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

世间弃物余所不弃笔之于图消引日月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因文而雅,集绘画、书法、镌刻、镶嵌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2)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3)

建水制陶艺人、陶印践行者、云南印社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杜俊楠(号湛弘)所做的陶器,将金石学与紫陶工艺有机结合,旨在塑造一种画可溯源、文可品鉴的艺术风格。

在欣赏紫陶工艺本身的同时,我们还能从紫陶上刻制的图案和文字中追寻到历史的痕迹。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4)

砖文、瓦当、碑帖、金文、汉代刻石、云南梵文砖、石鼓文、战国时期的钱币、北齐的刻经、青铜器上的纹饰,都会出现在这类作品上。杜湛弘喜欢使用金石元素,工作室里也随处可见其收集的各种瓦当、拓版以及历史文献。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5)

锦灰堆与僧人六舟

金石学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兴盛于宋朝和清朝,但有别于考古学。它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学科,有自身的学科体系。

说到金石学,不得不提一位历史名人——僧人六舟,俗姓姚,名达受,六舟为字,又字秋楫,号万峰退叟。其通过传拓的方式绘制锦灰堆,为好友阮元绘制了《百岁图》,在作品完成之后大约20年间,六舟及其朋辈题写了12条题跋。按照书写的先后次序细读这些题跋,可以了解世人对于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的看法,得以窥见19世纪中国艺术之丰富。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6)

《百岁图》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7)

古老艺术技法的再现

六舟《百岁图》,其画面突出折叠、粘连、虫蛀、火焚、水浸的视觉效果,惟妙惟肖,几可乱真,这种艺术技法影响了诸多后人,杜湛弘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这样看待紫陶工艺传承的:要参透古人,汲取其风格、技艺,追求务古出新。建水紫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不仅仅是因为制陶工艺本身,更要得益于器皿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将传拓金石铭刻这种传统技法,应用于现代制陶工艺中,是一种对古老文化的推陈出新。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8)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9)

“贞比金石”堆锦壶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0)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1)

“孤蟾明蛟”造像壶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2)

“文炉”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3)

元素宏富而保留印记

古人利用金石文字与古籍相校勘,转相考释发明,对经史典籍记载讹误遗漏处,以金石文字加以补正勘误,“鉴赏之精,攷订之碻”,不仅对后人阅读典籍带来极大便利,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也有章可循。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4)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5)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6)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7)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8)

陶印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给陶艺师们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作空间。在这些充满“翰墨金石”气息的紫陶艺术品上,氤氲着诗书、岁月与家国,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浩如烟海的圣学典籍之中。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19)

紫陶值得收藏(每周一陶镌刻在紫陶上的翰墨金石)(20)

在陶艺师的精雕细琢之下

我们在紫陶身上

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制陶技艺

更是一种有根可寻的文化血脉

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记者:方瑞 周伶钰

编辑:方瑞

审核:李欢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