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销量如何(碧生源实力演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临近年末,碧生源又要卖资产了。
12月9日,碧生源发布公告称,2019年12月8日,碧生源、北京澳特舒尔(碧生源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正嘉有限公司订立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北京澳特舒尔将出售目标公司北京申惠碧源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申惠碧源”)全部股权给正嘉,对价为4.63亿元。
据介绍,北京申惠碧源为北京澳特舒尔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拥有包括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块国有工业土地及该土地上已经建成和即将完成建设的建筑物和设施在内的资产。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碧生源宣布作价5.55亿元出售位于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大厦,市场一度认为碧生源是在借出售资产“补血”。如今,在2019年即将结束之际,碧生源又公告要出售资产,这背后缘由再次引发多方关注。《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碧生源,但截至发稿前,其并未给到回复。
屡卖资产根据公告,正嘉已同意在满足若干条件或为其书面豁免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北京澳特舒尔的指定账户支付一笔金额为0.926亿元的定金。在框架协议有效期内,正嘉对物业和目标股权具有独家排他的购买权。
据悉,框架协议签署后,正嘉有权对目标公司及其资产进行确认性尽职调查。各方将基于框架协议的条款、条件及原则,进一步谈判并签署关于目标股权转让具体安排的股权转让协议,各方就目标股权转让的权利义务以最终交易协议中所载者为准。如果最终交易协议未在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起18个月内签署,那么,框架协议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其他方发出书面通知以终止框架协议。
碧生源方面表示,框架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存在不继续的可能。若进行该等交易并签署最终交易协议,其将做出进一步公告。
去年底,碧生源在出售碧生源大厦时曾表示,董事会相信,出售事项是通过出售该物业变现可观收入的良机。据称,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2亿元将用于补充集团日常营运金,以扩张本集团现有业务并增加市场投放;约1.5亿元用于偿还贷款,以降低集团的财务成本;余下约2.5亿元用于向本公司股东派付股息,以及或用于潜在投资。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由于目前北京申惠碧源这一交易尚处于框架协议阶段,碧生源方面并未披露出售的原因、裨益以及所得资金未来的用处等。
有不愿具名的资本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出售资产并不稀奇,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企业年底提振业绩的方式之一。“不少都赶着在年底做业绩。”该人士直言,出售资产也是企业回笼资金从而聚焦主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期,碧生源也曾出售过资产。2019年7月10日,北京澳特舒尔、腾龙盛源及碧生源食品饮料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北京澳特舒尔拟作价7500万元出售碧生源食品饮料的100%股权权益给腾龙盛源;此外,腾龙盛源同意代碧生源食品饮料偿还其欠付北京澳特舒尔的债务5000万元。根据碧生源方面的说法,股权转让完成后,集团将取得1.25亿元的现金流入。
业绩波动幅度大和卖资产一样,碧生源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也颇受外界瞩目。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后发现,2010年,碧生源正式登陆港交所,短短一年后,2011年即开始扭盈为亏,营收也出现下滑。整体来看,碧生源营业收入、净利润在过去几年的波动均较大。其中,2016年,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6870万元,同比下跌达174.4%。
虽然碧生源在2017年曾一度扭转了亏损局面,全年实现收益达530万元,但2018年的业绩再度令投资者忧心。
财报显示,碧生源2018年实现收入约3.78亿元,同比下降22.4%,和2010的8.74亿元的收入相比,这一数据已经缩水近6成。这也意味着,上市8年时间,这家公司的收入未增反降。
与此同时,碧生源2018年全面亏损总额达9350万元。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碧生源总结称,一方面,因调整对线下经/分销商的管理政策和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公司在2018年度的线下产品营业收入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因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及中山万远新药研发有限公司研发及储备新产品,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和波动起伏的业绩相比,碧生源的广告营销投入一直不低。以2012年为例,这一年,碧生源收入下降了四成多,但其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高达5.63亿元,已经高于4.75亿元的当期收入。
或出于缩减成本考虑,碧生源也在逐步减少广告投入及调整营销网络。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碧生源的广告开支为5058万元,2017年则接近1亿元。
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虽然让碧生源暂时“舒了一口气”,但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碧生源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01.7%,同期运营溢利为2.23亿元,扣除出售附属公司收益2.26亿后,运营亏损为270万元,相较去年同期的亏损3580万元有所收窄。
业绩“反弹”的同时,碧生源的营销费用也在增长。据称,由于在原有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映前媒体、梯影广告、电台媒体等多媒体的广告投放,导致成本增加,其2019年上半年广告开支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950万元。此外,2019年上半年,碧生源的市场营销及促销开支也较去年同期增加3500万元。记者注意到,除了数额增长,今年上半年,其广告开支和市场营销及促销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也悉数增长,由去年同期的14%、16.8%分别增长至15.7%、18.6%。
品牌求变创新乏力官网显示,碧生源自称是中国保健功能茶产品的领先企业,并直言“主力产品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常菁茶(原名“碧生源牌减肥茶”)经过17年的经营,已被国人耳熟能详……”
事实上,碧生源起家正是依靠旗下碧生源牌常润茶与碧生源牌常菁茶两大产品。2016年,食药监主管部门规定保健产品名称中不得带有功效性宣传文字。此后,经历了停产的碧生源将旗下主打产品碧生源牌减肥茶“减肥”二字摘掉,变更为“碧生源牌常菁茶”。
碧生源曾在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中指出,由于2016年碧生源牌减肥茶产品更名,过去一年其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重塑品牌形象需要经过漫长的市场培育和消费者认知过程。
根据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常菁茶在其整体收益中的占比正在下降,分别由去年同期的30.8%、46.8%下降至25.1%、27.5%。
一名保健品领域专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过去,人们热衷于通过摄入有药物作用的食品来瘦身,因此碧生源减肥茶一度很受欢迎。但现在,消费者更关注减肥茶成分的健康性和减肥方式的合理性,属于碧生源这一类品牌的最好发展阶段已经过去。
在此背景之下,碧生源也在求变,包括持续扩大产品线;探索品牌传播新模式、拓宽品牌推广路径;开创品牌营销新模式、推动品牌年轻化建设等。
据了解,碧生源还在销售队伍架构以及线下渠道渗透和绩效考核等多个层面发力。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碧生源全国线下管理在三大战区的基础上下设了15个二级战区纯销部和事业部,主要负责经销渠道管理及终端推广工作。同时,其还成立了KA管理部,致力于推动连锁药店系统统一管理等。
此外,为使销售团队更专注市场纯销的增长,杜绝经/分销商违反本集团管理政策,在市场上低价销售囤货的行为,其打通了经/分销商出货至终端的数据通道,对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由经销商出货考核转变为纯销考核,将纯销达成率做为销售人员PK项目。
不过,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碧生源的创新并不算多。他向记者表示,碧生源是把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而这两年的衰落相对慢些。
在朱丹蓬看来,对于企业来说,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成本很高,碧生源已经没有太多资源发力了。“在产业端,碧生源目前来看并没有优势,在消费端也缺乏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借力出售资产解决资金问题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敏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