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儿芭蕾(巧俏展现绵阳幺妹乖巧伶俐)

四川少儿芭蕾(巧俏展现绵阳幺妹乖巧伶俐)(1)

群舞《跷·巧俏》剧照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日前,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四川工商学院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上千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同台竞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绵阳艺术学校带来的群舞《跷·巧俏》获得了展演活动一等奖,演员们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跷功展现得淋漓尽致。

《跷·巧俏》精彩上演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展演中,台上演员小巧玲珑,俏皮可爱,一颦一蹙间都流露出乖巧与喜悦,好似千百朵花儿齐开放,姿态万千,争妍斗丽。时而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时而上下跳跃丹锥破地,莲步款款舞衣飘飘,配上俏皮优雅的音乐,整个演出极其精彩,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据悉,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本届展演活动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由四川省教育厅、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从8月22日至26日在眉山市举行。活动盛况空前,来自全省各地的师生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艺术盛宴,展示了我省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展演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共展演展示了节目和作品3万余件,参与学生900余万人次。省级艺术展演共收到艺术节目583个,组织现场展演节目232个,共评出了一等奖178个,二等奖243个。收到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555件,评出一等奖168件,二等奖216件。收到优秀艺术教育案例报送188篇,评出一等奖59篇,二等奖76篇。其中来自绵阳艺术学校群舞《跷·巧俏》惊艳全场,获得了展演活动一等奖。

绵阳艺术学院自创自演的《跷·巧俏》以戏曲跷功为线索,巧妙结合中国古典舞,探寻将要失传的跷功,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精心排练 打造最好的节目

近日,记者来到绵阳市艺术学校,刚刚参加完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跷·巧俏》主创团队已经回到了学校,获得了一等奖让整个团队的人都很高兴。不过,记者了解到,经过几天休整后,创作团队还将继续排练,以便让《跷·巧俏》更加完美。

《跷·巧俏》以跷功为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技巧,跷功的演绎必需以跷鞋这种工具为基础,展示中国女性婀娜多姿的步态以及女性的柔媚娇羞。“作品选用软跷作为道具,小花旦为角色,体现四川幺妹的乖巧伶俐俏皮可爱。”该舞的编导、绵阳艺术学校老师杨雨坤告诉记者,虽然演员都是专业学舞蹈的,但穿上软跷鞋完成该舞的舞蹈技术,实为不易。“我们的训练还是以古典舞为主,一开始邀请了梅花奖获得者王紫娟老师教学生们最基本的戏曲程式化套路,后来就一直以古典舞训练为主。为了展现最佳效果,孩子们付出了很多心血练习。”

记者了解到,《跷·巧俏》的演员都是学校3年级的学生(一个班的),平均年龄在14岁。2016年10月团队正式开始排练,经过近一年的辛苦排练,在2017年6月的四川舞蹈新作比赛中,该舞蹈第一次亮相,便收获了无数认可和掌声,观众和评委看到了一台好看又有传统文化符号的节目。随后《跷·巧俏》还参加了2017年11月在贵阳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以及绵阳市首届舞蹈新作精品展演等等,都取得了让人亮眼的成绩。

融合戏剧元素 让文化得以传承

跷功与芭蕾在表演技巧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跷”也被称为东方芭蕾,芭蕾难学、趾甲脱落、脚尖血肉模糊这已是人们对学芭蕾的一种刻板印象,但跷功的难度绝不逊于彼。芭蕾只需要短时间直立受力,脚跟可以落地,而跷功要腰直、脚直、腿直,并且保持脚尖一直落地,所以从技巧和难度上来说跷功远在芭蕾之上。即便困难重重,但为了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这群小演员们都一一克服。

对于为何会排练这个群舞,杨雨坤说,最主要的是为了传承。“跷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份珍贵产物,是戏曲艺术中的绝响之技,也是中国戏曲艺能行当中难度最大的功夫之一,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暗淡了。基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跷功技艺的传承,我们有义务也会坚定不移地把这门功夫发扬下去,所以学校特意打造了这个节目。”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绵阳艺术学院打造的许多节目都融合了戏曲的元素,如《滚灯》中的川剧,《跷·巧俏》也是如此。“戏曲是中国文化中衍生的戏剧样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是戏曲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与现代人们的欣赏观念有了很深的隔膜,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文化、快餐文化的过度消费,所以我们大力去挖掘戏曲中的养分,去滋润人们真正需要的世俗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挖掘戏曲中可用的东西。”杨雨坤告诉记者,接下来,学校还会继续将传统戏剧元素与当下流行的舞蹈结合,创作出更多好看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节目。(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金容 文/图)

编辑:蒋小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