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

大家好,我是鱼胶爱好者,鲍鱼被誉作“餐桌上的软黄金”,但是许多小伙伴在买鲍鱼时都会犯难,不会挑选,更不知道什么是优质鲍鱼什么是劣质鲍鱼,选错了不仅口感不好而且没有任何营养价值,那么今天鱼胶爱好者就来给大家看看挑选鲍鱼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鉴别鲍鱼?

1、品种不同,质量不同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1)

鲍鱼的品种繁多,全世界的鲍鱼大约有100多种。主要产地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国、墨西哥、欧洲、中东一带。海水的水流速度、氧分、温度、光线等对鲍鱼的生长都存在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海域中也会存在不同的质量。

2、真假鲍鱼,一招辨别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2)

海螺vs石鳖vs九孔

常被用来冒充鲍鱼出售的有海螺、石鳖和九孔。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便打起了歪脑筋,以此从中牟取暴利。

螺肉可以从色泽上分辨,其黑白分布不均,并且中央的部分呈凹陷状;

石鳖和鲍鱼一样有平滑的足底,稍作加工即可以假乱真,但石鳖身体较薄,晒干后会出现收缩、弯曲的现象,同时其背部中央的壳板剥除后会留下明显印痕,可作为分辨的依据;

九孔的外观则与鲍鱼非常相似,又有“珍珠鲍”或“小鲍鱼”之称,差别是其个头较小,壳上的气孔较多,口感较有嚼劲。

3、干鲜鲍鱼各有其味

鲍鱼以加工形态有“干鲍鱼”和“鲜鲍鱼”之分;“干鲍鱼”又分“淡干鲍”和“咸干鲍”两种;品尝“干鲍鱼”以“淡干鲍”为好,是要求它品质优良,个头厚大,肉质的丰腴与汁液的甘美清香;而品尝“鲜鲍鱼”则讲求鲍鱼的新鲜和美味的肉质,以每年的5月份最肥美,而在10、11月份肉较瘦。

4、鲜鲍鱼的鉴别挑选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3)

(1)外形完整

先将外形有缺口、裂痕者摒除,挑选出完好无损、品质较佳的鲍鱼。

(2)肉质肥美

通常肉质肥厚者比肉质干扁者优良,而底部宽阔者比瘦长者见好。

(3)形状一致

各式品质优良的鲍鱼通常形状类似,在选购时剔出形状怪异者。

(4)颜色正常

鲜鲍的色泽与死亡时间的长短有关。色泽愈黯淡表示死亡时间愈久,新鲜度也愈差,因此不宜购买。

当鲍鱼生命力旺盛的时候,鲜鲍层面的“表面附着色”,显得黝黑而极有光泽,肌肉柔软且富弹性。在鱼池里或水族箱内所看到的鲜鲍,仿佛吸盘般,紧紧粘附在磁砖或玻璃之上,很难剥离。所以能黏附在物体之上的鲜鲍,必是活的无疑。

“表面附着色”渐次褪色,而鲍体的吸力也就开始减弱,这时候的鲜鲍,除了“变色”之外,肌肉也呈收缩状态,有“硬口”的迹象,正是死亡前奏。色泽愈淡,变色之处像麻将中的“白板”模样,就已经变质不能食用了。

5、干鲍鱼的鉴别挑选

鲍鱼一般个头越大,其价值也越高;而除了个头大,“糖心”也是决定鲍鱼价格的重要关键。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4)

鲍鱼

优质鲍鱼:色泽呈米黄色或浅棕色,质地新鲜有光泽;外形呈椭圆形,鲍身完整,个头均匀,干度足,表面有薄薄的盐粉,若在灯影下鲍鱼中部呈红色更佳;肉厚鼓壮饱满,新鲜。

劣质鲍鱼:颜色灰暗、褐紫,无光泽,有枯干灰白残肉,鲍体表面附着一层灰白色物质,甚至出现黑绿霉斑;体形不完整,边缘凹凸不齐,个体大小不均和近似 “马蹄形”;肉质瘦薄,外干内湿,不陷亦不鼓胀。鲍鱼也有新旧之分,刚干制后售出市场的称为“新水”,存放一、两年以上的称为“旧水”,新水色泽较浅,鲍鱼味不够浓,起“糖心”不足。

鲍鱼的名词解析

2、头数是什么意思?

说起鲍鱼,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头数”,即鲍鱼的大小。市面上也时常以“头数”作为评估鲍鱼价格的标准之一,但大小不是衡量“质量”的绝对标准,同一品种的干鲍鱼越大的确越贵。如果是不同品种,两者价格本身就有差异,“头数”便不具备可比性。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5)

鲍鱼“头数”(大小)怎么计算?每“司马斤(约600克)”等同几只鲍鱼的重量(如果是计算干鲍的话,以干鲍的净重为标准),即为几头鲍。头数越少代表鲍鱼越大只,因此价格也越贵。

例如“两头鲍”指的就是600克为2只干鲍的重量,即一只干鲍约300克;“四头鲍”即600克为4只干鲍的重量,一只鲍鱼约150克。三头、两头的大干鲍都属于非常罕见的珍品。

2、溏心鲍是什么意思?

怎样鉴别鲍鱼死活 买鲍鱼一定要学会看这几点(6)

“溏心”是指鲍鱼经干制、涨发后,将其煮至中心部分黏软,呈不凝结的半液体质地。入口时柔软有韧度,中心还带有少许粘着牙齿的感觉,越咀嚼越香,满口鲜美的海产味。想要制作出溏心鲍鱼,非常考验技术,还必须选用品质优良且体形较大的鲍鱼,小鲍鱼很难加工出其中的溏心。

当然,不仅是日本干鲍可以带有溏心,近年澳洲等地的加工工艺开始普及,也开始推出以“溏心”为卖点的干鲍鱼。

后语

大家好,我是鱼胶爱好者,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喜欢我的小伙伴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哦,点赞加关注了解更多鱼胶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