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

月余前,汉口的老里份「咸安坊」修缮后对外开放,这曾是汉口第一个有抽水马桶、冷暖热水的顶级豪宅。

有50多部电影在咸安坊取过景,比如,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她饰演的作家萧红,曾在武汉创作小说《呼兰河传》,还说:“我最佩服长江。”

原来在我们熟悉的武汉作家池莉、李修文之外,早已有作家表达过对武汉的热爱。

也难怪,武汉百年前就是国际化港口,繁华都市,吸引了一批闪耀明星。我们熟知的文学大师沈从文、老舍、郭沫若等,都曾在武汉居住生活。

在蛇山吃茶,在沿江大道散步,大师们笔下的休闲生活,和今天的我们也没有太大区别嘛。

01

走过黄鹤楼,是大江上的故乡

黄鹤楼 / 长江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2)

长江自高原而来,冲刷了一座江城。矗立在江边的黄鹤楼,就像一座灯塔,向过往的人招呼说:你到武汉啦。

武汉人特别爱江,初见长江的人也满怀热爱。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3)

1937年,作家萧红来到武汉,住在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5号,开始创作小说《呼兰河传》。萧红有才,她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当时与张爱玲齐名。

在闲暇时光,她和好友漫步紫阳湖畔、游东湖,有一天她走到江边,写道:

”经过黄鹤楼的时候,每毎要想到古人某某在黄鹤楼上饮过酒。接着又必想到“周郎赤壁”,其实赤壁还离得远呢!至于远多少,我也不知道。不过此刻长江究竟是在我的脚边上。

读了古时的诗或文章之后,留给我的印象是:长江的波涛汹涌,滚滚东流。比方周瑜和曹操打仗,竟有人留下这样的词,被我读过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于是我最佩服长江。

——萧红《两种感想》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4)

又过了几十年,长江上出现了第一座大桥,让天堑变通途。

出生在武汉的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从小住在汉口两仪街(今洞庭街),常去沿江大道散步。后来她旅居美国,创办了声名远播的“国际写作计划”,世界范围内有1400名作家受邀参与过,也因此,她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聂华苓在1978年从国外回到故乡时,大为惊叹:

“我终于回到大江上的家乡了。长江的水和三十年前一样地流,江汉关的钟和三十年前一样地矗立。现在,江上架起双层大铁桥,汽车在上层桥上奔驰,火车在下层桥上奔驰。”

——聂华苓《三生影像》

如今,武汉江面上有十几座大桥,过江过桥,不过平常。江汉关不再是武汉第一高楼,但是准点响起钟声,仍旧陪伴着武汉。

02

夏天的一半光阴,消磨在东湖里

东湖 / 凌波门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5)

到过东湖,武汉人就见到了天光云影,碧波万顷。

在近百年前,东湖只是武昌郊外的一片野湖,但绝无仅有的美景,让「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果断迁址。当年在武大寓居、教书的作家们,记录了东湖的寸寸风光。

文学大师沈从文在年轻时,被胡适推荐到武大当助教。在写出《边城》《长河》等小说后,数年后重返武大参观,写信赞美东湖的风光。

“今天九号,到武大附近东湖玩了半天,好极了,凡看到的无一不说。玉兰花开,绿杨如丝,水中全是野鸭子,湖边花木建筑都好看,比画还好,因为视野开阔!”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信,1960年3月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6)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7)

武大校门外的凌波门,尤其特别。今年夏天,武汉人都在这儿等日出。武大学生爱在这儿念诗,拍毕业照。武汉演员袁弘、吴倩回家时,还特意到凌波门拍照。

往前了数,凌波门曾是武汉大学的天然泳场,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在武大任教了18年的苏雪林,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晚年的她十分想念在东湖玩乐的景象:

“每遇夏季,居住珞珈的人固然要把一半光阴消磨在东湖里,三镇居民也成群结队而至,在那柔美湖波里,寻觅祛暑的良方。所以湖滨茶寮酒馆,鳞比栉次,热闹的景况抵得北戴河和青岛的汇泉浴场。”

——苏雪林《怀珞珈》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8)

曾寓居在武大的郭沫若,在回忆录这样写凌波门:

“湖水清深,山气凉爽,而临湖还有浴场的设备,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是有福了。”

——郭沫若《洪波曲》

从前的东湖只有私家园林和武大泳场,现在,人们在绿道骑行,遇见红杉带来的秋天;拉帆出港,是湖波带来的惬意。

33平方公里的大湖,兜住了城市里的惬意生活。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9)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0)

03

湖光山色,珞珈山上的好时光

武汉大学图书馆 / 珞珈山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1)

武汉大学的学子,实在幸福。春天散个步,就去了老斋舍看樱花,走出校门,东湖波光荡漾。

珞珈山的树林之间,小狐狸踏着光影踱步,成为武大吉祥物。

自然风物造就了武大的美景,人文故事则是武大的骨骼。

自武大在东湖边建新校舍,这所高等学府,迎来了沈从文、凌叔华、闻一多等大家。一时间,群星闪耀。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2)

“朋友,你看见北平文华武英殿没有?见过大前门和天坛没有?国立武汉大学便是模仿中国宫殿而建筑的。文法量学院有点像大前门,而夹在中间的图书馆则颇类似天坛,银灰色的墙壁,碧绿色的琉璃瓦,远挹湖光,近揽山色,居高临下,气象万千,北平的皇居也不及珞珈风光,没有这样天然风景的陪衬。”

——苏雪林《忆武汉大学图书馆》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武大的图书馆,总之,晚年住在台湾的苏雪林念念不忘。在武大任职期间,她还和凌叔华、袁昌英并称“珞珈三女杰”。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3)

凌叔华也是位知名的作家,在当时是和林徽因、冰心其名的“文坛三才女”。离开武大后,她却频频想起珞珈山:

“除了北京的西山,与我相依最久的,要算湖北的珞珈山了。在日寇将侵入武汉时,我们急着要离开住过三年的珞珈山,山坡上手植的两株紫白木笔,在别离前几天,竟开了好多朵花,那时正是六月,谁能不说这是奇迹呢?谁能不相信这是珞珈山多情的表示呢?”

——凌叔华《爱山庐梦影》

如今,树愈繁,枝愈茂。作家们的惦念,融于珞珈山的风林草木之间。他们还有一段在东湖游玩的神仙时光呢。

04

多么美的地名,云架桥里好清静

武昌 / 云架桥 / 蛇山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4)

昙华林文艺,粮道街好吃,在两条人来熙攘的路中,有条幽静小巷。老房子随着道路延伸,婆婆拖了凳子和邻居咵天。在巷尾,一整面的涂鸦墙,在老城区开出花来。

这条路有个特别美的名字,叫「云架桥」

文学大师老舍曾经盛情赞美过这个地方。1926年,他被友人邀请,搬到武昌居住。

“他的寓所是在云架桥——多么美的地名!地方安静,饭食也好,还有不少的书籍。以武昌与汉口相较,我本来就欢喜武昌,因为武昌像个静静的中国城市。云架桥呢,又是武昌最清静的所在,所以我决定搬了去。”

——老舍《八方风雨》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5)

百年前,武昌古城内有山有水,是典型的的中国城市。出门散步吃茶,也让老舍十分欢畅。

“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荡船,在华中大学的校园里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兴。”

百年后,城市生长了数倍。蛇山依旧是武昌最高的山,山下有铁路穿过。云架桥的烟火日常,一如既往。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6)

/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7)

武汉是座奇妙的城市,三镇融合,却又气质不同。

池莉说汉口的老房子“片砖片瓦都是诗”,老舍说“武昌是个静静的中国城市”。

还有一位被称为“日本徐霞客”的后藤朝太郎,游历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的风景与庭院》,在写南方园林时,夸赞武昌抱冰堂和汉阳古琴台巧妙。

童年都看过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原著作者张恨水也曾长居武汉写作。他常常到滨江散步,看梧桐叶吹落。钱钟书常和妻子杨绛到武汉看望家人,在昙华林的朴园里小住。

毋论身份名望,其实只是一群有趣的人,在一座有趣的城市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回忆。

你呢?最爱的风景是哪里?

编辑| 语 文

摄影| 廖晨阳、黄大头、Path、ixzki

设计| 语 文

今日话题

Topic

武汉达人榜单,武汉的夸夸群里(18)

把笔给你,你最想写武汉的哪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