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与浪漫艺术(艺术家用日常之物的细腻编织)
陈樉
生于河北省承德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获硕士学位
“女性用编制毛衣打发无聊时间,简单、机械、重复的动作,因为不用动脑筋,可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做。大多数女人结婚生子后就变成了家庭的奴隶,年复一年,在琐碎、重复的家务劳动中耗费生命,这使我想到了作茧自缚。也许乐在其中,也许是无奈、也许是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人赤身来到世间,无形间给自己套了件衣服。
毛衣的形体象一个大网,穿在人身上就像被大网罩住。有时想摆脱它的束缚又怕失去什么,就象人们时常向往自由,又不想放弃某些东西一样。人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当中不得解脱。
毛衣唤起的情感是如此复杂,而这些复杂的情感似乎就渗透在它细密、精致,绵延、纠结的形体之中,使它拥有了一种生命体的意味。而它又是平凡、普通的,我很庆幸发现了它,在我看来,它是难得的情感的物化载体。”
围巾2 112cmx120cm 2017
围巾120cmx120cm 2015
手套 120cmx120cm 2016
毛衣3 120cmx250cm 2016
毛衣2 120cmx120cm 2015
毛衣1 250cmx120cm 2014
毛衣8
80cmx80cm
2017
毛衣7
80cmx80cm
2017
陈樉在读研究生之前从事绘画多年,创作了很多的花卉风景,在其中寄寓了她观察自然的无限情思。画面舒坦自然,色彩绚丽和谐,但是当她再进一步专研绘画时,她不满足于她之前的创作。
她在绘画的路上走了那么多年,积累了扎实的功底,对所画的花卉作品处理得非常到位、讲究,细腻柔和,视觉愉悦。这些美学品质都是画家们孜孜以求的,在陈樉已经很娴熟的情况下,她不甘于这些已有的绘画品格,而决心在新的层面上精进。
毛衣9 120cmx120cm 2019
正于ARTCLOUD全球原创艺术中心展出
今天的绘画变得异常的丰富,入画的题材应有尽有;表现手法千变万化,有自己认同的,也有自己无法效法的,如果想深入推进自己的艺术实践,就得抓住要点,而不能盲从。特别是,当强调绘画的意味与观念时,不是一种简单的法则,也不是一种表面的植入,它主要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改变。在这方面,陈樉苦心孤诣,既读书又工作,难度与挑战可谓之大。然而,恰恰是生活赐给了陈樉灵感,也是某种启示。我们经常讲艺术来自于生活,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对之有深刻认识和解读,却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图像罗列。
陈樉渐渐地悟道(到)了生活于她的另一层含义,即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因为我们做艺术不是要离开生活,而是就在生活中。但是生活本身并不述说它是否为艺术,需要绘画作为通道来抵达艺术之思的彼岸。在这一点上,又如何让一种新的生活感知进入绘画呢?否则又如何区别于以往的绘画惯性呢?对于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不经过三番五次地冥思苦想是无法体悟的。
帽子 120cmx120cm 2014
某一日,陈樉收拾家,看到了穿的毛衣。她一下子被触动了,这些一针一线织成的毛衣联动了她的所有情感,从自己小时候开始,就穿着妈妈手织的毛衣,自己大了给自己织,又给自己的孩子织。织毛衣、穿毛衣成为中国家庭的特殊生活方式。它寄寓了浓浓的亲情,又展现为生命的延续。毛衣不再是单纯的物料毛线,它化作了生命的象征。陈樉一下子透悟了这些日常的毛衣之作为物的存在意义,而于她的创作也一下子有了依托。
于是,她开始了画毛衣,画她生活中的所有记忆。她的创作激情也被调动了起来,这一针一线与她的画笔神通了起来。她每一笔画下去,就仿佛就针织了一根毛线,就仿佛完成了毛衣的一部分。她每画一笔,内心都涌动着母亲之爱、成长的喜悦、新生命的激动。每幅画都是都属于她日课的一部分,因为她有日常行政工作,时间零零散散,但恰恰这种一针一线式的画笔绘制,使得她有了修行一般的生命体验。日常不再枯燥,生命不再漠然,绘画不再是画面,她的绘画实践有了新方向。
毛衣4 120cmx120cm 2016
从那个时候开始至今,她为自己的创作与生活工作关系找到了最好的契合。她的绘画可以随时停下,又可以随时提起,就像我们织毛衣,一分一秒都可以织,但又可以随时放下,随时可做,将零散的时间收集起来。它有如禅修,不拘泥于身为物役,不执于工作繁杂,反而心间畅达,游刃有余,画布成了禅定的对象,画笔化作了禅悟的吟诵。赫然开朗,赫然通达。毛衣为物,化为绝对。绝对成了神圣的对象,成了俯思的圣物。
进到这一步,陈樉于绘画的思考就渐渐明确了,对自我的艺术之思有了充分的肯定和自觉。那种彷徨不再是羁绊,那种技术化的负压慢慢地被消解了。绝对的物成了标识和指引,将自我的艺术沉思与物统一,将物的内涵借绘画之手愈加丰富。二者的贯通是艺术进入现代以来所不断追求的,无论是绘画,亦或是雕塑、装置等,皆以物为绝对审视和再思考的对象,从物的敞开视域里发现了世界的存在。而万物皆有灵变成了现代艺术的神圣法则,艺术家都努力从物的呈现中发现意义、创造意义。这一条艺术原则至今长盛不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要素之一。
陈樉的“毛衣”系列将普通生活的物品永恒地变成了艺术对象,从而将物的凝视有了温情,有了恒久的记忆。它不仅仅是绘画,而就是自己的生命写照,从而也将使自身的生命意义得以升华。每天我们遭遇各种信息,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我们的生命的终极意义,陈樉这些年来于自己的绘画的坚守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当绝对的物被赋予了真实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也就与之化为一体,重新获得了在世上的意义。
我们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
——诗人阿垅的诗
花8 2010
150cmx150cm
花6 2010
150cmx150cm
花1 80cmx80cm 2005
关于玫瑰的创作——"去年深秋的一天,我看到院子里的玫瑰蔫下去了,有的花瓣已经枯萎。很难说那些花朵是要凋落,还是要绽开,它很危险,可是也充满了喜悦。我久久地看着它们,我突然发现,它们并没有我所体会的那么紧张,它们是镇定、平静的,完全不是我所能感知的状态。更铭心刻骨的是,我的错误的、颠倒的一切,稍纵即逝,几乎没有停留,便消失在清爽、明净的无言之中了。我开始了玫瑰的创作。表达那一刻的感悟,对我已经足够了。世间万事万物,幼雏容其无知,青春理应炫耀,老死值得敬畏和追忆。但是还有更多的内容,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创痛,或意义。
花2 2009
80cmx80cm
花5 2009
120cnx120cm
蓝色妖姬 2014 60x80cm
在这个系列的作品里,她以花为载体,表达了人在当下世界中曲折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肯定。易碎而敏感的花朵固然与女性的独特视角有关,但是在陈樉笔下,由于载负着沉重的心路线索,花,却有了坚韧、雄强乃至孤傲的性格。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典绘画的物象观念,在那里,艺术所重视的是超越物象的精神价值。陈樉很擅于利用她在中国传统美学方面的修养,为自己的艺术开辟出一份新领地。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陈樉作品中偶尔出现的纤丽或明亮的韵律,那并非是基于对象——由花朵之美所引发的情绪性流露,而是领悟到某种神秘力量之后的喜悦,回射到对象之中——其中灌注的仍然是理性思考。唯其如此,它才具备了意味深长的象征意义。
因此,陈樉的花虽然具有一定的符号特征,但它的容量远远超出了符号所能承载的直观含义,毋宁说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内在形式。一个如此简洁的形式,却表达了丰富的心灵轨迹,仅凭这一点,便足以使陈樉进入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之列。
参展经历
2018年6月—8月 “大地之维”用艺术书写当代
2017年11月3—5日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央美院特展
2017年10月20—29日北京798圣之空间个展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大连《献给达尔尼的礼物》主题展
2016年10月 “明德 和融”—2016全国油画名家诸城邀请展
2016年7月 “朝阳艺象”798艺术区玫瑰之名中心
2016年5月 金陵有约写实油画邀请展
2015年10月 树业同承中央美院燕郊校区教职工展
2015年9月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本色展
2015年7月 HIHEY艺术空间
2015年5月 中央美院研展
2013年10月 宋庄艺术节移动的美院
2012年 798联展感叹号画廊
2010年 雅昌艺术展
2009年 繁华中的媚眼(长沙)
2008年 北京795国际建筑双年展
2008年 北京798艺术区主题《花非花》三人展
2007年 中国青年美术家风采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 油画作品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作品登录:《中国油画》2006年第六期
《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采风画集》
《第十三届国际艺术博览会画集》
《海外文摘》2009年第三期
《东方之子》2009年10月
《东方之子》人物专刊
《教育 科研》2010年3月封面人物
《鉴藏》第三十五期2011.5
《中国艺术文化》2014.7
《2015研展》中央美术学院
《金陵有约》中国当代实力派青年写实油画精品展
《绝对的物》陈樉作品集
《大地之维—用艺术书写当代》
文章节选自:王春辰《绝对的物》、和一文化《女人如花——陈樉》
艺术家作品可联系ARTCLOUD微信公众平台收藏/定制
The artworks can be contacted by ARTCLOU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