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朝时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跟今天我们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这个是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这个可以有)、但是不能转让买卖。

另外这个分封得来的土地,咱们拿的还是小产权,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且还不能白拿,得有一帮人给你种地,缴纳供赋,这种制度叫做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

跟井田制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据荀子讲,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53国,也有人考证是40国。姬姓就是与天子同姓,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被分封,封完亲戚再封功臣,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

建立周朝功劳最大者当推姜子牙,所以姜子牙的后代被封为齐国。再往后是先代贵族,比如说商纣王的叔叔微子。这个哥们儿很识时务,归顺了周朝所以微子被封为宋国的国君。而且微子的地位非常高,微子是公爵,姜子牙不过是侯爵。先代的贵族包括尧舜禹的后代,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都被封为国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

当然,土地分给你之后你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周朝搞分封,归根到底是要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那时候如果从镐京(西安)走到现在的北京,估计得走上一年,因为它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发达,距离远又没有路。从镐京驾着马车,走一百里,遇到一片沼泽,得抽干了沼泽再过去;要是遇到原始森林,得砍光了树再往前去。一没有路了就得砍树,结果树砍完了,车也散了。所以当时欧洲都是小城邦,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低的事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

周朝普天之下150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面积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过来这些个王土,要是不靠分封制管理,单枪匹马一个人去干俩月就得累死。结果王决定只管“中国”,就是首都周围的那些地方,其他土地就分封给诸侯。你们自扫门前雪,管好自己的土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