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成本制作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第一部通常叫好又叫座;第二部虽然故事略显平淡,但在大量资本涌入依旧能收获不少票房;而万众期待的第三部已经有了“炒冷饭”的嫌疑,能再一次压榨出现象级的票房不假,但整个系列就戛然而止,没有后续了。即使有不信邪的导演强行拍摄第四部,也有极大的可能是“狗尾续貂”。对此,我愿称之为“电影事不过三定律”。

“电影事不过三定律”背后的原因我们之后再分析,但实际上这个“事不过三”的现象在数码产品领域也常常出现:第一代产品横空出世,惊艳了用户;第二代产品出于对利润率的考虑往往只会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小修改,同时也需要向更大的市场做出一些细节上的妥协。至于第三代产品?用户可能早已厌倦了原本的套路,如果再不主动求变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其他新兴的竞品超越。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推出到第五代的索尼旗舰头戴式降噪耳机WH-1000XM5,能否打破“事不过三”的魔咒呢?

全新设计带来了绝对的舒适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次的耳机明明排到XM5了,为什么还要考虑“事不过三”的事情?这其实是因为WH-1000XM5系列的前身,其实是来自索尼音频MDR系列的MDR-1000X。这款头戴式降噪耳机一经面世就凭借极强的主动降噪能力惊艳了全球用户,同时也正式打响了索尼在高端降噪耳机领域的第一枪。

为什么要说到6年前发布的MDR-1000X呢?因为从MDR-1000X到上一代WH-1000XM4,这几代产品在外观上其实都没有太大变化,仅在颜色上和表面处理上有些许改变。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这个系列的品牌识别度,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索尼的耳机。此外,相似的人体工学设计也能保证每一代耳机都能拥有出色的佩戴舒适度。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1)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2)

于是在WH-1000XM5身上,索尼第一次修改了该系列的设计风格:高端大气的香槟金配色得以保留,但耳机放弃了曾经的内折收纳结构,改用了全新的内翻平放收纳方式。折叠结构的修改让WH-1000XM5可以大幅收窄头梁和耳机连接结构的体积,让耳机外观更简洁之余也让耳机大幅减重,重量低至250g。作为对比,苹果的头戴式降噪耳机AirPods Max重量高达384g。

可能是索尼也认为夏天使用包耳的耳机不舒服,在WH-1000XM5上,索尼也改用了更先进也更舒适的新型柔软减压型皮革和天鹅绒耳罩相比,这种皮质耳罩不仅能更贴合用户头部、减少头戴式耳机压耳朵的情况,同时还更为透气,也更容易打理。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3)

值得一提的是,WH-1000XM5的头梁转轴也改用了现在流行的无级调整结构,可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头围和实际佩戴习惯随心调整耳机的大小。不仅佩戴更为舒适,而且也能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隔音具体有多好呢?好到小雷的同事在拍摄时经常听不清我在说什么,即使当时耳机根本没开启电源。

一如既往的优秀降噪性能

长按电源键开启WH-1000XM5电源,轻按NC/AMB键切换到降噪模式,在熟悉的提示声后,索尼又一次向大众展现了极为出色的降噪能力。其实在四代、甚至是三代产品面世时,索尼的降噪能力已经超越了自己在消费级降噪耳机的“宿敌”。其降噪水平之高甚至那个统治降噪耳机多年的竞品品牌被迫转变路线,将主打卖点改为佩戴舒适性。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4)

而WH-1000XM5在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再一次强化了自己的降噪能力:在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的调度下,WH-1000XM5的8麦克风收音阵列可以无死角捕捉外部噪音并运算生成噪声样本,从而降低HD降噪处理器QN1的运算压力。在HD降噪处理器QN1和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的共同协作下,双芯驱动的WH-1000XM5能将降噪能力提升至全新的水准,以更精湛的技术回应更激烈的市场,相信这就是WH-1000XM5能在降噪领域傲视群雄的自信来源。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5)

具体来说,WH-1000XM5的降噪效果不再是像过去的索尼降噪耳机那样“让你一头扎进水里”,而是把你带到一个空旷的户外空间,然后把周围嘈杂的声源单独“静音”了一样。更高效的降噪策略让耳机可以更智能地根据外部噪声强度、特点来调整自己的反相音频,从而避免降噪耳机耳压带来的不适。

但即使是索尼引以为傲的降噪技术,也无法完全避免降噪耳机的“通病”。受声学原理的限制,降噪耳机可以有效地过滤中和低频噪声,但对中高频人声的消除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对于低频噪声,WH-1000XM5可以将飞机客舱内发动机的噪声降低成风扇、空调的声音。但对于地铁内的交谈声和高频摩擦声,WH-1000XM5能将声音处理成遥远的地方有人说话的强度:用心听的话能捕捉到细微的声音;但如果不专门留心“窃听”,即使耳机内不播放任何音频内容,也能实现别人“只张嘴不出声”的降噪效果。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6)

但如果你确实需要和对方交谈,索尼依旧保留了智能免摘对话功能:当耳机识别到对话、或用右手盖住右侧触控区时,耳机会自动暂停音乐并主动捕捉对话的声音,声音听起来比不带耳机直接说话都还要清晰。

另外,WH-1000XM5还能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耳机的佩戴状况,根据发型、眼镜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降噪优化。同时内部的气压传感器也会根据不同的海拔、气压状况调节降噪效果,从而降低降噪对耳机声音的影响。

听起来“不索尼”的索尼耳机

不过说到声音,WH-1000XM5的声音表现可能会让不少索尼耳机的老用户感到意外。这次WH-1000XM5改用了索尼新开发的30mm动圈单元,其中圆顶采用了碳纤维材料。账面上看,新型驱动单元重量更轻,驱动时响应应该也更为灵敏,可以带来更好的高频表现。此外源自Walkman的镀铜电阻和优化电路布局的方案也应该能带来更好的声音细节。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7)

但可能是索尼考虑到前几代产品都有低音过强,需要自行调整EQ的情况,这次WH-1000XM5的低频下潜明显没有过去产品那么明显,同时中间段也显得有些拥挤,尽管人声依旧可以轻易捕捉,但中部的乐器听起来有些发虚,“电子味”较为明显,和“点到即止”还差了一点。小雷另一位同事试听过后甚至认为“这不像是索尼的声音”。

不过好在App中提供了丰富的调整选项,简单调整后,WH-1000XM5的声音素质还是非常有保证的。无论是不插电的小型现场还是精心调整的流行单曲,WH-1000XM5都能轻松应对。此外,WH-1000XM5相较于过去在声场和定位感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真正要找缺点的话,我个人认为WH-1000XM5在管乐的演绎上有些不够圆润,常听古典的朋友可能需要稍加留意。

总结

如果从产品整体来看,WH-1000XM5依旧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降噪耳机。无论在佩戴舒适度、降噪能力和声音表现的维度来看,索尼WH-1000XM5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秀产品。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索尼WH-1000XM5,打破了数码产品的“事不过三”定律吗?

答案在我看来是肯定的。

曾几何时,降噪耳机只不过是“功能性”耳机的一种,它的唯一职责就是降噪。至于音质和佩戴舒适度大家并不在乎。直到MDR-1000X的出现,这种又好听又降噪的头戴式耳机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降噪也就此成为了非Hi-Fi玩家在选购耳机时会主动考虑的一个因素。

但在完成了降噪这项功能的普及后,WH-1000XM5也遇到了自己的命运十字路口。在多年的发展后,降噪耳机的降噪能力已经出现了发展瓶颈:为了消除最后1%的噪声,品牌可能付出百倍的额外成本,而这样的产品策略显然没办法在消费市场获得认可。

近几年长途飞行市场受疫情冲击几乎停滞,那些原本为了长途旅行而设计的头戴式降噪耳机也必须转型。索尼WH-1000XM5除了需要巩固自己原有的高端降噪耳机市场,同时也需要新的使用场景。而从索尼这两年的耳机布局来看,降噪耳机的日常使用场景毫无疑问是索尼降噪耳机的下一个战场。

索尼降噪耳机wh-1000xm4需要耳放(WH-1000XM5是索尼降噪耳机的新起点)(8)

不同于旅行的强降噪需求,日常生活中的降噪场景更为复杂:工作时我们希望消除室内的嘈杂,但又需要和同事正常交流;地铁车厢里我们希望隔离运行的轰隆声,但又不希望错过车厢报站的声音。更复杂的降噪场景对降噪耳机提出了全新的需求,而在索尼出色的降噪能力和优秀的AI智能降噪场景,正是索尼对新时代降噪场景给出的答案。

至于今天的主角索尼WH-1000XM5,毫无疑问,它是索尼降噪三部曲完美谢幕后,索尼降噪耳机“重启宇宙”耀眼的全新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