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了吗(刘备三顾茅庐之谜)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是究竟是刘备礼贤下士,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在历史上其实是有争议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是这样描述的:刘备带领军队驻扎新野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当时不以为然,说:“你带他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登门去拜访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于是吗,刘备乃往,第一次没在,第二次也没再,直到第三次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从这些来看,刘备三顾茅庐貌似证据确凿。
而三国人鱼豢所写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所写的《九州春秋》中,提到的刘备、诸葛亮二人第一次相见的情景则于“三顾茅庐”大相径庭。
《魏略》中说刘备屯兵于樊城时,曹操已统一黄河以北,诸葛亮预见曹操马上就要对荆州发动进攻,于是北行前来求见刘备。
刘备当时正在与众宾客聊天,因为从来没听说过诸葛亮的名字,加上诸葛亮年纪尚小,根本没有重视他,就把诸葛亮冷落在一边了。
等到众宾客走光之后,诸葛亮在刘备编耗毛帽子的时候,才得以陈述自己对当今政局的看法,刘备听后大为动容,这是个人才啊。于是,刘备才“以上客礼之”。
大鹏认为,从诸葛亮本身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看,《魏略》、《九州春秋》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并且《魏略》的成书时间早于《三国志》而且史料更丰富,态度更严谨。
也有人认为刘备的“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可信的。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认为,诸葛亮初见刘备于樊城,刘备虽以上客待之,但没有特别重用。
诸葛亮见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于是一气之下就回家了,上赶着不是买卖,等到徐庶再次举荐时,刘备才悔之晚矣,决定上门请他出山,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洪颐煊进一步指出,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相见在建安十一年,三顾茅庐发生在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后来非常感动,因而写在了《出师表》中,而有意忽略了之前的主动晋见。
不管怎么说,罗贯中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情,刘备这样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难道不值得诸葛亮呕心沥血的来辅佐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