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师证如何辨别真假(花近万元学母婴护理)

近日,南都针对“花近万元学习母婴护理课程,学员举报证书是山寨”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涉事机构珠海市广和堂月子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证书确非官方发行,系部分员工在宣传中用词不够准确、言语上未表达清楚,造成部分学员误解。

针对消费者提出的质疑、广和堂相关负责人的回复,南都记者采访了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林其山律师,就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解读。

母婴护理师证如何辨别真假(花近万元学母婴护理)(1)

受访者提供的聊天记录

母婴护理师证如何辨别真假(花近万元学母婴护理)(2)

受访者提供的聊天记录

焦点①

该行为或涉嫌虚假广告、宣传

林其山律师介绍,本案中,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向学员宣传其与政府部门有合作关系且在该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可以获得由政府机构盖章发行的资格证书,而实际上学员交纳了高额费用通过培训后却无法获得相应的证书,该行为存在欺骗、误导嫌疑。

如查证属实该机构在明知无法颁发相关政府部门认可的证书的情况下,利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高额费用,则该行为构成虚假广告/宣传,相关责任人将需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母婴护理师证如何辨别真假(花近万元学母婴护理)(3)

受访者提供的“证书”

焦点②

如认定为虚假广告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对于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且根据发布虚假广告的次数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最高处罚可达两百万元,并可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如广告主利用虚假的广告宣传,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符合虚假广告罪认定标准的情况下,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在消费过程中受到失实广告/宣传的误导而签订了合同,则可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虚假宣传的事实,以本案为例,因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微信中的宣传内容具体明确,且对培训合同的订立和价格的确定具有重大影响,即使上述宣传内容未载入双方签订的合同中,也应视为合同内容,消费者可以据此要求培训机构承担违约责任。

母婴护理师证如何辨别真假(花近万元学母婴护理)(4)

受访者提供的聊天记录

焦点③

消费者应保留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林其山律师建议:如情况属实,相关的学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利:(1)通过正当途径和方式与该培训机构合理合法的谈判获得退费/补偿/赔偿;(2)如该培训机构确实存在违规宣传的情形,应保留证据,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由政府相关部门调查,通过行政手段制约这种违法违规宣传的行为,敦促商家合理赔付,合规经营;(3)对于自身的损失,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培训机构承担退费和赔偿等违约责任;(4)如该案涉及金额较大,人数较多,亦可前往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商业准则,对于企业而言,宣传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当做到实事求是,不正当的宣传话术不但会伤害公司自身信誉,情形严重时有关责任人将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李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