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

文化巡礼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中西方月亮文化联想的反向意义

一、月亮的永恒与多变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

月亮缺而又圆,圆而又缺,周而复始,月复一月,不断变化,无限循环。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代表着永恒。这种永恒以月亮在“圆”与“缺”之间不断交替,以月底“死去”和月初 “重生”轮回呈现。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嫦娥因吃了不死之药,飞向月宫,成为月神,长生不老,成为永恒的象征。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2)

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等诗句,都表现了月亮的永恒。

但在西方人看来,月亮的盈亏圆缺 ,象征着变化无常,所以英语里有“像月亮一样多变”的说法。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3)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地描述 ,充分表现了月亮的不可靠和多变。

二、月亮的明亮与晦暗

月亮是夜空的女神,主宰人类夜间的一切行为与活动。在这种概念基础上,中西方文化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联想意义。虽然月亮不发热,也没有温度,但月光能给人照明、指路, 是陪伴人们夜间活动的忠实伴侣。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4)

李白《子夜吴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出了全长安的妇女在夜间月光下劳作的欢乐与美丽。

王维《竹里馆》中的“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写出了人们与月做伴、与月相随的情结。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5)

汉民族对月光的追随,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在汉语里留下许多词语,如“皓月千里”“风清月朗”“皓月当空”“光风霁月”“明月清风”“明月入怀 ”“披星戴月”“明月高照”“月悬碧空”等。

相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人们的夜间行动被看成是不光明、不光彩的行为,其行为活动多为“晦暗的”“非法的”。这种联想意义源于希腊月亮女神是在夜间活动,而夜晚没有阳光 , 阴冷夜黑,最适宜强盗活动。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6)

《亨利四世》中, 福斯塔夫就宣称:“让我们成为狄安娜的猎户, 月亮的嬖宠,让人家说我们都是很有节制的人, 因为正像海水一般,我们受着我们高贵纯洁的女王月亮的节制,我们是在她的许可之下偷窃的。”

《雅典的泰门》中,干脆直接说“月亮是个无耻的贼,她的惨白的光辉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

素材金库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解读

【作品简介】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7)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小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为追逐绘画梦想,摆脱现实束缚的人生故事。

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有着富裕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两个孩子健康聪明。但就在他与妻子婚后的第17个年头,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8)

人们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他只是为了画画!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擅长绘画。别人都以为他疯了,他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的画作也完全没有品位,除了个别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没有人买他的画。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能在那里作画就行。但最后他染了病,又成了盲人。新婚妻子一直照顾他,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后来,他因身体溃烂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多维解读】

1.追逐梦想

《月亮与六便士》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人到中年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放弃原有的稳定生活,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模式。他几经周折抵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儿找到安息之所,完成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9)

毛姆在书中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这位天生为艺术而生的人,注定会在“神谕”的召唤下,在驱之不散的念头的驱使下,冲出世俗的藩篱,走向艺术的至境。

可以说,沉浸在绘画世界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能够忘却一切来自俗世的烦扰,是因为理想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支撑着他在逆境中不断前行,使他最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创作之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成就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

2.内心强大

对于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中年人而言,从零开始,走艺术之路,其艰难可想而知。然而,《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却毫不畏惧,态度决绝: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0)

书中这样描写思特里克兰德带给“我”的冲击:

“他的语言里流露着一片热诚,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动了。我好像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面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

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东西撕得粉碎。但是从表面看,他却平平常常。我的眼睛好奇地盯着他,他却一点儿也不感到难为情。他坐在那里,穿着一件破旧的诺弗克上衣,戴着顶早就该拂拭的圆顶帽,我真不知道一个陌生人会把他当作什么人。”

适用话题

追逐梦想、找回自我、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内心强大、梦想的力量……

满分作文

把眼光从“六便士”上挪开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周婷婷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1)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很多人都把《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解读为虚无缥缈的理想,把“六便士”解读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认为整本书就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但我认为这本书不仅讲述了“理想与现实”,而且讨论了“自我心灵诉求与社会价值”这一议题。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从社会价值维度来说堪称无可挑剔——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一位美丽迷人的妻子、一双聪慧可爱的儿女。只要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下去,他就会拥有优裕美满的一生。他的生活是那么安定,但他不安心。一直未曾实现的自我心灵诉求折磨着他。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2)

关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出走,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心里有一种力量迫使他不得不这么做”。很难想通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如此决绝地放弃备受羡慕、井然有序的幸福生活。或许有人会以“梦想”一词来解释,但这个词放在这里似乎过于单薄。我想这力量来自心灵深处,神秘莫测却又似乎唾手可得。这种力量,捕捉大马林鱼的圣地亚哥有,寻求复活的聂赫留朵夫有,住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有,江山不及木工的明熹宗有……他们都在这种力量中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离群而真实,孤独而丰盈,忧伤而坚定。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3)

我不能定义这来自心灵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人群中有多少人被赐予了这种神奇的力量,或者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这力量,只是罕有人真正重视它……

但我知道,一个人一旦被这力量攫取,等待他的必然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孤独之旅。我们继续追寻思特里克兰德的足迹,他离家之后的生活无疑是每况愈下,他流落街头,忍饥挨饿,被街头混混殴打,尝尽了生活的苦,但他拒绝妥协,拒绝让步,继续野蛮甚至疯狂地追求自己的艺术之路。老人圣地亚哥亦是如此,是这神秘的力量促使他孤身驶入深海,幸运地捕获了大马林鱼,又与群鲨反复搏斗,直到失去了所有的鱼肉……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4)

我也知道,一旦被这力量攫取,就必须从人群里出走,必须把眼光从“六便士”上挪开。我们如今碌碌终日,所追求的,可能大部分是来自社会价值定义的所谓的“成就”,即对“六便士”的渴望。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啊,都被“六便士”牢牢吸引住了。

“六便士”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无暇看月亮,无暇关注自我的心灵诉求。过一种纯粹的有月光的心灵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奢望和幻想。但我们还是为思特里克兰德惊诧、感动、自我反思。我们一边惊异于思特里克兰德剑走偏锋般的桀骜不驯,一边又倾心于他对艺术的狂热痴迷、纯粹真诚。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5)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但我们终究是被“六便士”囚禁住了。

我羡慕思特里克兰德,他用生命的前几十年实现了社会价值,扮演社会赋予他的角色,而后勇敢丢弃“六便士”,用后半生去追随自己的心灵。

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从“六便士”的囚笼中出走,但《月亮与六便士》无疑向我展现了社会价值之外的另一个维度。这本书提醒我,欲求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必须珍视心灵深处的力量,时刻要有把目光从“六便士”上挪开的勇气。

中秋节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的画面(中秋节的月亮思辨)(16)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