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罐印颜色与身体的关系(拔罐留罐闪罐)
火罐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常用于感冒、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等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气罐等。
(二)拔罐的方法
1.火罐法
(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
(3)贴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
提别提示: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以免烫伤皮肤。
2.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3.抽气罐法
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三)拔罐法的操作
1.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适应症: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特别提示: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拔罐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向前后推拉,或作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
适应症: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特别提示: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3.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适应症: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特别提示: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四)起罐方法
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二、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
(一)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多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疗法对初起之症疗效最佳,尤其适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
【治则治法】疏风解表通络。
【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
【注意事项】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刺激不宜过强,以皮肤潮红为度;嘱患者注意背部保暖。
(二)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外邪侵肺,或从口鼻而入,或为皮毛所受。肺卫受邪,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肺为娇润之脏,喜润恶燥,若因燥邪伤肺,耗伤肺阴,肺失清润,气机不利,可致干咳痰粘不易出。痰饮内伏,脾失健运,水液运化无权,聚而成痰成饮,阻遏肺气,肺气不降则咳而痰多。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操作步骤】取背部腧穴为主,可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定喘、肺俞、肺底(经验部位,背部后正中线与腋后线连线中点平第七胸椎处)。
(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咳嗽、打喷嚏等均可使疼痛加剧;腰部活动障碍,向各个方向均受限,以后伸和前屈为甚。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大肠俞、腰眼、肾俞、阿是穴。
三、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的吸附力度应视病情而定,身体强壮者力量可稍大,年老体弱及儿童力量应小。
3.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
4.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6.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