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1)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请附个人创作简介及生活照至信箱:289341034@qq.com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2)

在秋高气爽的八月,我们几家邻居相约去云南。丽江是我们的云南之旅中充满期待的地方。到达丽江时已暮色合围,看四周的群山朦朦胧胧,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夜里有雨点拍打窗外的玻璃,早上起来看到树木花草都是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我们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离市区15公里的玉龙雪山。

圣洁巍峨的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和丽江其它20多个民族心目中的圣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位置最南的雪山,玉龙雪山风景区的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

出了市区去景区的路平坦笔直,从这里穿越的是叫甘海子的地方,甘海子是高原湖泊干涸后形成的高山草甸。雪山、森林、草地、牛羊,构成童话故事里的一幅风景画。车辆行进中,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过了甘海子是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来到半山腰,到景区门口下起了小雨,导游说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天多变,如果你们运气好也许还能看到雪山。开始登玉龙雪山时雨停了,乘坐大索道游览冰川公园。站在观景台上,脚下是陡峭险峰,仰望雪山,云雾缠绕,大团的雾扑面而来,雪山就在忽隐忽现之中。云封山顶,山头的白雪此时难露真容了,不过看一看雨后青翠的山峦和飘渺的云雾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3)

乘着电瓶车一路爬坡去云杉坪。路两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些高大的云杉树上长满了青苔,好多树枝上挂着绵絮一样的东西,据说这也是一种微生物,只有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才有。山顶的地势平坦,倒也奇了,周边全是高大的树木,只有这一片平坦的地方没有一棵树,形成了高山草甸,这就是被纳西族人称为玉龙第三国的地方。东巴经曾写到:这是一个白云缭绕的山国,这儿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火红斑虎当乘骑,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纳西族的爱情悲剧史诗《鲁般鲁饶》所描述的开美久命金和朱普羽乐盘是最早的一对殉情者。他们非常恩爱,却被封建婚姻阻碍,于是来到云杉坪对着玉龙雪山一同殉情而死。人们就说他们去了“玉龙第三国”。从此,纳西族青年男女,当他们的爱情在世间受到阻碍时,他们就会来到云杉坪,双双殉情。他们认为,在此殉情可摆脱世间烦恼,升入理想的爱情国度“玉龙第三国”。殉情前的男女青年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带上最喜爱的物件,在玉龙雪山下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含笑而去。玉龙雪山下的自杀,成了相爱男女的理想归宿。一个悲烈的殉情故事,可以演绎得如此充满浪漫色彩,这足以体现纳西族是一个多么勇敢追求爱情的民族啊。

此时,小雨刚停下来,这里如烟如雾,面前的草地上开着细碎的黄花白花,大树下有一匹枣红马在啃草,远处的云杉影影绰绰,被纳西人奉为神鸟的乌鸦呱呱地乱叫,给人增添了神秘幽深的感觉。

从山顶下到蓝月谷,仿佛置身于童话仙境中:两岸青山托着蓝蓝的湖水,湖水犹如颜料刷过一般,蓝得简单而纯粹。高低不一的河床,形成阶梯状的湖链,分别是蓝月湖、玉液湖、镜漂湖、听涛湖、追月湖。个个都是晶莹剔透,纤尘不染,像情窦初开的清纯少女,天真无邪,纯情无瑕。水从上往下流时形成欢快的小瀑布,似条条银链挂在上下湖之间,湖和瀑形成动和静的奇妙组合。徐徐漫步,看绿树倒影在湖面晃荡,几头牦牛在水里漫足休憩,忽见湖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与一层宝蓝。细思这水的蓝色是如何而来?是水中含矿物质?是蓝天的映照?慢慢靠近这层蓝,将温热的手掌轻轻伸入那层蓝,沁人的冰凉立即浸透全身,闭上双眼,用心感受它,接受它对你落滿世俗尘埃心灵的无声洗涤,片刻间杂念和劳累被驱赶得无影无踪。

甘海子蓝月谷剧场的表演也不能错过,且不说是大导演张艺谋的杰作《印象丽江》,就是那3100米世界上最高的冰山上的露天剧场就让人震撼。玉龙雪山的男子们骑着马匹,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奔跑着、呐喊着,尽显男子汉的威武阳刚之气!他们爱喝酒。开心时喝酒,不开心时也喝酒,有事时喝酒,没事时也喝酒,他们把喝酒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玉龙雪山的女人们用她们轻盈的步伐与清脆的歌喉,告诉我们,她们温柔贤淑、能歌善舞、美丽大方,她们会织布,能尽孝,并忠诚于自己的家庭,是一家之主。仿佛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表达他们的生活。

回到丽江,时间尚早,趁兴逛逛丽江古城吧。古城没有围墙,我是从大水车那条流水处入城的。古城的街道全是用天然的五彩石铺成的,原始而古扑。石板路上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双脚从上面踩过,光溜溜的地面上似乎还带着马帮走过的痕迹。从四方街分向四周的街道有宽的,有窄的,有直的,有弯的,多是沿着水流。路随水转,水傍人家,石携水流,水随石走。老屋因形就势,有的沿着河岸而建,有的依着山坡而建。这里的房屋都不太高,多是木质的二层小楼,这是因为丽江处在地震多发带的缘故。1996年丽江遭受7。0级地震,而丽江的老屋基本上没有损坏,即使受损也是墙倒屋不塌,令人啧啧称奇。

在街道的一边我见到一座古井,名曰溢璨井。顺着几级台阶就可以走到井底,井下的石板上放着几只瓷碗供路人舀水饮用,据说些水可以消灭治病。我喝了几口,清冽甘甜。井上有文字记载:在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冬,忽必烈率蒙古大军南征大理过丽江时曾饮此井水,可见古城的古老。

古城的水缓缓地从人们的脚下或是身边流淌着,静静地,静得就像那个在门楼下看书的温柔少女。因为水的缘故,在丽江古城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桥,有的是石板的,有的是木板的,有平直的,还有拱形的,有的像随意摆下的几块石板,有的则是精雕细琢,护拦上有花鸟和走兽。时不时会在小河的岸边看到一些长青藤、蔷薇之类的藤蔓从高处垂到水面,顿感情趣盎然。很惊奇这穿街而过的水流如何会清澈见底,细问居民才知道这里有个上千年的独特清洁办法:每天早上五点以前古城会定时从高处放水,然后清洁工用和河道宽度一致的特制木板挡聚流水,待水轻轻漫上街面,此时再将水猛地放掉,这样前一天留下的泥尘和垃圾就会顺水冲走,天一亮,人们看到的依然是纤尘不染、干干净净的丽江。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4)

丽江的水流还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就是为你指明方向。丽江的街道因为不规则,有时也会让人迷路,但找不到来时的路也不要紧,只要顺着大大小小的水流逆水而行,就一定能走出古城。

许多人把丽江当成情感疗伤的地方和寻找艳遇的地方,我不需要疗伤也无意艳遇,就漫不经心地在街上闲逛,感受一下丽江的慢生活。

走在五彩的石板路上,时不时碰到披着华丽披肩的美丽女人,同行的几位女士也喜欢往那些卖披肩的店里钻,五彩缤纷的披肩的确可以为女人们增色。街上的店面或以木头、或以芦苇、或以牛角装饰,可以看出这里的民族是多么崇尚自然。我在四方街的一个街角站下,我看到小街的这边是“杰人动鼓”,那边是“东巴韵裳”,这边摆满鼓乐的店里,一个小伙子在用双手拍着手鼓,“嘭嘭”的鼓声时而低缓,时而激越,鼓声中似乎有一支马队正由远方奔驰而来。那边摆满民族服装的店内,一个姑娘正听着“玉龙雪山”的歌,那曲调悠扬而舒畅。

丽江街上有的是有才艺的人。漫步中你会看到专注地打银器的汉子、刻木雕的老人、绣花的女人,他们任客人从店内走进走出,好像他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专注地做着自己的工艺。

在桥头坐着卖时令水果的老人,面前摆着芒果、葡萄、人参果、仙人果之类,你驻足间,他们会说:“尝尝吧,绝对和你以前吃过的不一样味道!”从一个老头儿手里接过10元4个的大芒果,迫不及待地就吃,老头儿见我们吃得甚欢,咧着豁牙的嘴笑了:“甜吧?我不会骗你们的!”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5)

在小吃一条街上,看着现场正在制作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各色小吃,还没有吃到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一路走,一路挑拣着吃,果然是异乡异域,异味异香。走着走着,就到了木府。前不久刚看了电视剧《木府风云》,因而对木府就有几分好奇,待走到跟前发现,木府门前的街道不比别的街道宽敞多少,木府倒是有几分壮观威严。史载:明供武14年(1381年),明军征讨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次年率众归降并跟随明军到缅甸作战。次年阿甲阿得越过千山万水朝见朱元璋,朱大喜,将朱字去掉一撇一横,赐阿甲阿得木姓,从此,木土司开始了它22年世袭的军民总管府统治。有一天木老爷心血来潮,木上添一撇,右边加上口,给治下的百姓起了个“和”性,意谓戴斗笠、背箩筐的人。这样在丽江就形成了当官的姓木,百姓都姓和的姓氏结构。

从古城出来,在丽江文化中心观看了两个小时的歌舞《丽江金沙》,丽江22个民族的走婚、徇情、火把节等以舞蹈诗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表演中声光影和华丽的民族服饰融为一体,让我们享受到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走出剧场,华灯初上。再次走进古城,白天的房屋此时流光溢彩,悠扬的歌声从广场传来。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朦胧的夜色里人来人往,白天冷清的酒巴一条街晚上却是最热闹的,露天的酒巴里有歌声也有无言的独饮。我们也要了一杯红酒慢慢地品。给灵魂放一放假,让快乐轻松的因子在丽江的气韵中晕染开来。

在浮躁的城市生活中,古城丽江的这些清新,这些氤氲的温暖,这些自由散慢的感觉,对我恍若隔世,如梦似幻。

有个和尚写的地府游记(行参菩提梦幻丽江)(6)

作 者 简 介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河南经济日报记者,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出版有散文集多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散文》、《散文选刊》等。

扫描或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