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部最猛战争片(高燃战争片打过长江去有惊喜)
在新中国的奠基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正面,大型汉白玉浮雕记载了建立新中国历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击碎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梦呓,奠定了未来中国格局。这幅浮雕出现在了电影片头。这激动人心的一战,10月16日银幕再现——
《打过长江去》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韦廉监制,赵宁宇任编剧,张桐、于越、杨轶、淳于珊珊、洪天照领衔主演,赵滨、许雅婷、姬晓飞、贺宽、闫鹏主演,聂远特别出演,吕小品、赵宁宇、王劲松友情出演。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大牌明星,但这部“血与火”的“我和我的祖国”,却是“后国庆档”最燃的战争大片!
以往,关于渡江战役的影片多是从广阔的角度全景式表现,但《打过长江去》则以小见大,把焦点放在普通士兵身上。
人民解放军一支先遣分队潜入江南,打进虎穴斗智斗勇,命悬一线却与各种敌人殊死斗争,艰险地将江防情报传回江北,最终配合百万大军过长江,将红旗插遍中国,为祖国统一而舍身取义……
故事情节一定会让老影迷(不是暴露年龄,而是炫耀资历)想起国产战争片的经典——《渡江侦察记》。
1954年孙道临李玲君版《渡江侦察记》实在太经典,汤晓丹1975年又拍了同名彩色版。如果按题材,《打过长江去》算第三版,但看过电影,却有惊喜,不仅完成度高,更用全新的电影语言传承红色基因,打了一场“现代战争”。
为什么这么说?想不到这么高燃能打!
1传统的国产战争片,敌我双方是形象鲜明的,我方浓眉大眼,敌方阴险狡诈,全程脸谱化;但《打过长江去》却有意让你“敌我难分”。
电影里有两次“接头”,拍出了年轻观众喜欢的谍战悬疑feel。
一开场,潜入江南的先遣小分队与“老爹”对上暗号,进了村,“老乡”拿出粮食犒劳子弟兵……没想到看起来苦大仇深的“老爹”却是国民党保密局伪装,让小分队遭遇埋伏,牺牲惨重。
第二次接头是无锡城里通过地下党找电台。肥头大耳的老板前脚迎先遣小分队,后脚就把门反锁……可疑的举动让指导员都犯嘀咕:这位同志可靠吗?
这两处接头细节,从人物外形到情节设置,有意打破观众的固有成见。
当年陈述扮演情报处长一战成名,而此次淳于珊珊扮演的伍先生也让观众过目难忘,看看这个不怒自威的眼神——
如果一部电影的反派都能出彩,那证明电影绝不是无脑。“孟良崮斗、徐州斗、大半个中国都给你们斗没啦!”这段气急败坏的咆哮也道出了历史真相——
2
传统的国产战争片,我们的英雄出场还像是京剧程式化表演,亮相是要凹造型的,牺牲时是要讲道理的……但《打过长江去》只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时间,真实残酷的战斗容不得你多摆个造型、多讲半句台词,更容不得撒狗血。
电影里有一段高潮戏:小分队找到电台准备将江防图情报传出去,敌人火速杀来将小分队包围,正面强攻、侧面包抄、后门突袭、天台追击……步步紧逼,战斗从一楼打到天台。小分队寡不敌众,却死命坚守。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像是他们生命的计时,但他们此时此刻只有一个信念:顶住!
生死一线,彼此的喊话交流都像子弹般简单直接:“发完了没”“还有多久”……甚至英雄的遗言都浓缩为最简单的两个字:“快走!”
前文提到的胖老板舍生取义时满头大汗,这样一个小细节,让观众看到了他面对死亡时内心的恐惧和无畏。敌人问他:有钱人为什么做地下党?他说:人都是要死的,看你为什么而死。
正因为每一次的牺牲都拍得利落不拖沓,每一个牺牲都成为了不朽;正是这样的简洁真实,让每一次倒下都像子弹般击中观众的内心——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这也是牺牲的价值。当一个个无名的“小人物”都被观众记住,电影就成了。
3以往大片迷信大牌,但真正要能打,要呈现这样的青春热血,不是靠演员的名气,而是看他们的投入。
片中有多场令人紧张到窒息的巷战,导演采取真枪实弹的拍摄手法,子弹是空包弹(弹壳中无火药)。手提跟拍,主观视角的镜头呈现,让观众对这场70年前的战争,有了一种身历其境的现代感。
这样燃爆的镜头,却意味着拍摄时具有一定危险性。但主创无人提出用替身,反而都要求对方尽量靠近自己开枪,以体现真实感。看采访才知道,这群演员的青春无畏——事后看片才觉得后怕,但当时已完全投入到革命热血中,根本不觉得害怕。
这就是电影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原因。这个战斗群像,虽然不是大牌,但表演真实热血,令人信服。他们让观众记住了角色,观众“挖宝”才发现“无名之辈”都大有来头——
男主角李绶光的扮演者张桐原来就是《亮剑》里的“魏和尚”,去年凭借《绝命后卫师》荣获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演“大个”的洪天照原来是洪金宝小儿子!
杨轶演过两部《绣春刀》
而让观众心心念念没有一句台词的“哑姑”许雅婷原来是新版小昭!
4当然这也绝不仅仅是一部“嘭嘭嘭啪啪啪”打完收工的电影。之所以说这部战争片是打了一场“现代战争”,是因为主创是在用战争凸显人性。
影片中设置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敌我关系:率领小分队的指导员李绶光和负责追捕的敌方保密局副官李绶明是亲兄弟。两人失散于兵荒马乱的时代,七年之后再次相遇,却要兵戎相见……
第一次,小分队遭遇伏击,哥哥李绶光被地下党营救坐船撤离,弟弟李绶明追击到江边,远远地认出了养育自己长大的哥哥。弟弟举起枪,又放下。为此,弟弟被同僚质疑、打小报告。
在无锡城里,兄弟俩第一次面对面,哥哥的反应是拔枪要命!但,大义灭亲谈何容易?哥哥举起枪,又放下。为此,哥哥请辞指导员职务。
再后来国民党内斗,李绶明被捕,哥哥的李绶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力排众议中将弟弟劝服。兄弟俩既要对付外部战争的矛盾,又要对抗内心的矛盾,影片的视角和风格都极具特色。
电影中处处子弹横飞,但恰恰是兄弟之间的无法开的这一枪“打”出了人性,当然也在观众中引发了热议。
在《太极旗飘扬》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兄弟间在战场上骨肉相残。《打过长江去》如此设计,并不是简单地为营造的巨大的悲剧力量和煽情氛围,横垣在兄弟血缘关系之上的,更是两人不同的革命信仰与家国理念。从“道不同不与谋”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影片在手足间血浓于水的质朴情感中,揭开了中国命运走向的必然,那就是民心所向,人心所向!
兄弟情,家国义。亲情重要,还是正义重要?成年人不做选择。从兄弟俩拔枪相向到并肩作战,这结局虽然没有悬念,但过程拍得曲折,有血性、见人性。
“你想分家?”电影里哥哥一句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的问句,让弟弟陷入沉默,两人都红了眼睛。两兄弟演绎“中国不分家”的故事,放在70年后的今天更是意味深长。
5影片还有两处惊喜。
要还原渡江战役,关于这场经典战役的场景自然绝不能少。是实拍还是用资料?《打过长江去》巧妙地选择了将两者结合。一方面,用高科技复原当年渡江战役场面的真实视频资料,一方面则用真人真景将当时的壮观景象重新拍摄,以弥补当年资料镜头尤其是特写的不足。从成片效果看,《打过长江去》中的资料和实拍画面,在视角和色调等方面都做到了高度协调,丝毫看不出破绽。
用最新的电影技术还原了这场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渡江战役,更难得的是,它把这个带有红色基因的故事拍到了现代年轻人的心里。看着这些热血的镜头,看到红旗迎风飘扬,怎能让人不热泪盈眶——
除了特效的神还原,电影中还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真实还原了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正准备在次日发动渡江战役,英国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未经许可且不听警告许可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舰长阵亡,眼看要被击沉,赶紧挂出白旗。
此后,英国军舰伴侣号、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前来救援,均被击退。搁浅的紫石英号被困足足101天,后来趁月黑风高伪装成客轮逃出长江口。
影片中出现的这一幕,极具象征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就是驶入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最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100多年后,解放军的炮声,宣告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破产。这段历史,始于英国,终于英国。
紫石英号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前与西方列强第一次公开武力对抗。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叫嚣“立即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远东,对中国实行武力报复”。但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正面刚,硬怼了回去——
1949年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指出“我们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的狂妄声明”,“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决不允许外国侵犯。”
自己够硬能打,才能赢得尊重!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首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1957年,英国人拍了《扬子江突围记》,紫石英号“本色出演”“英勇突围”。可由于模拟解放军炮火的特效炸药药量过大,本来就有“老伤”的舰体严重受损,电影拍完就报销拆除。
1957年11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共产党领导人,揭了老底:“英国曾派紫石英号兵舰到南京去接部队,被我们打中了一炮。后来它说是跑了,实际上是我们让它走的。它当时的燃料不足,我们给了一点油……”
今天,《打过长江去》重现这段历史,算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回应。电影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更让红色基因在年轻观众身上传承——
更有观众感慨,这片子如果在国庆大假期间上映,过亿票房是起步价!可现在呢?不知道什么原因,影院排片比仅仅为0.1%……
国产战争片早已“鸟枪换炮”,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升级,但在打破市场偏见的道路上,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