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院士采访(面对面捐款千万的)
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崔崑和93岁的夫人朱慧楠居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过着平淡的老年生活。今年7月,因为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崔崑夫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捐出千万设立助学金 “有四个学生像我们一样帮助别人,就够本了”
7月3日,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只是简单签署一纸合同,崔崑夫妇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这笔“新生助学金”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向13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各资助6000元。
这并不是崔崑夫妇第一次捐款,2013年,崔崑夫妇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出420万元,用于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
崔崑:学生都有一个思想成长的过程,在困难时期得到帮助对学生思想成长很有用。我接触过一个家庭困难的女孩儿,立志到大学不用家里钱。她很有志向,上大学后开始勤工俭学,她第一年得到国家奖学金,后来就得到我们的助学金。有一次她到广西去支教,碰到了一个留守小朋友,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很乐观。然后我认识的女孩儿就准备帮助这个小朋友,鼓励他上大学。因为她自己是被资助对象,所以她跟我说将来只要有条件,也要像我一样做公益事业。听到她说这些我很高兴,我和老伴说,只要有四个学生将来愿意像我们一样去帮助别人,就够本了。
这些学生受到资助之后的反馈,更加坚定了崔崑夫妇捐资助学的决心。2018年,崔崑夫妇分批捐完420万元后,又为“勤奋励志助学金”追加了180万元的捐款,将每年资助的学生由45人增加到60人。加上今年上半年武汉疫情期间,崔崑夫妇曾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出的100万元。这样算下来,时至今日,崔崑夫妇捐款一共有四笔,总额达到了1000万元。
记者:您哪儿来的钱?
崔崑:我自己储蓄的钱。
记者: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崔崑:我收入来源就是工资,学校给的津贴各种津贴。我是院士,院士工资本来和教授差不多,一个月一万多,但是有津贴,津贴水涨船高。
记者:不管怎么样,这些钱都是您这些年辛勤所得。
崔崑:为什么我能拿那么多钱?因为国家培养了我,我才能拿那么多钱,国家不培养我,我什么都没有。钱多了是包袱,自己用不了又不给别人用,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和老伴看法一致,要捐出去。
30年穿一件夹克 “不讲究排场,能穿就行”
据了解,崔崑夫妇所捐出的1000万元几乎是他们毕生全部的积蓄。在捐款之前,崔崑夫妇没有拿着这些积蓄去买房子,没有去更换家里的旧家具,甚至一件夹克,崔崑都能穿三十年。
记者:您省下钱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不好?
崔崑:买那么多好衣服丢在那干啥,我一件夹克现在经常穿,它好拉链都不坏,我觉得只要能穿,我们也不讲究排场,能穿就行了。
研究结果上世纪就创造超两亿经济效益 “奖金对我没有吸引力”
上世纪40年代末,崔崑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后到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回国后,崔崑进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记者:您学的这个专业,对于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有多大的影响和作用?
崔崑:因为任何的零件要求高都必须热处理,非常精密的东西都要经过热处理。这是国家必须要有的专业,只要有用我们都学,国家叫我学什么,我学什么。
当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动用大量外汇进口,价格昂贵,崔崑和同事加紧建设实验室,在经过千百次尝试之后,成功研制了出了一种易切削模具钢,填补了国内空白。
之后,崔崑研发了一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凭借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人称为“钢铁院士”。当年申报的材料显示,他的研究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了2亿元。
记者:做事情对国家有益最好,可是自己的利益体现在什么地方?
崔崑: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那个时代人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国家已经讲了你得了专利得了东西你可以分百分之几十,这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对这东西不感兴趣,我只要我的东西能用比什么都快活,我的东西能够得到应用了,特别是还列到国家的标准,我比什么都高兴。
年逾八旬开始写书 “赶不出来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2012年8月,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一书出版,这本200多万字,1500多页的专著是崔崑用了7年时间独立完成的。2006年,崔崑81岁,他告别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始这本书的撰写。
记者:国家都规定您可以不去跑项目,让您休息了,为什么不休息?
崔崑:可以休息,但是我的兴趣不行,我闲不住的,人家问你有什么秘诀?我说四个字,第一个:勤奋,不停做事,不让我做事我心里不舒服。第二个:报国,我要对国家做贡献。
记者:您不写有没有类似的书?
崔崑:没有类似书,我说得不客气一点,现在别人很难写出来,为什么?我既懂俄文又懂英文,我把能收集的的材料都收集了。像我这个年龄还健在的也不多了。我赶不出来就出不来了,出不来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种紧迫感促使崔教授在最初的写作过程中,保持着从早上写到晚上的作息时间。直到有一天,自己的血压突然升高,让他意识到再紧急的事,也得一点一点来。他用了一个7年,完成了《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撰写,又用了7年时间对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到2019年第二版写成出版。按照他的计划,再用五六年时间,出版发行第三版,他说,技术总是在发展,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新的技术。
67年婚姻没吵过一次架 长寿秘诀是这三十个字
从1953年结婚,崔崑和夫人朱慧楠的婚姻已经持续了67年。崔崑说,67年来,两个人“没有吵过一次架”。
崔崑:没有吵过嘴,都是老同学,老朋友,吵什么嘴?年轻时两个人都忙着工作,我一天到晚出差,我出差她支持我,她搞活动我支持她,互相支持,没吵架的功夫。我们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干什么一说,同意完了,几分钟就解决了,一般来讲我是听她的多,这就没什么架可吵了。
记者:您听老伴的多?
崔崑:她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比我高,她是我们家的政委,我是司令。
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没有请保姆,生活自理。近几年,崔崑又开始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日常生活中,他养成了通过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习惯。
记者:我见到您第一面觉得您哪里像九十五岁的人,我觉得您最少年轻二十五岁,您怎么做到的?
崔崑:过去是二十五个字,第一,良好的习惯;第二,平稳的心态,心态要好了什么事情都想得开很乐观;第三,和睦的家庭,因为你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家里,你在外面有时候不顺心,一回到家,家里很温馨,不顺心就解决了;第四,合理的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过去就这二十五个字,现在我还要加一条,就是要与时俱进,学计算机学手机,老人最烦的就是买东西不方便,买个重东西怎么办?现在可以网购,你学会了很方便。我学会网购以后,把烦恼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情,我又可以多活几岁。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王惠东
摄像丨王忠仁 任博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