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影里有个古巴(经典电影中的古巴片段)
iWeekly
交恶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与古巴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的新闻引起一片热议,不久的将来,席卷世界的可口可乐、iPhone和Facebook是不是也会成为古巴人的日常?或许,以下这些独有的古巴景象,只能在昔日的老电影中再现了:
《当黑夜降临》(Before Night Falls, 2000)
曾经,古巴的同性恋会被送进监狱。
这是美国画家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他最著名的电影为《潜水钟与蝴蝶》)导演的一部独立电影,讲述了反叛的古巴同性恋作家雷纳多·阿里纳斯(Reinaldo Arenas)的坎坷人生——他曾因自己的作品和同性恋而遭到监禁。影片以古巴革命后的时代为大背景,激烈抨击了古巴的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影片曾先后在威尼斯电影节、欧洲电影节和哥伦比亚电影节上获奖,还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这一部在特殊时期由苏联和古巴联合出品的革命宣传电影,却有着超前好几代的艺术性。影片由互相联系的四部分故事组成,把广大古巴人民处理成“男主角”,而古巴本身似乎就是“女主角”。但精妙的剧本并不是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上天入地的镜头使得这部影片达到了“诗电影”艺术的巅峰,其中一个时长3分22秒的从屋顶直降泳池的长镜头更被赞为鬼斧神工。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电影在西方遭到封杀,直到2002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才在偶然中看到这部电影,斯科塞斯动情地表示:“如果我在自己年轻时就观看过这部电影,它会改变我的电影生涯,我会变成与现如今完全不同的导演。”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Che: Part One, 2007)
古巴最著名的文化符号切·格瓦拉(Che Guevara),其实是个阿根廷医生。
本片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是当今好莱坞最好的电影人之一,而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则凭借在本片中所塑造的革命家切·格瓦拉形象斩获戛纳影帝。头戴贝雷帽的切·格瓦拉已经成了一个带有多种象征意义的符号,而这个人物本身的形象反而模糊不清。导演试图通过长达4小时的电影还原切·格瓦拉,不过,还原“阿根廷医生”切·格瓦拉,显然不如继续神话偶像来得讨喜,影片上映后,既有观众高呼“古巴万岁”,也有人对它进行了愤怒的抵制。
《低度开发的回忆》(Memories of Underdevelopment, 1968)
“没有变……古巴没有变……哈瓦那没有变……一切都没有变……”
这部拍摄于半个世纪之前的电影讲述了古巴革命后,一个资产阶级作家没有随家人撤离,而是想要目睹革命后的古巴现状,他流连于哈瓦那的街头,沉思并观望着这个国家的变化。与试图描绘一个民族的尊严的《我是古巴》的宏大不同,这部由古巴本土导演拍摄的电影,讲述的却是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个人主义,不论革命还是导弹危机,都只是模糊的背景,主人公依然游荡在街头喃喃自语,或是拿着望远镜在房间里百无聊赖地度日。实验的风格和诗意的独白使得这部电影颇有法国新浪潮的味道。
《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 1999)
“在古巴,音乐就像河水一样流淌。”
美国音乐人莱·库德(Ry Cooder)在一次古巴旅行中发现了当地的一支乐队,于是邀请《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的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前往古巴拍下了这部音乐纪录片。莱·库德(Ry Cooder)把那些散落民间、上了年纪的古巴传奇音乐人,重新召集到一起,录音、排练、演出。随着专辑的出版和电影的上映,世界掀起了一股古巴音乐热潮,这张专辑也获得了格莱美的肯定。同时,这群音乐人还得以踏上当时与古巴交恶40年的美国的土地,破例获邀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表演。
以古巴为背景的电影还包括:
《疤面煞星》(Scarface, 1983)
《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 1955)
《辣身舞2:情迷哈瓦那》(Dirty Dancing: Havana Nights, 2004)
《绝地战警2》(Bad Boys II, 2003)
《曼波王》(The Mambo Kings, 1992)
《哈瓦那》(Havana, 1990)
《草莓和巧克力》(Fresa y chocolate, 1994)
《古巴万岁》(Viva Cuba, 200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