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家为什么那么好(也许很多人都不懂)

“国家是什么?”刚听到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可是当需要给出一个定义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卡住,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现在的国家为什么那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现在的国家为什么那么好(也许很多人都不懂)

现在的国家为什么那么好

“国家是什么?”刚听到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可是当需要给出一个定义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卡住,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甲骨文的“国”和“家”两个字

其实每个人心中对国家的定义或者都有所不同,只是在很多人心中“国家”都是个很模糊、很不具体的概念。

具体的部分是每一个国家的名字:中国、美国……,再清晰一点的或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如果你要问这些不同的国家是怎么相互区别而互相成为独立的国家的呢?也就是说“国家”这个定义怎么下呢?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来。

让我们先看看其他英文的“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

1、State,这个词的其他义项似乎是离国家最远的,但不要小看这个词,它的动词词性中有一个义项是“声明”,其实一个国家之所以为一个国家,最直接的是就是这个义项了,当毛主席说出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就是一个对世界的声名,这个声名被世界承认,或者世界不得不承认的时候,就是这个词名词性中的“资格”被承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建国声明的伟大日子

当然,也可以不承认,不承认的表现就是来打架,口头上的不承认是没用的,没有什么实际作为的时候,这个声名成为一个国家的所在地区的人民只要承认也就足够了,因为有了人民就会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有组织、有联系的生产活动,这就是第二个词country有“地区”、“乡下”、“国民”等义项的原因。

第三个词略显复杂,说的是民族那层的含义,我们看看语言学家关于这个词的研究成果:

小历史

葛林费尔德曾经对“nation”这个英文字在语义学上的演变情形,提供了一个明晰而完整的说明。她将nation这个字在意义上的演变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⑴在罗马时代,nation指的是一群从同一个地域来的外国人(a group of foreigners)﹔

⑵在中世纪的大学兴起以后,nation的意义变成了一个意见的社群(a community of opinion)﹔

⑶接下来,nation的意义又和教会委员会(church council)的参与者有了连结连结关系,而有了精英份子(an elite)的意涵﹔

⑷在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nation的意义又有了变化,变为对具有主权之人民(a sovereign people)的指涉﹔

⑸一直到其他的国家和人民也用nation这个字来指涉他们自己以后,nation的指涉对象再度转变,成为一群独特之人民(a unique people)的意思(Greenfeld 1992,4-9)。

看来这个词区别于其他几个单词义项是“民族”,而nationality和nation拥有同一个词根,只是格外有了国籍的意义,这里就不多做说明了。

而body politic是两个词的结合,前面的body有“团体”的意思,和后面的词联合起来,政治的意义就出来了。

实际上,一般从政治和政权上说一个国家,英文还是用“state”,因为能声明我是一个国家的,一般是这个国家中的政治集团。而从民族和国民上说一个国家,英文用的是nation,从地理和国土上用country。

西方文化的中的分明,可见一斑,所以如果让使用英语的人来定义国家,他们可能不会像我们一样突然卡住,而很可能会说state就是state嘛!

汉语中的国家

现代汉语中的“国家”把中国文化中的合,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我们每个人听到这个词,都明白了意义,只是当进行具体解释时,会觉得怎么解释都不够圆满,就像诗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个朦胧统一存在就像从混沌无极中刚刚诞生的包容一切的太极,我们能够直接体会,却无法直接用语言确切描述。

    “国”字的历史演变

    这个“国”字最初造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也许我们不能知道了,可考的是甲骨文中的“或”字,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国”字的繁体怎么写,里面是或,但其实最初的时候“或”就是“国”。

    上图为甲骨文“国”字

    上图右面的为金文“国”字

    或,从口从一从戈,口应是从人口或土地,“一”为疆域,戈是武器,疆域上是人口,武器包围着人口,即保护着人口。

    那么有记载以来国(当时写成或)的最初是土地、人口加上武装力量组成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字的产生还是比较早的,因为还没有政治上的含义融合到里面去。

    而到了金文的时期,有人把“或”里的“口”解释成城邑,用一表示疆域也许觉得不够丰满,所以上下都把“口”围了起来。金文中又以“或”为“域”字。

    到了小篆,就变成了在“或”的外面加一个“囗”,这个“囗”不是“口”,大小不同,大的“囗”古同“围”,当时“或”已被借用为无定代词,也许是为了与“国”区别开,在外面加了一个代表疆域的“囗”,变成了形声字,“或”变成表声的部分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大的“囗”还有一个解释:古同“国”。

    至于现在的简化字“国”,其实古已有之,大约是宋元时出现的,里面的“玉”,表示我国宝藏丰富。

    其实这只是“主线”的“国”字,除此之外,“支线”还有很多“国”的写法,特别是被“囗”起来后,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看一下康熙字典里的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囗囶圀䆐【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又囯,《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

    实际上在先秦,诸侯国才叫国,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叫“天子”,整个统治区域应该是叫“天下”。

    其实这主要是“天子”的能力还不足矣管理当时交通落后的大面积土地,所以分封诸侯,因此《说文解字注》里说“国,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帮国互训。”是有道理的。

    但我们现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是绝对没问题的,因为在国家管理上,已经完全可以得心应手地管理整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如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

      与家有关

      “国家”这个词,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熟悉没有在意,但其实细想一下,这个词太美妙了。同时可以说它给整个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方向。

      家的甲骨文

      “家”,会意字,上面是房子,下面的其实是猪,房子里有猪,可能最初和祭祀有关,也可能是造字的时候,养猪是当时作为一个家庭,即生活在一个屋子里的小集体的某种标志。

      而后来家字的含义也挺丰富的,如韩赵魏三“家”分晋,其实当时晋是诸侯国,所以称韩赵魏三家为家,再如儒家、墨家、法家等,从血缘上上升到思想上,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升华吧。

      当然,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和“家”连在一起表示“国”的意思,真的很有创意,因为这里的家是家人“家”,它代表着我们集体思想意识都很重视的情感,如果对待每一个人都能像家人一样,以国为家,那这个“国”,就真变成了“家”。其实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希望每个人为这个理想而奋斗。

      总结

      延伸一下,从远古到如今,人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并创造出如果辉煌灿烂的文明,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即使是现在,一个完全脱离集体的人也是难以生存的。

      由于最开始人类生产力低下,要保护自己就要大家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家庭,只有部落。

      随着人类的发展,建立了更规范的分工协作方式,壮大集体的同时,也从这个大集体中分化出了小家庭,但小家庭并没有脱离大集体,只是“在一起”的方式不一样了而已。

      从最小的家庭集体到国家,再到如今已经全部联系在一起的全人类,如果以对待小家家庭的方式,对待大集体,那无疑是整个人类的福祉,只是克服我们自身缺陷的路还很长。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为创造出“国家”这个美妙词汇的“祖国”母亲感到骄傲,这也体现了我们同时也是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浪漫国度。

      其实我更喜欢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我们就是国家,我们除了享受该有的权力的同时,也要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在别人强大我们弱小时,我们不离不弃;在我们也一样强大的时候,国家的形象就是我们自己的形象,国家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在我们比别人强大时,我们要做的是别成为国家再次变得弱小的罪人!

      生在强大的国家是幸运,生在弱小的国家也是一种缘分,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缘分,也是幸运。

      不爱国?真的想不通!这和不爱家人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还说什么呢,祝我们的国家——

      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