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语文必背古诗词(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虚词“乎”的用法。

“乎”做虚词时既可以做助词,又可以做介词。我们先来看“乎”做助词的用法。

“乎”做助词最常见的就是语气助词,一般放在句尾。

“乎”可以表示疑问的语气,翻译为“吗,呢”。比如《项脊轩志》里表示母亲对儿子关心的一句话“儿寒乎?欲食乎?”,这是一个疑问句,两个“乎”放在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

除了表示疑问,“乎”也可以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里的“况”可以解释为“何况”,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反问句,而“乎”出现在句尾,当然也就是表示反问的语气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乎”也可以用来表示测度(dúo)、商量的语气,相当于“吧,吗”,如触龙就关心赵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从对象上看,这是触龙对位高者的问候,语气自然得和缓些,所以“乎”在这里表示测度,句子的意思是“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说完了“乎”在问句里的三个用法,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下感叹句了。“乎”可以表示感叹的语气,翻译为“啊,呀,呢”。

比如《论语》中有一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句话是感叹“中庸”这种道德,“乎”放在句尾表示感叹的语气,句子翻译出来就是“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啊!”

除了可以做语气助词,“乎”还可以做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尾,翻译成“……的样子”。例如锺子期形容伯牙的琴声,“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里“乎”放在形容词“巍巍”“汤汤”的后面,意思是“……的样子”,句子翻译出来就是“巍峨的样子像泰山一样”,“浩浩荡荡的样子像流水一样”。

当“乎”出现在句中时,可以表示停顿,不需要翻译。例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句,“乎”放在句子中间,表示句子的停顿,不用翻译。“之”在这里是“往”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乎”不仅可以做助词,还可以做介词,译为“于,对,在”等。例如《捕蛇者说》中有一句“吾尝疑乎是”,这句话中“是”是一个指示代词,代指前文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乎”放在指示代词前面作介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对这句话有所怀疑”。

以上,就是文言虚词“乎”的主要用法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乎”既可以做助词,又可以做介词。

“乎”做语气助词时,通常是放在句尾,主要有四种用法:

一是表示疑问的语气,翻译为“吗,呢”;

二是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乎”也可以用来表示测度、商量的语气,相当于“吧,吗”;

最后,“乎”还可以表示感叹的语气,翻译为“啊,呀,呢”

“乎”做语气助词时用法虽然很多,但只要根据句子的语气灵活翻译就可以了。

除了可以做语气助词,“乎”还可以做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尾,翻译成“……的样子”。

当“乎”出现在句中时,可以表示停顿,不需要翻译。

除了做助词,“乎”也可以做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译为“于,对,在”等。

怎么样,你都掌握了吗?下节课再见。

中考题语文必背古诗词(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