一起训练
升入初中的张常宁,绝对是校园风云人物:
她比同龄孩子高出三四十公分的瞩目身高;甜美娇憨的长相;
每天只用上半天课,因为要留出半天来训练;
学习成绩还好,尤其数学——属于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张常宁的童年是优越而幸福的,没有过多的生活烦恼,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打球上。
父亲给张常宁定下的目标,是18岁之前进国家队,而张常宁也很争气,每天都踏实努力地训练。
虽然偶尔也有枯燥厌倦的时候,但自小耳濡目染的打球环境,让她很早就懂得“坚持”的意义。
张常宁说:“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灌输过一个理念,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是金子总会发光,全力以赴的张常宁,很快就等来了发掘她的伯乐。
2009年,正上初二的张常宁,就因先天的身体条件优势,以及自小受训的扎实基本功,被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看中,邀请入队。
张常宁进国家队的目标,提前4年达成。
但其实一开始,张常宁想进的是室内排球,而非沙滩排球。但父亲劝她,应该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以后有机会再转室内。
于是,14岁的张常宁进入沙滩女排,并且展现出了过人的打球天赋。
两年后,16岁的张常宁,第一次参加亚洲沙滩排球赛,就和搭档马园园合力拿下亚洲冠军。
但之后,张常宁的表现,却并没有如预期般的再创辉煌,在好几场比赛中都屡次失利。
这难免动摇了张常宁坚守“沙场”的信心,她始终惦记着往室内排球发展。
促使张常宁转换赛场的契机,发生在2013年。
那一年,江苏女排在全国女排联赛上表现欠佳,想要请一名良将过来提升战斗力,而此时身高1米95的张常宁,是非常出色的人选。
于是,江苏女排向江苏体育局申请借调张常宁来参加全运会,承诺比赛结束就“还”回去。
兴奋的张常宁,如愿以偿地来到“室内”打球。
她在赛事中积极表现,凭借娴熟的作战技术,和极具杀伤力的进攻,拿下了27分的全队最高分。
这给了张常宁很大的鼓舞,也坚定了她要打室内排球的决心。
因此,赛季结束后,本应如约返队的张常宁,义无反顾地向队里递交了转项报告。
但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可能轻易放走?
体育局方面“无情”驳回了张常宁的申请,并禁止其再参加任何大小比赛,想以此”雪藏“的方式迫她就范。
而年轻气盛的张常宁也很“刚:“宁愿歇着,也不回去。”
双方僵持不下,一个不肯放,一个不肯留。
对一个18岁、正处在球技成长期的运动员来说,长期无球可打,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中断,一个“好苗子”很可能因此被毁。
遭到雪藏的张常宁,曾经一度萌生退意。
期间,还有多所美国大学主动许诺张常宁,以全额奖学金邀其加盟,但都被拒绝了。
“放不下”排球的张常宁说:“就想在江苏打,哪儿都不去。”
历经三个月的拉锯,在张常宁的“不屈不挠”,以及家人和各方组织的多方斡旋下,张常宁终于被解禁,并转到江苏女排队打球。
从这件事可以充分看出,张常宁执着坚守的性格特点:认准一件事,就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轻易妥协。
加入新队后的首秀,张常宁攻防兼具,得到了主教练的认可,并且,成功引起了当时的对手——恒大队主教练郎平的关注。
其实那一场,张常宁发挥得并不理想,虽然仍是当之无愧的得分王,但失误颇多,而且看起来打得非常吃力。
事后才得知,张常宁“当时高烧38.8℃,浑身没劲儿,头昏昏沉沉的……”
母亲埋怨她不告诉她生病的事,但懂事的张常宁说:“伤病这些问题,其实告诉也没用,之所以保密,是怕他们担心。”
虽然张常宁没有展现出最佳水平,但经验丰富的“铁榔头”郎平,还是看出她是个可造之材。
因此,2014年,郎导组队女排备战奥运时,张常宁被钦点入围中国女排集训名单。
19岁的张常宁,从沙排国家队转室内排球省队,再进入中国女排,光速实现“三级跳“,可谓一往无前,心想事成。
但国家队人才济济,让一直顺风顺水的张常宁感受到巨大压力,她看着队里实力高超的老队员,面对“气场过于强大的郎导”,心里直打鼓。
当时张常宁觉得自己“进攻没别人强,拦网也一般,好像所有方面都不如人家。”
因为初期的不适应和个人技术问题,张常宁曾被退回省队,但她没有放弃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又重新被选上来。
一年的时间,张常宁经历了圆梦进队,又被“除名“请回家,再重新归队,起起落落之后,她终于找到“感觉”,一路开挂:
2014年9月,女排亚洲杯,张常宁几乎场场荣膺得分王,助队拿下亚洲杯冠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张常宁发挥稳定,与朱婷、袁心玥齐名并称铁三角“朱袁张”,助力全队夺金,她由此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常宁一传到位率和效率都是全队第一,为女排夺冠立下大功,拿到第二个世界冠军;
2017年8月份,张常宁作为江苏女排的主力队员,因在全运会上的亮眼表现,获得互动票选“全运之星”称号。
但生活本不会一帆风顺,对张常宁来说,2018年,是比较“难过”的一年,她曾在年末采访中不无感慨地说道:“还好,今年快要过去了。”
2018年,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失利,只拿到一枚铜牌。许多观众把不满情绪都倾泻到张常宁身上,因为在关键赛事中,她多次失误,整场只拿到一分。
有人说她之前走得太顺,现在“飘了”;甚至还给她取绰号“张一分”。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谩骂和诋毁,父亲张友生忍不住公开发声,帮女儿解释。
由此大众才知道,那时张常宁刚做完肾积水手术不足半年,十字韧带撕裂已两个月,比赛期间两度尿血。
张父哽咽道:“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去黑?理解不了。”
张常宁的肾积水,是在2016年就查出来的病,但为了备战里约奥运会和之后的一系列比赛,她硬是咬着牙坚持训练,没去治疗。
最后实在疼得受不了,拖了两年之久,才去做手术。
而左膝韧带撕裂,是张常宁在2017年7月,北仑集训时,意外受伤所致;
伤病交加,劳累过度,又造成了赛时尿血。
这些“幕后的痛苦”,善于隐忍的张常宁在当时只字未提。多年之后,她才说:
“事实胜于雄辩。只有打好球,才是运动员真正要干的事,我可以用我的行动去证明我自己。”
2019年,憋着一股劲的张常宁,随队出战世界杯:
11场比赛,得118分,位列得分榜第19位;
48.5%的进攻成功率,仅次于队长朱婷;
发球榜得分第四;一传成功率第11位……
不服输的张常宁走出低谷,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自己正名,和团队一起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那一年,张常宁24岁,拿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头衔。
张常宁的休闲照
2018年,张常宁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繁忙的训练、比赛、学习之外,她积极尽职履责。
张常宁作为运动员代表,她的关注方向是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状况。
在会后采访中,张常宁说: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其实只是运动员中的冰山一角,有更多的普通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转型问题很困难。”
有爱心的张常宁能关注到这个问题,主要源自于家庭的影响。
张常宁的母亲是一名大学老师,她曾跟张常宁聊起:“像你们二十来岁退下来的小姑娘,有些想要考教师资格证的话,备考、入职方面就很不容易。”
因为,虽然运动能力强,但深化学习方面就比较弱。
张常宁的父亲就是退役运动员,所以她有机会接触这个群体,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现状。
有一部分退役运动员还在本“专业”做教练,而更多的,是已经完全转行自谋生路,相当于他们的人生,比别人晚了二三十年才开始,还带着伤病,往往过得并不如意。
张常宁不甘心,她想要帮这批曾为国奉献青春热血的群体做些什么。
同时以终为始,张常宁认为,还要注重现役运动员的文化培养,上大学、考研、读博都可以融进日常训练中,加强社会就职竞争力,撕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标签。
学霸张常宁现身说法:“虽然我是一名专业运动员,但我从小到大接受了完整的素质教育,这对我的成长很重要。我自己是一个‘体教融合’的受益者,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从中受益。”
用心的张常宁做过调查,发现运动员的“低成才率,高淘汰率”十分突出,我国约有30万退役运动员,每年有4000人左右面临择业问题。
所以这几年,张常宁在会议上,相继提出过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加强“体教融合”等方案,用自己的“光环”效应来引发关注、做成实事。
张常宁说:“既然我已经站到了能被大家看到的位置,那我就有责任为运动员们发声。”
张常宁不仅自身球技“业务”水平出众,同时兼具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生于体育世家,张常宁的格局不止在一球一赛,更放大到整个运动产业上。
张常宁和父母在一起吃饭
事业一路高歌,学业也从没落下。
2014年,张常宁从南京市栖霞中学毕业后,进入到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2019年又继续攻读研究生。
张常宁说:“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学习,训练期间,老师也会用网络远程教育授课。我觉得体育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两方面一起发展,相互促进。”
成长于高知家庭的张常宁,具备清醒全面的思考能力。
她明白打球很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文体不分家,她也积极大胆地尝试其它领域。
比如2017年3月的《男人装》,张常宁因为登上这份成人杂志的封面女郎,还被一众喷子用难听的话奚落。
面对这些不理智的声音,张常宁表现出高于同龄人的成熟:
“外界的评论,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作为运动员,是靠成绩说话。”
之后,张常宁还参演了讲述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对这次接触电影的经历,她的感悟是:
“对于作息规律的运动员来说,拍戏熬夜是给个大问题,由此也了解到,演员这个职业的辛苦。”
说话得体,有礼有节,张常宁身上始终都能看到良好家教的熏陶。
除此之外,看起来软萌可爱,小名“宝宝”的张常宁,打起球来却十分“暴力”。
在一场与荷兰队的对战中,张常宁贴网暴力重扣,对方主攻二传手起跳不及,只有指尖碰到球,结果造成小指骨折,直接下场紧急包扎。
在直播镜头里,接球员的手一直在抖,看着都疼。
网友观众们在评论区“真心”建议:“如果起跳高度不够,建议不要逞强去接张常宁的球,以免自伤。”
张常宁打球还有一个有趣的小动作,就是每次发球前,都要把球在手上转几圈。这是她之前打沙排时“遗留”下来的习惯——为了抖掉沙子。
刚开始,郎平想帮她改掉这个“毛病”,让她别转。
张常宁试了几下之后,委屈巴巴地说:“郎导,我必须得转,否则没法发球。”
郎平教练只好作罢:“那你转快点儿。”
在国内和世界排坛上,张常宁的发球都首屈一指。看在实力的份上,这个动作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了她的标志特色。
作为95后,张常宁跟“普通”女孩一样,爱美爱听歌,喜欢周杰伦,会追剧《中国有嘻哈》,口头禅是“哇塞”。
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成月牙的姑娘,从不过分在意外界眼光,专注过好自己的生活。
2018年,23岁的张常宁收获了自己的幸福:男友吴冠希,5月20日,微博官宣示爱,8月向她高调求婚。
门当户对的一对璧人,终成连理。
张常宁十分调皮说:“我朋友说我是英年早婚,那他比我大一岁,也算英年早婚。负负得正,我们俩就不算英年早婚了吧。”
在一次快问快答的采访中,主持人问:如果选一个人在荒岛上共度余生,龚翔宇和袁心玥(均为女排队员),你选谁?
张常宁眼都不眨地回答:“我要吴冠希。”
好一把猝不及防的狗粮。
张常宁和老公吴冠希
当被问及这几年的成长收获时,前不久刚过完26岁生日的张常宁说:“现在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更关注什么。”
看张常宁的采访和纪录片,你能感受到这个聪明漂亮的姑娘背后,有一股清醒坚韧的力量。
张常宁家境优渥,天赋超群,爸妈疼、哥哥宠、老公爱,可谓“人生赢家”。
但即便有如此卓越的资源,若没有自己的心之所向,没有为梦想努力拼搏,依然会感到人生空无一物。
张常宁十几岁时,就定下目标要进国家队,此后一直在努力,从小透明到主攻手,再到MVP,以不懈的坚持来确保持久的成功。
当你经历了伟大,你就会变得更加伟大。
当你见过更大的世界,你的格局和梦想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当你变得更优秀,那你身边就都是优秀的人,都是和颜悦色的好人。
所以,你有问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吗?
有人曾说:如果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最怕活成了不满意的样子,还认为自己命该如此;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有机会站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但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好自己的圆梦之路,也能拥有灿烂无悔的人生。
就像七堇年在《尘曲》中所写的那样: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