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

吕洞宾 醉酒提壶力千钧 铁拐李 旋踵膝撞醉还真 汉钟离 跌步抱酲兜心顶 蓝采和 单提敬酒拦腰破 张国老 醉酒抛杯踢连环 曹国舅 仙人敬酒锁喉扣 韩湘子 擒腕击胸醉吹箫 何仙姑 弹腰献酒醉荡步

“醉八仙” 出自民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艺术性,“醉八仙”的技击特点,在于寓拳法于醉形中,似醉非醉,以醉态、醉意来迷惑对方.以“拳无拳,意无意,无拳之中是真意”为其宗旨,做到醉中藏法.法法似醉,形醉意千醉,步醉心不醉。“醉八仙”的动作要求忽左忽右,行踪飘忽不定, 身形如狂似癫, 步法东扯西牵, 拳法刚柔相济,快速灵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对方击败。“醉八仙”在战术上,讲究虚守实发,逢击而避,乘隙而入,指东打西。 近年来“醉八仙”逐渐演变成了醉拳, 但“醉八仙”的一些实用技击散手在民间流传尤是广泛。练习这些散手既可锻炼身体,培养意志, 又可陶冶人们的性情,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下面,我整理了几招,供初学者学习参考。 一、劝酒换杯式 动作分解: 1.两脚并步站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目视正前方。 2.承上式, 右脚向右侧横迈出一步,上身向前向右前移, 右手做持杯状随之向右前方伸做劝酒状,左手自然按于腰间, 随右手行。 3.上动不停, 重心继续向右前方移,同时右手运用寸劲猛地前击,目斜视右前方。 4.上动不停,左脚向右前方抢进 一步,身体右后转, 右手收回体前,左手经体前由右手中接杯猛然前击, 目随杯行。 5.身体向左转,右脚向左前方盖一步,随即左脚向左后方后移半步,身体左后仰。同时左手回收于胸前,横肘,右手由左手上方猛前击, 目视右手。 技击意义: “劝酒换杯式”是以劝酒式为试探手,进击对方面部或胸部,如果对方不用招来挡架,接应,就送肩长臂打击;若应,即对方用左手来格挡我右拳,我则以右手顺势抓握住对方左手腕,然后突然拧身转体,右手牵拉,同时左手攒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的咽喉或斗口(中脘部)。此时若对方用右手架住我左手,我可突然松开握住对方左腕的右手,并迅速用力冲击或贯击对方耳门或下颇。 要领说明: 1. “持杯手”又称“端杯手”,是醉拳中的主要手型之一。 “持杯手”: 中指、无名指,小指卷屈握紧,拇指和食指张开略屈, 形成蟹钳状。“持杯手”以点拳为主, 其中包括点、击,掐,闯,压,格,带,缠等法。 2.“寸劲”就是当拳击至近对方身体一两寸处.实用爆发力击打对方,此劲只发于一瞬间。 3. “盖步”即一脚前盖于另一脚之前,两腿成交叉势。 二,浪步抹胸式 动作分解: 1.两脚并步站立,双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1.承上式,身体向右前倾. 右脚向左前方浪半步,体后仰,同时右手向右下方反插,小臂内旋,肘微曲,掌心向右外侧四指向前下方。左手向上外旋抬起,竖肘,掌心向左后方, 目藐视前方。 3.上动不停, 左脚上前一步,随即右脚向后退半步,同时,右手小臂外旋,手心向里成抱式, 左腕外拧,四指微屈朝上,掌心向前,呈欲握状, 目视左。 技击意义: “浪步抹胸式”是我方被动出击的招法。当对方从前面用双手抓住我双肩后拉时,我可顺对方摔拉之劲,急冲两步,稳住重心。在浪步的同时以我右手从对方肋肘之下方反插至其腰后,翻手搂腰,然后以左手掌撑其下颌使劲向上猛推. 右手随之往回搂其腰,使对方的重心后倒而跌翻。 要领说明: 1. “浪步”也称“踉跄步”,要求使脚步随着上身的前倾后仰,左歪右倒而前后左右移动, 用身法带动步法。 2.眼法,醉拳中的眼法有六种,即视、瞧,瞟,藐,痴,乜。 “藐”就是用眼斜着看,其中包含着藐视的意思。要求外形似乎很藐视对方,很轻敌,这是给对方一种假象,实际是小心提防非常重视对方的一举一动。 三, 庚子腿 动作分解: 1.两脚并步站立,双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 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左掌由下向上、向前劈击, 目左前视。 3.承上式,右掌由右体外侧向上.向左前挥击,同时右脚由右侧向左,上摆里合,经体前至左侧前上方,左掌迎击右腿。 4.上动不停 ,右腿继续下压落地,头向右后方转动,左手臂伸直向上,掌心向后,四指向上,右拳护于裆前,目视右后方(图13)。 5.右脚微前移,体向后仰,左手屈臂向右前下压至右肩前,掌心朝右,右手攒凤眼拳从左肘弯下方反拳出击,目仰视右后方(图14)。 6. 上式稍停, 重心前移, 上身猛前俯, 左脚上前与右脚并拢下蹲, 左掌不动, 右拳由右后上方随体向前,向下弧行至右脚尖前支撑地面,拳面着地, 拳眼斜向脚尖, 目视正前方地面。 7. 上动稍停, 左腿猛向后上方蹬出, 右脚同时反蹬地面伸直,增加左腿的反作用力。 技击意义: “庚子腿”又名“无影腿”, 为“醉八仙”拳法中的主要腿法。此腿系主攻法,当对方用虚招以左引手探我时,我即以左手由上向下劈打其左引手,同时右拳在前,右腿在后,以里合腿击其面门。若对方退步闪过,我里合腿落空,其必乘隙前扑,此时我可收回右拳击打其面门,随即身体迅速前俯,左腿借用右腿伸直的反作用力,猛向后蹬击对方腹部。 要领说明: 1. “凤眼拳”在使用时拇指与食指相抵,虎口成扁平状,力点达于食指的第二指节,放与收的速度都很快,一般用来击打对方的头部、面部和胸部。 2. “里合腿”在前踢时要借摆荡的惯性迅速用力使腿向上踢起,身体的转动也必须和腿的后摆协调一致。经面部向里回环时,要有意识地使腿的内收肌很快地收缩,这样才有里合的力量。在身体转动时,支撑腿的脚不可移动,使脚尖始终朝向正前方。

醉八仙拳谱

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斤 铁拐李——旋争膝撞醉还真 汉中离——跌步抱提窝心顶 张果佬—醉酒抛杯踢连环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1)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2)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3)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4)

韩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箫 蓝采和——单提敬酒拦腰破曹国舅——仙人敬酒锁喉扣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5)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6)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7)

醉八仙拳完整版(醉八仙拳谱)(8)

醉八仙歌诀

醉者,醉也,号八仙。头颈儿,曾触北周巅,两肩谁敢与周旋。臀膊儿,铁样坚;手肘儿,如雷电。拳似抵柱,掌为风烟。膝儿起,将人掀;脚儿勾,将人损。披削爪掌,肩头当先。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址西牵,好叫人难留恋。八洞仙迹,打成个锦冠顾天。    第一节:汉钟离,酒醉仙。胡芦儿,肩上安。让来让去,得他便。虽则是玉山颓样,也须要躲影神仙。膝儿起,撇两边,起时最忌身手便。牵前踏步,带飞推肩。    第二节:吕洞宾,酒醉仙。背上儿,双飞剑。披手披脚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两手如矢,也须要直利牵拳。反后步,要身偏,偏时要闭***现。从上劈下,石压山巅。    第三节:韩湘子,酒醉仙。竹筒儿,手内拈,重敲轻打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里裹外裹,也须要,插掌填拳。鱼鼓儿,咚咚填,打时谁知扫阴现。去时躲影,来若翩迁。    第四节:曹国舅,酒醉仙。手儿里,拂尘翩。直臂横肘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身步齐进,也须臂膊浑坚。顶肘开,顿肘填,坐时谁知身坐连。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节:何仙姑,酒醉仙。铁爪篱,怀中见,上爪下爪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鸾颠凤倒也须要,侧进身偏。指上爪胜铁鞭,爪时谁知血痕见。长伸短缩,通臂如猿。    第六节:蓝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篮艳,上勾下挽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蜻蜒点水,也须要,搬开争先。眼儿紧,望下边,望时只怕腿尖现。挽拳挽脚,里进填拳。    第七节:张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铁栗片,拿来拿去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金丝缠洗,也须要,骨反筋偏。身窈窕,采摘坚,采时离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后手紧拈。    第八节:铁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刚圈。左投右撞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黄莺磕耳,也须要,脚管肩先。脚儿弯,好勾臁, 勾时郑重人后面。翻身进步,身倒脚掀。      2.武当(醉)八仙拳。又称“醉八仙”。是模仿传说中的八仙,如汉钟离解衣,蒙蒙胧胧;吕洞宾饮酒,似醉非醉;铁拐离独步下云梯,如灵猿出洞等等,表现醉形、醉态。因其拳行招走势如醉汉,故名“醉拳。其醉打技法取之于柔化巧打拳种,成形于明清。醉拳将地术拳法、醉形溶为一体而独树一帜。讲究眼捷手快,形醉意清,随机就势,避实击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身法矫健,刚柔相兼。醉而不乱,以醉态攻其不备,以醉步攻其无形。

武当(醉)八仙拳谱酒醉八仙不用难 脚要扦花腰要绵

(一)1、八仙娱性醉三分2、钟离大醉大酚酊3、蟒蛇分草部位稳4、手拨残云抱壶瓶5、左手提壶右手倒6、醉中妄形抛酒瓶7、酒性虽发心机稳8、蟒蛇分草抖精神9、马步抡拳往前赶10、一扭一捏退三步

(二)11、有曹国舅提步亮掌12、右边跌倒左边行13、就地打鼾立身蹬14、猴子捞月鸡爪挖心15、白蛇分草开一掌16、翻身一拳浪子擒针17、提步吊拳就地三滚18、拨去利剑二脚分

(三)19、铁拐李独步下云梯20、美猴入洞枯树盘根21、一挑一扎向前打22、金鸡独立滚半身23、鸿雁展翅车身反杀手24、醉意大发指伤人25、兔子弹腿双梁手26、白鹤探水架彩云27、蟒蛇分草乍身睡28、乌龙抱柱倒起身

(四)29、何仙姑醉睡仙床醉意未醒30、迷昏昏翻身蹂奶.鹞子翻身31、大鹏展翅二脚起32、银蛇探海虎爪掏心33、白蛇分草一冲拳34、阴阳拗马乍三分35、一起一跌双龙吐箭36、金鱼游海野马跨林37、一步不稳二步进38、乌龙抱柱,童子托金盆39、鹞子翻身,单铜打混

(五)40、张果老就地取酒瓶41、蟒蛇分草,马步一吊拳42、鸿雁落滩绕翅迎43、左脚向右,左手向左一顺44、空中翻起跟斗云45、落地飞脚二手分46、丹田之灌,全身之有47、就地切瓜,马步狂魂48、童子拔靴,右边进左行49、牧童吹箫,枯树左盘根50、立身倒退,金星托塔51、凤凰涉顶,走马观灯

(六)52、湘子吹笛,拦腰取宝53、倒退三步,就地观瓶54、拨开彩云四方莲花赏月55、烈虎登山,就地藏身56、乌龙抱柱,左右打缠57、立身双鸟戏沙滩58、天王托塔,左拳右掌59、童子拜月银河架梁

(七)60、蓝采和八卦掌,莲台观望61、白蝉入漆拄占四方62、风摆荷叶,浪子抛球63、卧地身子一让64、童子拜月,掌夺阴阳65、喜雀蹬枝,鱼翁撒网66、侧身卧地一挺.燕子朴梁

(八)67、吕洞宾侧睡仙床,如醉如量68、一翻一跌,卧挂仙梁69、昏沉沉进三退两70、左一拳,右一脚,前啄后仰71、跨一步,身子让,单凤朝阳72、双飞脚,野马跨林,翻身举掌73、便一步,拨正门,鹞子翻身,落一单枪74、有天篷,戏嫦娥,把月宫来闯75、走一步,退一步,一躲一藏76、就地落,滚三滚,挺身按落云祥77、何仙姑,拨彩鞋,众仙登场78、走八步,退八步,日月阴阳

3.鲁智深醉拳是流传于民间的“醉拳”类之一,它与其它的醉拳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一般的醉拳大多以“翻滚跌扑”的技巧动作为主,而此醉拳虽也注重跌扑但却不落俗套;其风格讲求实用,取醉只形以惑敌,其每招每式皆重技击,其套路短小精悍,无虚势花架,刚柔相济,攻放合一,避实就虚;逢空既打,且拳出迅猛,起落轻灵,可为醉拳中的精品。据说有七十二路,但可能是后人所加,在此以古书为准共二十路。

每招每势皆重技击,决无虚势花架 (一)只手擎天身体直立,面向正前方,双手垂直,然后进前两步,左手握拳,向后翻转,挽一大圈,至正前方时拗至腰际护腰,拳口向外,掌心向上;同时右掌先向下一捺然后用力向上托起。(二)翻天手依上势,转身向右,左足下蹲,右足成垫步。在上之右手向下按,护腰之左拳变掌向上托去,次为上袅下护之势全身向正右方的上体略前倾右掌至裆间,紧护服部。(三)分水犀依上势将左足移转直立,右足绞只至前面,同时两掌相合,平至胸前然后蓄全力于掌,身向左旋至面向正左方时,两掌向左右斜上方猛力分去,此时全身向左方,右足前躺直,左膝略屈。(四)躺腿后擂拳依上势向右腾开一步,不待步口踏实,双掌下按,身体纵起两足凌空,然后乘全身下落之势,趁势将左拳撩过护胸,右拳向后用拳背擂去。(五)双劈掌依上势将左手向斜上方扬起,随即收回,乘势以手按地,右足既移,足尖向右方立直,同时左足亦以后拖出踏与正右方,上身此时亦转向右方,左掌再向斜上方一袅,右掌向下劈,然后右手上袅左掌下劈势。(六)迥龙拳以上势用滑步连进二步,同时左拳前冲,右足再前,左足再后,成为绞花步,乘势将左拳向右横擂,至右肩处,上身从右转向左后方,同时右拳亦向外侧横击。(七)怪鸟搜云此外跌扑之势,身卧地上,手足并用。依上势先将左足踏开一步,双拳同向右方技去然后翻身反扑,肩背着地两手先在当面挽一大花,而两足随之而运动,左足随右手,右足随左手,向相对方向挽花做搜踢势。(八)铁牛耕地以上势搜踢至两匝为度,至终了时,两肘用力点地,全身乘势上跃,待两足落地时,左足绞只至右膝成为绞花步,上身向前倾,左拳收至腰际右拳猛立下击。(九)抢步钉子手以上势转身直立面向正前方,左足抢进一步,右拳前冲,左足踏实,右足在向前抢进一步,左拳同样前冲。但此拳与冲拳稍有出入,彼则用平拳,此则用虎爪拳着力与指骨,彼用金臂挺直此则用申直小臂。(十)青龙露爪以上势两钉子拳之后急将右足提至正右方,同时全身旋向正前方成为正前之右侧弓步,再转身之际,双手挽一大花至前方时双手交叉于胸前,左内右外,然后右手向上袅,左手向下斩。(十一)黑虎攒心以上势右足踏稳,左足上提于右膝弯后,上身转向正右方,足成偷步,同时右掌翻下握拳抽回护腰,同时左拳乘转身之势在肋间挽一小环,然后向正右方猛力冲击,拳口向下。(十二)白鹤亮翅以上势收回左拳护腰,乘势将左足向前踢一寸腿,同时右拳在向前发一冲拳。寸腿踏实后即向右腾一步以左翻身至正前面成为马步,右拳平肩左手向旁发一侧拳,头与掌同方向,(十三)怪鸟搜云此与第七路完全相同,以上势收回左拳,全身以右下侧扑,右肩尖着地时略一翻滚,使肩背完全着地,然后动作,其余手足之搜踢等势。(十四)通天炮以上势双肘着地全身上跃至约一人高,落地后将身往下一沉,双肩同抱胸际待下沉定盘后,然后左足踏斜前方成为左斜侧弓步,同时双拳即向上冲去,身向左方斜。(十五)流星拳以上势将右足拖上一步,翻身向后,在翻身之际两拳起一大花及至正后方时左足向上提起,膝平与脐,先用右拳向左肩一冲,左拳向下斜一压,然后右拳向下斜发擂,左拳向斜上方横擂。(十六)单飞腿以上势先将左足踏实,两拳收回护腰,以左转身至正右方时,右拳先前冲,急收回乘势将右腿向前弹起。(十七)双手托天以上势将右足踏实,既向右方腾开一步,同时将全身移向右斜前方,足成右斜弓步此时双手掌心下按,然后翻掌向上,猛力向上托去。(十八)铁牛犁地此与第八路完全相同,以上势先起一飞腾步使全身凌空,及其落下时成绞花步,左拳护腰,右拳向下冲击,一切动作同第八路。(十九)鹞子翻身以上势将右拳猛力下按,同时两足尖亦同时蹬地,乘势上跃全身凌空,两手先向右鼓动,上身向后仰,以左翻身至原起出落地,此即全身之旋风也。(二十)左右劈风此为收拳之势,以上势待旋风翻至正面之后,两足落地,踏为正前面之马步,同时两手握拳向怀中收抱,待上体挺直时,两拳即向左右平击,拳口向前,拳心向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