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世界摄影大师精品尤金·史密斯(格鲁亚特告诉我们)
严师傅【 聊摄影 】系列 第 27 期
视频如觉得有益,转发给朋友们吧~
在网络上随便百度下彩色摄影大师,格鲁亚特的名字都会跳出来。说实话,这位比利时摄影师,他的彩色照片是我看起来最亲切舒服的。第一是因为他的马格南身份,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是马格南忠粉,无论你说它怎么过时老土僵化,我反正都听不进去。
哈利 · 格鲁亚特( Harry Gruyaert )
当然,马格南后来也有很多人被称为彩色摄影大师,比如布鲁诺巴贝,马丁帕尔、alex webb,但是真正和他同时代的布鲁诺巴贝,我觉得无法和他和他相比,那只是用了彩色胶片拍而已。要知道,那时候的马格南,纪实 黑白是一种标签。尤其是他们的创始人布列松,是绝对对庸俗的彩色摄影嗤之以鼻的。
《 边界 》哈利 · 格鲁亚特 ( Harry Gruyaert )
喜欢他的第二个原因是他面对权威也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妥协。格鲁亚特是第一个让布列松对彩色照片松口的摄影师。在1982年,41岁的格鲁亚特加入马格南,成为为数不多的拍摄彩色照片的摄影师。有一次布列松参观格鲁亚特的展览,那是格鲁亚特拍的“摩洛哥”,布列松看着照片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吞吞吐吐:“这还不错,但这一部分不太对……也许这样会更好……你能不能帮我,在我的黑白照片上上色?”布列松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就知道,他对彩色摄影的态度,因为看到格鲁亚特的作品,而开始松动了,当然后来到了马丁 · 帕尔这里,彻底投降了。
在我的印象中格鲁亚特总是五六十岁的模样,一看资料大吃一惊,今年已经79岁了。为什么我的记忆会停止了呢,我的脑海里还是金灿灿的一个黄金时代。还停留在他在摩洛哥、比利时、爱尔兰、俄罗斯、印度那些照片中。街道的线条、路边的汽车、透过房间的光线、窗帘下的中年男人、穿着讲究不经意出现的妇女。他总是在非常倾斜的光线下拍照,这样才能让他照片的颜色浓郁变得沉甸甸,再加上他钟爱的柯达克罗姆的颗粒和褪色感。在那些结构严谨的线条构成中,等待一些穿行在其中的生命气息悄然出现。
这里有必要把他和马格南的另一位后起之秀亚历克斯·韦伯比较下。虽然他们都能很神奇的在不同的地区,发现那些最缤纷的色彩,不过两个人的气质完全不一样,韦伯是很跳跃,很动态,偏爱红蓝色;而格鲁亚特的照片很安静,他偏爱暖调的光线,所以他的照片里总有很多金黄色。韦伯偏爱散点透视的复杂构图法,而格鲁亚特,更像是在拼积木,色块和线条感更强。尤其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很多照片,刻意在画面中间安排一根顶天立地的电线杆或者其它竖线条。
- Alex Web -
但是,这一切到了哈利·格鲁亚特的一本画册——《边界》结束了。为什么叫边界呢?因为这本画册里所有的照片,拍的都是海滩,这本书的法文版,直接就叫“海岸”。所以,在这些照片里,你总能找到一条海天相交的边界。这本画册的封面就是一张海滩的照片,浓云滚滚,寂静无人,风暴即将来临。但是你看,这本画册和格鲁亚特其它的画册很不一样。在这本画册里,经典的竖线条没有了,变成了平行的地平线,暖洋洋的色调也不见了,变成厚云笼罩下的灰蓝色。那些画面中的面无表情的人物也大多消失了,更多是柔顺的植物,树木、船只、电话亭,甚至海滩上多彩的更衣室。
翻开书,天呐,这本画册唯一讨厌的是他的前言,写的非常抽象和晦涩。其实我宁愿相信,这本画册的诞生,就是纯属偶然。就是格鲁亚特在整理自己的照片时,突然发现自己拍过很多海景照,索性就把这些在不同地方拍摄的海景照,归纳编辑成一本书。都是无心插柳之作,但艺术家把他变成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辨。说什么边界是相对于中心而存在的,没有中心,也就无所谓边界。
我没事就喜欢翻下这本画册。这本画册简单,所有照片都是一样大的,而且他的开本就像台历一样可以上下翻看的。最重要的是,我特别喜欢柯达克罗姆胶卷中的颗粒感,笼罩着一层灰青色的雾霭,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感。没人的时候,你可以从这本画册任何一张照片进去,思绪飞扬一会儿,然后半天后突然醒悟再重新回来,完成一轮思考,至于思考了什么,完全不重要。
我宁愿相信摄影师本人的解读。格鲁亚特认为,摄影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光线下,到达你需要到达的地方。……当一切就绪,突然之间……哇哦,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愉悦。”生理上的愉悦,你看看,这才是牛逼的解读!
-E N 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