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

今天的育儿金句:如果你非要表扬,用“我——信息”的语言结构。

比如,当孩子帮忙洗碗后,父母平常的表扬是,“你真是个乖孩子!”,也许这句话就是父母的习惯性表扬(昨天的育儿金句)。

托马斯.戈登建议家长改成:“我非常感激你今晚的帮忙,我那会已经累坏了。”

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1)

一、“我——信息信息”和“你——信息”

他在1964年把上面的肯定信息的语言结构,定义为“我——信息”。

而父母的习惯性表扬所用的语言结构是“你——信息”。

要理解表扬及其副作用,先看托马斯.戈登给表扬下的定义:通过语言信息对他人、行为或者成就做正面的评价。

来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这么聪明;

任务完成得不错。

这些句子中都用一个称谓——你。所以,托马斯.戈登把这样的表扬的语言结构,称为“你——信息”,而表扬的背后隐藏着父母的评价和操控。

更换“我——信息”就没有表扬这样的副作用,至少大大降低这样的副作用。

请注意,更换“我——信息”的首要条件是,请父母先放弃评价和操控孩子,否则我们使用的“我——信息”,其实依然还是“你——信息”。

换句话说,“我——信息”仅仅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第一感受表达出来,记住,是第一感受!

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2)

二、习惯性表扬

昨天的育儿金句:父母会患有一种病,叫做习惯性表扬(这名字是我起的)。

如果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每完成一步都要寻求大人的肯定,如“我做的怎么样”?这时,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了,这些孩子的评价机制在大人那里,属于外在激励型的孩子,按卢梭的观点,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内在激励(自我激励)!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在寻求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表扬正是这种外在激励。因此,如果家长和老师观察到,孩子为了取悦自己而做某些事情,就要警惕自己的表扬了,因为孩子会避开那些大人不表扬的行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部分的父母都不会警惕自己的表扬。

心理学家把这种外在评价机制称为“外在评价点”。

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3)

三、当孩子进入青春期

为什么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就无能为力了?

托马斯.戈登给出的解释是,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用了太多的管教,这些管教指的是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奖励用得最多的是习惯性表扬。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全部失效!

此时的家长,无法控制一个不需要依赖自己的人,也无法控制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

托马斯.戈登还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的第一想法是,赶紧让他成长分出去住,这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我想这应该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的共同心声。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给出的解释是,表扬的作用被夸大了,因为表扬常常是无效的而且会破坏亲子关系。

他列出的证据是,理查德.法森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首次分析了:“为何表扬会经常无效”。

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4)

四、没有经过奖励和惩罚训练的父母

按照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观点,奖励和惩罚是心理学博后,有几年经验的大师才能正确掌握,却被用在这群没有经过奖励和惩罚训练的父母身上,苦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

4.1、奖励要起作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受控制者的需求大于愿意付出的代价;

2、奖励满足受控者的一些需求;

3、受控者只能依靠控制者才能获得这些需求;

控制者的奖励方式有两种:

1、承诺奖励。也就是有条件立即奖励,比如乖乖上床睡觉,我就给你讲故事;

2、事后奖励。当行为符合控制者的意愿,就会给予奖励。如当老师看到学生安静坐好时,给他们一个表扬:“你们真是一些乖孩子”。

4.2、惩罚要起作用,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产生剥夺感;

2、冲击足于放弃;

3、无法逃离受控环境;

4.3、使用奖励会遇到的七项困难:

1、奖励过多会失效;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求即时性,否则效力就会减弱。而最荒唐的事情是,这些倡导权力管教的作者却建议:当孩子的行为激怒父母时,父母先离开现场,过后再进行管教。

2、不可接纳行为被奖励;

作者举的例子是,当他上小学时,为了让他成为班里的好孩子,有几位老师尝试了各种奖励方式。可是,他扮演小丑也获得了同学们的笑声与掌声,以及完全的关注,这也是一种奖励,足于抵消老师们给予的奖励,所以,老师们的奖励是失效的。

3、孩子自己就能获得奖励;

大一些的孩子就能自己获得奖励,比如青春期的孩子。

4、获得奖励的可能性不大;

在班级里的尖子生估计就10%,就他们能经常得到奖励,而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获得奖励的可能性太小了。换句话说,这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为了要获得奖励,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5、可接纳行为没有奖励;

一开始,可接纳行为出现父母就奖励,如果可接纳行为之后的出现,没有得到及时奖励,这个行为的巩固周期会很长。

6、孩子为了奖励而行动;

如孩子会说:“我已经吃光了所有的蔬菜,我能吃两勺冰激凌吗?”这些语言说明孩子的内心认为:在他们做出的良好行为时,就应该得到奖励,这就是典型的有条件奖励——为了大家记忆。

换句话说,孩子的行为是为了奖励,其内在动机可能是寻求关注、寻求自己认为的价值。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的是,放弃所有的有条件奖励!

7、没有奖励就意味着受到惩罚。

父母和老师是不可能一直表扬的,当表扬退去的时候,就是孩子行为改变的时候,因为孩子此时受到的就是惩罚。

父母效能训练启程篇12课(父母效能训练第一集)(5)

一场风波

我今天为何会下如此大的功夫,来宣扬托马斯.戈登的P.E.T,就是因为昨天的育儿金句——习惯性表扬,在群里引起一场大风波,家长们一致对我的断言进行猛烈的攻击,认为表扬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昨晚对此进行思考,认为我讲的证据还不够充足。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我废掉了“表扬”之后,没有使用替代“表扬”的方法,早上我重新翻阅《P.E.T-唤醒孩子的自律》,下笔所得今天的文章。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在你的家庭中见到更多的笑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