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描写的是哪(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

本文乃百里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敕勒歌》这是一首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牧歌,描写了蒙古大草原壮阔的景色,以及他们对这片世世代代孕育和哺育他们的故乡的热爱。

敕勒歌描写的是哪(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1)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头两句点题和提示地点,并无什么突出的特色。但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些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中华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多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混合体。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原地区进入农耕文明的汉民族,与中国北方这片更加辽阔的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地缘关系,隐藏着中国历史命运的秘密。即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入侵,不仅迫使汉民族文化必须不断地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优势,才能生存,这类似于自然界中的竞争淘汰法则,而且游牧文化的成分,如胡服胡乐马文化等,也逐步融入到汉族文化中,从而构成了统一的大中华文化。

敕勒歌描写的是哪(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2)

大草原景色

他们的入侵,甚至有着人种学的意义,即所谓混血优势和种群复壮。因此,一看到“枚勒川,阴山下”,中国人眼前马上会出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远方是绵亘不绝的群山,而剩悍的汉子们大声吆喝着,纵马奔驰在千里草原上。在三千年来的汉民族农耕文明的历史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因而产生出强烈的畏惧的心理。这就是这两句带给我们的感受。

但下边并没有描写他们与汉民族之间的战争,而只是描写了他们故乡的壮丽景色。先是写天。大草原上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是那样的蓝,视野是那样的开阔,一望无际,所以作者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天就如同一顶硕大无比的帐篷,笼盖着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地方。景物异常宏大壮阔。紧接着的“天苍苍”承接“天似穹庐”,“野茫茫”承接“笼盖四野”,但从描写景物转为抒写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重点自有区别。

敕勒歌描写的是哪(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3)

草原景色

“苍苍”“茫茫”不只是写天和野的颜色,而重在描写作者仰视万里青天和远眺无际草原时,那种置身于无限的宇宙中,心中涌现出的豪情万丈、顶天立地的感觉。他真可以说是以天地为家了。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不再是寥远的风光,而变成近景的一幅幅特写。随着风从草上拂过,棕黄的牛和雪白的羊,时时现出,为碧绿的大草原平添了几点别样的色彩。而作者的情绪,也一改前边的豪莽,变成一片柔肠。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如同母亲一样的家乡的挚爱。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不仅写出了大草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现出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种豪荡而不失温柔的习性。

敕勒歌描写的是哪(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4)

敕勒歌全文意思

在诗歌形式上也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汉语诗歌,大都形式整伤。而这首诗是典型的杂言体,从三字到七字,错落有致。因为它原是以少数民族语言写成,而且是配着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所以在翻译成汉语时,就无法纳入整齐五七形式中了。但这反而产生了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豪放的艺术效果,正与游牧民族的习性相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