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

朝鲜战争是指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英、中、苏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一场局部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在1945年2月4日~11日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签订秘密协议,会议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曾经问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什么样的外国军队要进入朝鲜?罗斯福的回答是没有。但在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由此给朝鲜半岛的分裂埋下导火索。

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也受到朝鲜人的反对。

1945年12月29日,美国军政厅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对朝鲜半岛进行托管和建立临时朝鲜半岛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协定》。此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朝鲜民众,都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包括“反托管”运动在内),主张成立全半岛统一的朝鲜人自己的政权。美苏两国出于冷战需要也同时开始对自己占领范围内的反对派进行了清理。并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北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文官和“军事顾问团”。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分裂,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中断,人员和物资交流被阻隔。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2)

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这种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于1950年6月25日大规模的冲突在“三八线”上爆发了。朝鲜声称“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这次战争是美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来说,是抗美卫国战争”。6月25日凌晨4时,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由于当时韩国国防军大部分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也就是在6月27日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美国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动议案,组建“联合国军”支持韩国,打击朝鲜。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通过动议案,“联合国军”得以组建。“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等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与韩国国防军均归驻日的美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正式以联合国军名义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时美军第25师收到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不得再后退。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3)

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9月15日,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在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美国原先将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而有所改变。麦克阿瑟要求乘势追击,将共产主义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和苏联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次日美军部队就逼近三八线,10月1日第一批韩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4)

自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强硬讲话:“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在美军大举进入半岛北部之前,周恩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这番警告被杜鲁门视为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置之未理。

10月初,周恩来赶赴莫斯科跟苏方讨论参战问题。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中国作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了中国安东(今丹东),这让中国领导人更迫切地认识到如果朝鲜被占领,中国一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将直接曝露给资本主义阵营,其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而且同时,由于美军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中止攻打台湾,让中国直接感受到美国的霸权。基于这些理由,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中国军队准备以战斗序列、用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支援朝鲜,抗击“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5)

1950年10月19日,中国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渡鸭绿江进入朝鲜。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在北镇打响。当天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用了一个多小时夺回了温井,联合国军并未料到中国军队会在联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13兵团在清川江攻击并击退南韩第2集团军,然后击退美军第2师。美国第8集团军在土耳其的掩护下成功撤退。11月27日,在东面战线,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突袭美国第7师第31团(北极熊团)至全团歼灭,对美国王牌海军陆战第1师一度加以包围,但美军在空军掩护下成功突围循海路撤退。11月30日,美军第8集团军被志愿军第13兵团驱离朝鲜半岛的西北部。12月6日,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至1951年1月2日,志愿军已突入“联合国军”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将“联合国军”部署打乱,“联合国军”被迫全线撤退。至1月7日,“联合国军”已退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作战过程中大批南韩军队和少量美军因撤退不及被中朝军队歼灭,却并未歼灭联军的重兵集团,彭德怀认为联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企图诱敌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故命令志愿军停止追击,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6)

1951年2月11日晚,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第四次战役开始。战役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南韩第8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志愿军取得胜利。志愿军利用横城反击战迫使南韩第3、第5、第8师以及美军第2师一部和空降187团开始后撤,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出现了全线动摇,并开始不同程度的后退,除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3月7日-4月4日,美军进行“撕裂者行动”。在3月14日晚上至15日,韩国第1步兵师和美军第3步兵师重占汉城,这座都城自1950年6月以来第4次易手,也是最后一次。志愿军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北纬38°线以北。

1951年4月初,“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第五次战役,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联合国军”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近铁原、涟川。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地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北纬38°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退约40公里以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至6月10日,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战争中美军的弹药使用量是平常五倍,中国人民志愿军损失惨重。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也损失了8万多人。从此之后,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7)

在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提出双方进行停火谈判的建议,6月25日,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在当日《人民日报》中发表社论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在田纳西州参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参加朝鲜半岛和平解决的谈判”。

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命通知朝鲜人民军:“我得知朝鲜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的停战协议,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我在贵方(朝鲜人民军)对本通知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一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贵方代表会晤。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7月1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答复:“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样,双方第一次停战谈判于7月10日在开城举行了。

在谈判中,朝中方提出三点建议:1、停火;2、恢复三八线为朝韩边界;3、外国军队尽快撤离。韩美方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要求将停火分界线放置在朝中方控制地区。第一次谈判破裂。

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于1951年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进攻朝中方西线和东线防线。自8月18日起,双方展开了多场短兵相接的血战,山顶都被鲜血染红,看到惨烈战况的美军记者,不由得喊出了喋血岭、伤心岭这类名字。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防御,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联合国军”占领了646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推进约2公里。李奇微意识到,“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于是,停战谈判在1951年10月25日重新恢复,地点改在了板门店。

1951年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并巩固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11月27日,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地区。如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三角山”之战,即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双方在表面阵地上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次反复争夺的结果是双方死伤惨重。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岭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伤亡情况剧增,不过阻止了美军的攻击,更使美军伤亡情况剧增,环岭遭击毙美军遗尸超过千具以上。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8)

在范弗里特不能夺得上甘岭后,美军没有能力再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美军已意识到最后仍要靠谈判才能结束战争。

1953年3月30日和3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代表中朝方面先后提出分两步解决战俘问题的建议,主张在停战后双方立即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战俘交给中立国以保证对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这一建议获得了全世界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1953年4月26日停战谈判恢复,1953年6月8日,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达成协议。但是在6月18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警卫部队未加制止的情况下,从战俘营赶走2.7万名战俘。6月19日,朝中方面对这一挑衅行为严厉谴责,美国迫使李承晚做出今后执行停战协定的保证。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政府应允训练和装备20个师的南韩军队,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并签订军事协定。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与地理全貌)(9)

1953年10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在韩国保留美国驻军。1954年4月在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和平问题而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未能就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但经朝中两国政府协商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底全部撤离朝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