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的心酸史(90后大学生为什么都不着急找工作)

2015年的春天,刮风季,找工作季……然而,采访了几个招聘会后,记者发现,一边是用工单位埋怨招不上需要的人才,另一边“招工难”“难找工作”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今年似乎也没有改观。人潮涌动的求职现场,很多学生戏言他们是来“打酱油”的。更有学生直言,他们不会将“找工作”这件事看得太重,更不会完全寄希望于现场招聘会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

大学生找工作的心酸史(90后大学生为什么都不着急找工作)(1)

求职动态:90后大学生为什么都不着急找工作?

在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求职欲望不升反降,这是为何?

现象:

学生说“找工作不着急”

今年即将毕业的小潘就读于宁夏大学外语学院,她来参加招聘会的目的很简单,看看现在的工作薪酬在什么范围之内。“我想对比一下,看我如果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不能把我自己养活住。”在进一步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小潘正在计划做一个背包客,趁着年轻,边旅行边赚钱糊口,“总比窝在一个地方有趣,等玩够了,再找稳定工作不迟。”

跟小潘一样不着急找工作的肖嘉亮则认为,找工作容易,可想找个好工作很难,“这是个复杂的事情,可能需要你自身有实力的同时,家长再助一臂之力。因此,与其急着随便找个工作,不如沉淀沉淀,等一个机会爆发。”

求职途径多元化

在春季招聘会现场,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对于现场招聘,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近两年,现场招聘也就拉拉人气,网上投简历,或者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投简历等方式越来越多,虽然不像现场招聘那样直观,便于筛选,但依旧能吸引很多年轻人关注。”宁夏佳羽物流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单丹告诉记者。

求职途径的多元化、职位设置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选择余地更大。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处于观望状态,对工作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创业门槛越来越低

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已经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了。“开公司算创业,网店算创业,微信代购算创业,那么学校周边摆摊卖辣糊糊呢,也算创业吧?所以如果真找不到工作,咱就创业去呗,有啥可怕?”李禹说出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在他们眼中,“工作”并不意味着归属于哪个单位,而是让自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应届毕业生薪金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琢磨着自己干点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去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干,我们宿舍现在正寻找项目,准备合伙经营,平摊风险,把找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创业的前期准备上。”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乔荞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层出不穷。在政府方面,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优惠、税收优惠,甚至有创业用地用房优惠。另外,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鼓励创业。创业门槛越来越低,学生们坦言,“相比给别人打工,更想自己做老板。”

有父母操心就行

不急着就业,有些是另有目标,有些则是真心迷茫无措。记者与一位叫马严的毕业生闲聊时发现,他在近半年内安排了两次毕业旅行,对找工作明显有一种怠惰心理。他表示,反正有父母资助,就业也不是那么着急了。

马严告诉记者,身边有他这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其中一部分还有父母的支持。“我一个同学的爸爸说,要给他买车,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就先不找,省得找个差劲的给他丢人。”

观点:

多元择业观≠模糊就业观

针对大学生求职欲望不强烈的现象,宁夏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程胜利认为,如今求职方式的多元和价值观的多元,使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更加多元,尤其90后的大学生,他们心目中好工作的标准已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幸福、能否相互尊重”等标准。

“择业观多元本身是件好事,但就业观不能模糊,要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你,能带给你幸福感。”程胜利建议。

另外,家庭教育对于形成学生正确择业观也很重要,现在很多时候不是求职的大学生挑剔工作,而是家长挑剔,一些家长自身抱有严重的职业歧视。让孩子独立完成择业,而不是越俎代庖,或许对于孩子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长远竞争力更有益处。

大学生找工作的心酸史(90后大学生为什么都不着急找工作)(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