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被诸葛瑾重用(孙权说了一句醉话)

导读: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候,魏延做了一个梦在杨仪以为能执掌朝政的时候,算了一个卦一个梦境让魏延不得其解,一个卦象让杨仪沉默不悦究竟是怎样的梦境?又是怎样的卦象?难道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还是多年前喝醉了的孙权早就看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孙权为什么被诸葛瑾重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孙权为什么被诸葛瑾重用(孙权说了一句醉话)

孙权为什么被诸葛瑾重用

导读: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候,魏延做了一个梦。在杨仪以为能执掌朝政的时候,算了一个卦。一个梦境让魏延不得其解,一个卦象让杨仪沉默不悦。究竟是怎样的梦境?又是怎样的卦象?难道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还是多年前喝醉了的孙权早就看穿?

根据襄阳记记载,有一次董恢和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

大概意思就是,杨仪和魏延是牧牛的小人,虽然有一些功绩,然而现在却重任他们,权势不轻,如果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了,一定会成为祸乱的。

孙权为何有如此推断,我们不得而知,如果以此史料推测,只能说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已经传到了东吴。而且根据两人的种种事迹,我认为说得非常准,可以说魏延和杨仪都是诸葛亮非常喜欢的人,同时也是一大心病。

其实杨仪和魏延的性格非常像,就是有点情绪化,这种性格的人都不太适合当领导。但不得不说两人确实十分有才能,因为刘备对两人也是十分喜欢。

魏延: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杨仪: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

由此看出,两人都深得刘备欣赏,而且都是刘备所提拔。

再看看两人的能力:

魏延:1、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2、镇守汉中。3、随诸葛亮北伐建功,功绩显著。

可以看出魏延是纯粹的军事人才,不光勇猛还非常有想法。智勇双全,本就是不可多得。

杨仪:

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

杨仪则是非常纯粹的政务人才,而且办事不需过多思虑,一下就能办完。军中很多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两人一军一政,可谓互补关系,如果同心协力必定大有作为。所以【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根据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十分喜欢杨仪的才干,魏延的骁勇,都不忍心偏废任何一个人。也印证了孙权那句话,只有诸葛亮在时,才能压住两人,由此也成了诸葛亮的心病。

然后说说两人的性格,你可以看出什么叫真正的欢喜冤家,个性男儿。但两人之间的矛盾先不谈,先看看跟其他人的冲突记载:

魏延: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

杨仪: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

刘琰和刘巴都算十分有分量的人物,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厚待,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说白了就是刘备的好基友,而且刘禅即位后,刘琰受封都乡侯,官位排位仅次于李严,弹劾李严的诸臣中又名列第一,可见其地位。

如果刘琰是得到刘备厚待,那么刘巴就真正是刘备喜爱的人物。刘备为了得到他可说是千辛万苦,进围成都时,命令军中:“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

连诸葛亮都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但是这两个人魏延和杨仪依旧不放在眼里,结果就是诸葛亮护着魏延,刘琰道歉。不过当时刘备已经不在,不知他会如何处理。但杨仪运气就差点,惹到了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刘巴,直接被刘备被降职。

不过两件事的时间背景不一样,魏延和刘琰不和是发生在北伐晚期,刘琰虽然地位高,但实权不高,此时的魏延已经是北伐军中名列前茅的人物。而杨仪和刘巴不和是发生在刘备伐吴的时期,杨仪为尚书,刘巴为尚书令,等于是顶撞了自己的上司。

由此可以看出,二人的性格容易和人发生矛盾,也可能是恃才傲物。诸葛亮时期,魏延为丞相司马,杨仪为丞相长史,所以当着两个人碰到一起的,可说是干柴遇到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费祎传: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魏延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但杨仪就是不买他帐,与他势成水火,气得魏延甚至有数次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杨仪也被吓得哭泣起来。

这对冤家相碰产生的化学效应却没有任何一方得到批评,就好似帮派中兄弟吵架一样,费祎则常常介入二人之间,调解矛盾。可以说诸葛亮在世时,两人还算安分,其中都少不了费祎的从中调和,但二人的死都和费祎脱不了关系。

然而,一代名相的陨落验证了孙权的预言。

魏延的一场梦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候,魏延为先锋,梦见自己头上生角,就去问占梦人赵直,赵直当着魏延的面就说是麒麟角是吉兆,敌人会不战自溃。但赵直却对别人说:“角字上面是刀,头上生角就是头上用刀,是凶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可以说诸葛亮死时都还没放下二人,所以命杨仪等退军,魏延断后,若魏延不从,就随他的便。我觉得诸葛亮的这种安排可谓用苦良心,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死,两人必定要开始相互报复,所以尽量避免两人相碰,才命杨仪退军,魏延断后。而且还说了句,如果魏延不愿意,就随他吧。因为他也知道魏延的性子,所以希望杨仪等人多给魏延些宽容。

即便如此,杨仪还是派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意图,这时候魏延的脾气就出来了,说:“丞相虽亡,但我还在。你们可以将丧还葬,我率领诸军继续北伐,怎么可以因为一人死而荒废天下事?我魏延是何人,怎么可能给杨仪部署,做断后的将军!”

魏延还想让费祎留下来和他一起行动,要求费祎写出文告并由他们共同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

费祎骗他说:“我应该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长史说明,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费祎一出魏延营门就飞马而去,魏延反应过来肠子都悔青了,追他又来不及。魏延又派人去观察杨仪等人的动静,知道他们都在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退军后,直接就炸了,后也不断了,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烧毁退军的栈道。

两个人都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从这里可以看出魏延的人缘还是不如杨仪的,甚至连军中的同事都不愿意帮他。单凭王平一句:“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的手下一听,不再听魏延的命令,就散去了。

魏延只好和儿子几人逃亡汉中,但被马岱所杀,马岱把魏延的头颅交给了杨仪。

此刻的杨仪可谓是小人能得志,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看样子是杨仪笑到了最后,其实他和魏延都错了,都错在太心急上。诸葛亮命杨仪退军,杨仪就以为他是继承人。命魏延断后,魏延就心里不平衡。

杨仪的卦象

杨仪率领部队撤军,又讨伐诛杀了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理所应当替诸葛亮执掌朝政,就叫都尉赵正用《周易》卜筮,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家人的卦象可能是说杨仪接班无望,因此不悦。

结果也是如此,因为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对此,杨仪就不爽了,心想我是谁啊?我做尚书的时候,你还在做尚书郎,后来虽然都做了丞相长史,但我工作量比你大,资历比你老,才能比你高,凭什么你爬到我头上去了?渐渐地,杨仪就变了一个模样,一脸怨愤,还经常抱怨。很多人都畏惧他,不敢和他交往。

这个时候,费祎又出现了。

就是那个曾经被他派去探魏延口风的费祎,这次怎么又出现在了他这里?

杨仪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杨仪最终落得个贬平民,流放,自杀的下场。算起来,杨仪也仅仅只比魏延多活了一年。

综上所述,杨仪和魏延都印证了孙权的评价。但值得一提的是,魏延祸从口出是费祎套的口风,杨仪说胡话也是费祎告的密。

可能在诸葛亮死的时候,费祎想起了当年孙权喝醉时说的话,就想把二人一一除掉。也可能是因为诸葛亮的死,二人都空虚寂寞了吧!换个方式说,也许只有诸葛亮才配当他们的老大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